(共27张PPT)
琵 琶 行
白居易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唐宣宗 李忱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另外还有一篇非常有名的长篇歌行体叫《长恨歌》。无论歌、行、引,都是古体诗中乐府诗的一种。三种名称不同,其实并没有严格区别。它们的音节和格律都比较自由,所以白居易用这种手法很自如。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著有七十一卷的《白氏长庆集》。他的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一、解释划线词语:
1、左迁司马( )
2、有迁谪意( )
3、遂命酒( )
4、命曰《琵琶行》( )
5、明年秋( )
6、委身为贾人妇( )
快读小序,了解内容。
降职
降职
吩咐
命名
第二年
出嫁/商人
7、曲罢悯默 ( )
8、恬然自安 ( )
9、出官二年 ( )
10、因为长句 ( )
11、歌以赠之 ( )
12、凡六百一十六言 ( )
平静的样子
调出京城为官
因而/写
作歌/来
总共/字
忧伤不语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身世)、故事的经过和写作缘起。
思考:诗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对全诗有何作用?
2、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凄切伤怀
用七言诗句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全诗以三次音乐描写为线索:
第一次:送客闻琴
(略写)
第二次:邀弹名曲
(详写)
第三次:再邀弹曲
(略写)
琵琶女自述身世
诗人自述迁谪意
文中琵琶女一共几次演奏琵琶?
琵琶行
(之音乐艺术)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闻听了第一曲?这一琵琶曲有什么特点?诗又是如何表现出它的这一特点的?
第一曲
情况:
特点:
表现手法:
萧瑟的秋江月夜、离别、践行无曲助兴
悲凉、伤感
侧面烘托、虚写
以人衬声:忘归不发的主人客人
以景托声:萧瑟凄凉的秋夜之景
琵琶女出场
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
诗 人
寻 声暗 问 弹者谁
移 船相近 邀 相见
添 酒 回 灯 重开宴
千呼 万唤 始出来
琵琶女
琵琶声 停 欲语 迟
犹抱 琵琶 半遮面
场景描写
人物情感
欣喜难耐
急欲相见
难言之隐
矛盾含羞
评:未见其人,先现其神,形神兼备。
邀 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犹抱琵琶半遮面。
熟读背诵
集中阅读第二段,思考:描写了弹奏琵琶的哪几个阶段过程?每个阶段的琵琶声各具什么特点?分别运用了哪种方法来描写音乐?
第二曲
调音:
转、拨、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开始:
过渡:
跌宕:
高潮:
尾声:
《霓裳》《六幺》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过程
场景
特点
方法
结束:
以议评声
序曲:
幽咽透情
第二曲
调音序曲
……
开始:
如急雨
如私语
珠落玉盘
莺语花底
冰泉冷涩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
铁骑突出
如裂帛
悄无言、秋月白
过渡:
跌宕:
高潮:
尾声:
《霓裳》《六幺》
过程
场景
特点
方法
结束:
粗重急促
亲切细柔
清脆圆润
婉转流畅
低沉凝涩
激越雄壮
短促凄厉
余音绕梁
以议评声
以喻摹声
以人、景衬声
抑扬顿挫,疾徐滑涩,时而婉转,时而雄浑,富于变化
……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
水浆迸 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音乐旋律
……,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熟读背诵
小结:描写音乐的手法
1、运用比喻。
变抽象无形的音乐为成具体有形的实体。
2、运用叠词。
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3、运用侧面烘托。
写听众的反映和环境氛围,突出了音乐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引起听众、读者的共鸣。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闻听了第三曲?这一琵琶曲有什么特点?诗又是如何表现出它的这一特点的?
第三曲
情况:
特点:
表现手法:
诗人诉说自己贬谪失意,琵琶女被诗人言语感动
凄凉、悲伤(更甚于第一次弹奏)
侧面烘托、虚写
以人衬声(惜墨如金):
满座重闻皆掩泣
在这首长诗当中,本是素不相识的诗人和琵琶女两个人,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沦落凄凉)
(高官厚禄)
(委身商人)
(色艺双绝)
年轻时 年老时
谪居卧病
飘零天涯
年老色衰
漂泊憔悴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艺压京城
艳盖群芳
起对比反衬作用————类比
身居高位
名动京师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幽愁暗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它成了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琵琶女是怎样一个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
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
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
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
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
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
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小结:
《 琵琶行》全诗通过对一位琵琶女的琵琶曲及其不幸遭遇的描写,表达了对她的极大同情。同时勾起诗人“同时天涯沦落人”的情感共鸣,抒发诗人自己忠而被贬,迁谪荒远的苦闷与悲愤。
“男儿有泪不轻弹”白居易的“泪”只为琵琶女而洒吗?
作业
完成《作业本》P116——119中的第1——17题。
下周一默写(第一、三篇规定句段;第二首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