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2.1 认识内能(Word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2.1 认识内能(Word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30 21: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1 认识内能
知识点 1 内能的概念
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 ℃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C.内能是物质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的总和
D.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无关
2.在100 g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分子动能    ,内能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跟    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    ;温度降低时,内能    。
4.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b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知识点 2 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5.[2020·大连] 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
A.盛夏时,吃雪糕解暑 B.搓手时,手感到热
C.天冷时,用热水袋取暖 D.发烧时,用湿毛巾给头部降温
6.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不同的 (  )
A.温度 B.内能
C.质量 D.体积
7.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
A.子弹击中木块,温度升高 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
C.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 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8.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如图所示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下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的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空气的    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使棉花燃烧。图乙是通过     的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的。
9.如图示,“钻木”能“取火”,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     。
10.下列有关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热
B.0 ℃的冰块,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消失
C.“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D.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11.[2020·山西] 寒假,小明在漠北参加冬令营活动。随行老师提出,在漠北这样温度低于0 ℃的环境里,若不提供热源加热,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冰熔化 结果小明用两块冰来回摩擦的方法使冰熔化了。下列成语中描述的现象与小明的方法原理相同的是 (  )
A.炙手可热 B.扬汤止沸
C.滴水成冰 D.钻木取火
12.将“气压火箭”发射筒内充满气体,并在发射管外安装好纸火箭外壳。如图示,按下发射气阀,随着“砰”的一声响,火箭飞出,同时看到下端管口出现了明显的“白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是由于外界水蒸气吸热产生的
C.发射筒内的气体与外界气体发生热传递,内能增加
D.发射筒内的气体对筒身与纸火箭做功,内能减少
13.喜庆日子,室外经常使用巨大的红色气球来烘托气氛。在晴朗的夏日,对密闭在红色气球内的气体从早晨到中午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吸热,同时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不变
B.吸热,同时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增加
C.气体密度增加,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D.气体密度不变,气体压强不变
14.滑滑梯是我们儿时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你思考过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吗 如图示,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角度可用下面三句话来概括:①小男孩儿克服摩擦做功,动能转化为内能;②小男孩儿从滑梯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③小男孩儿的臀部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以上三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15.如图示,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现都装满温度相同的热水,过了一会儿,甲杯的外壁比乙杯热,由此可判断    杯保温性能好,杯壁变热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
16.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内的水蒸气会把瓶塞顶起,在这个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
17.放在热汤中的金属勺子很快变得烫手,金属勺子的内能    (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神舟”飞船穿越大气层返回地面时,与大气层摩擦,通过    的方式使自身温度升高。
18.如图所示是冰的熔化实验,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图乙为冰由固态变为液态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t2时刻物体的内能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零,t2时刻物体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3时刻的内能。
考|题|展|示
19.[2020·绵阳] 周末,小明同学在家与父母一起做清洁卫生,美化家居环境。小明用扫帚扫动地面上一小块果皮的过程中 (  )
A.扫帚对果皮做功改变了果皮的内能 B.扫帚对果皮做功消耗了扫帚的内能
C.小明对扫帚做功改变了扫帚的内能 D.小明对扫帚做功消耗了体内的化学能
20.[2020·杭州] 如图示,有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来看,前者是通过    方式,后者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铁屑内能的。如图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式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  。
1.B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 A、C、D错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故B正确。
2.不变 增大
3.温度 增大 减小
4.D 5.B 6.A 7.B
8.做功 内能 热传递
9.做功 热传递 等效的
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燃烧,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是手从火周围的空气中吸收热量,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无论是“钻木”,还是“烤火”,都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所以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10.C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热,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如图克服摩擦做功),故A错误;0 ℃的冰块,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依然存在,故B错误;“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正确;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D错误。
11.D  两块冰来回摩擦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冰块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冰块熔化了;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扬汤止沸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中水放热、内能减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木头会燃烧,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符合题意。
12.D  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时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B错误;按下发射气阀,筒内气体对筒身与纸火箭做功,筒内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错误,D正确。
13.B  从早晨到中午的过程中,外界气温逐渐升高,密闭的气体吸热,同时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增加,故A错误,B正确;密闭的气体吸收热量后,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平均动能增加,气球内的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增大,由ρ=可知,气体密度减小,故C、D错误。
14.C  小男孩儿从滑梯上滑下时,高度减小,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男孩儿克服摩擦做功,动能转化为内能;小男孩儿的臀部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③。
15.乙 热传递
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导热性能差,因装满温度相同的热水,过了一会儿,甲杯的外壁比乙杯热,说明甲杯的导热性能好,即保温性能差,故可判断乙杯保温性能好;又由于水的温度高于杯壁的温度,故杯壁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杯壁的内能。
16.降低 减少
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若外界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17.增加 热传递 做功
18.热传递 不等于 小于
冰熔化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因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故t2时刻物体的内能不等于零;根据图像可知,物体从t2时刻到t3时刻,吸热,内能增加,所以t2时刻的内能小于t3时刻的内能。
19.D  小明用扫帚扫动地面上一小块果皮的过程中,小明通过扫帚对果皮做功,改变了果皮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果皮的内能;小明对外做功,消耗了体内的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扫帚的机械能,而不是内能,故D正确。
20.做功 热传递 不能 
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使铁屑内能增加的方式:①用力晃动塑料瓶,对塑料瓶和铁屑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屑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②将装铁屑的瓶子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铁屑内能的;如图果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单凭铁屑温度的升高,不能判断出具体的方式,因为做功与热传递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