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名句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⑤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只是近黄昏
——心有灵犀一点通
——却话巴山夜雨时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名句
锦 瑟
李商隐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 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xíng)阳。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意:锦瑟啊,你为什么要有五十根弦?每弦每柱,都让人追思美好青春华年。
分析:瑟,弦多而音繁,音繁而绪乱。诗人以“锦瑟”为兴感之物,为的是“ ‘制造气氛’,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周汝昌语)。 “无端”表达了自己对锦瑟的埋怨之情。首联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某一天因为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声感慨。
首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颔联
诗意:我曾经像庄周梦为蝴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
分析:“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而既往的美好也就成了缠绕在诗人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迷离朦胧的梦。(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用典
手法——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颈联
诗意: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着,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
分析:“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用典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尾联
诗意: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
诗人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
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诗的写作特点:
大量用典(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总要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才好。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赏析
后人对《锦瑟》的解读:
1、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
3、作者的身世自伤(咏怀诗)
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话,供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 (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本诗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回顾背诵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高旷浩静,凄寒孤寂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