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时《分数乘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维度 项目 内容要求
教材内容 分析 整理与复习练习课 人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2课时,P18,4、5题
知识点 复习内容: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利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图 (
解决问题
关键步骤
找:
单位
“
1
”
画:
线段图
对:确定对应数量和对应
分
率
分数
乘法的计算
怎么算?
运算定律
有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怎么用简便?
联系对比:与整数乘法意义的联系与区别
一个数的
几分
之
几
分数
乘法的意义
几个相同
分数相加
)
学情分析 一般特点 共性学情:刚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在学习整数运算时也已经通过多年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深刻理解了“乘法是相同加数的加法”乘法就是“几个几”。以上知识可以比较直接地迁移到分数乘法的第一个意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但是对于“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的难点上,在迁移的过程中,回出现对单位“1”理解不到位,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部分学生对找单位“1”的量还不熟练,要进一步加强。 个性学情:我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重视教育,学生也有一定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注重学生对探索未知问题、合作交流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有学习的欲望和能力。但抽象推理的能力、建模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起点能力 1.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等经验,以下是学生的逻辑起点: 2.在2-5年级期间,学生已经理解了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输算”,在三年级和五年级分段螺旋上升式地接触了分数的基本意义,知道了可以把一个数、一些数……看成“一个整体”,也能计算出每份式多少。 3.在五年级已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和倍(差倍)问题已有初步的接触。 4.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乘法意义,比较抽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出现找不准“单位1”和对应数量对应分率的情况,要用线段图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进行分析。
学习目标 分析 课时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网络,结合具体习题,对比联系小学阶段的乘法的意义,沟通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对乘法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2.通过不同解法的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重难点 分析 教学重点 梳理知识网络,回顾整理分数乘法的意义,算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策略。
教学关键 通过对比相同点和不同点,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解决问题。
教法学法 分析 教法设计 练习法、启发式谈话法。
学法选择 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引入 1.选择:六(1)班同学做好事120件, 。 六(2)班做好事多少件? (1)六(2)班比六(1)班多 (2)六(2)班比六(1)班少 (3)六(2)班是六(1)班的 A B. C.
1.出示题目。 2.示范线段图做法,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独立完成 课堂辨析,对比 通过三个题目的对比,让学生清楚同一个分数,所表示对应量不同,要解决分数乘法问题,一定要先找准单位“1”,再找准对应数量所对应的对应分率。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找到他们之间地对应关系。(线段图见板书设计。)
环节二 基础强化 3.(1)驼峰中储藏的脂肪,相当于体重的.一头体重225kg的骆驼,驼峰里含多少脂肪? (2)一头体重225kg的骆驼,驮着比它体重还多的货物。它驮着的货物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进行解答,结合线段图把文字表达转换成直观的图形。 2.巡堂:个别指导学生。 3.学生汇报,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开展课堂质疑和辨析。 1.独立思考,通过线段图进行分析和解答。 2.课堂对话,质疑辨析。 因为学生对单位“1”和“对应数量”“对应分率”是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关键,所以要在画线段图中不断强化以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单位“1”和标准量; (2)找到对应分率,以及对应分率对应的部分线段;(3)用“标准量×对应分率=对应分率”求出对应数量。
环节三 能力提升 3.校园里有杨树20棵,柳树是杨树的,槐树是柳树的。槐树有多少棵?
1.提问:这道题和第2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独立完成,巡堂指导线段图的画法。 3.学生汇报解法,比较各种解法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先求出柳树的棵数,然后求出槐树的棵数。 1.通过思考,课堂辨析,理清单位“1”发生了变化。 2.独立完成,课堂汇报,生生对话。 因为单位“1”发生了变化,需要学生先厘清柳树和杨树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谁是单位“1”,对应量是哪个量?对应分率是多少? 然后再找槐树和柳树志建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谁是单位“1”,对应量是哪个量?对应分率是多少? 通过比较不同解法,找到共同点,解决分数乘法问题,都是先找到“单位1”,当存在多个数量的时候,单位“1”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仔细地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环节四 变式运用 4.(1)爷爷今年80岁,爸爸年龄是爷爷的,而我的年龄刚好是爸爸的我今年多少岁? (2)爷爷今年80岁,爸爸年龄是爷爷的,而我的年龄比是爷爷的少4岁,我今年多少岁?
1.请学生独立解答。师:“在解决问题时你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困惑,请待会在小老师汇报师时及时提出。” 2.学生汇报。如有错误及时进行课堂质疑。没有错位的话要及时把刚才巡堂收集到的错题进行课堂辨析。 1.独立完成两题。 2.课堂辨析,找出错因进行分析。 在变式运用中,主要是要让学生强化一个印象,在多个数量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时,单位“1”有时候会变,有时候没有变,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不能靠“想当然”来解决问题,画线段图是避免错误的非常好的辅助办法。
环节五 课堂小测 1.请你帮忙算出小刚的年龄、身高和体重各是多少。 老师小刚年龄42岁是老师的身高165cm比老师矮体重60kg比老师轻
2.请你帮忙算一算,李明今年究竟存了多少压岁钱? 李明:王强,你今年存了多少压岁钱? 王强:我存了1000元,你呢? 李明:我比你多存了。 3.据研究: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的 ,在火星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的。毛毛在月球上能举起重72kg的东西,请你算一算:毛毛在地球上能举起多少千克的东西,在火星上能举起多少千克的东西? 1.学生独立完成全部小测题。 以小组为单位先互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指出错误比较集中的地方,请小老师上台分析并讲解。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练习 标准量×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单位“1” 六(2)班是六(1)班的 六(2)班比六(1)班多 六(2)班比六(1)班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