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检测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检测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08 17:0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12学年第二学期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出卷人: 孙冬梅 审核人:吴娟 董海霞 施余华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规定地方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座位号。
一、基础知识(30分)
1.名句背诵与默写(20分,每空1分)
(1)风声一何盛, 。……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王维《终南别业》)
(5) ,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 。
,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春蚕到死丝方尽, 。……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7)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9)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10)碧云天,黄叶地, , 。……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2.名著阅读(10分)
(1)《海底两万里》是 国作家 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他被认为是“ ”。本书主要讲述了 潜艇的故事。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和捕鲸手跟随 船长乘坐潜艇作了环球探险旅行。
(2)《名人传》是 国人道主义作家 的作品,叙述了德国音家 、俄国作家 和意大利雕塑家 的坎坷一生。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⑵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⑶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⑷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⑸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⑹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⑺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
  ⑻“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⑼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⑽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⑾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⑿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⒀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3.“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3分)
4.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1)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2)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
5.第11段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3分)
6.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5分)
(二)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7.沙尘暴对自然环境有哪些有利的地方?请分点回答。(4分)
8.判断下面句子说法的正误,如错误,请指出错因。(4分)
(1)虽然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有紧密联系。
(2)划线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沙尘暴给一些地区带来丰富的土壤,有很大的益处。
9.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10.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玮①在镇戎②,尝出战少捷,侦虏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
西蕃④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行愈缓,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西蕃军将至,逆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憩士马,少选决战。”蕃人方苦疲,皆欣然,严军而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曰:“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蕃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 “吾知蕃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少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⑤,吾以此取之。”
[注释]①]玮,指曹玮,北宋时将领。 ②镇戎:今宁夏固原一带。 ③辎重:军用物资。④西蕃:指外族,此指西夏。 ⑤阑:尽。
1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尝出战少捷(很少) B. 颇失部伍(军容)
C.我不欲乘人之怠(松懈) D. 歇定可相驰矣(赶马快跑)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言于玮曰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B. 遂弃牛羊而还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乃止以待之 见渔人,乃大惊 D. 吾以此取之 无丝竹之乱耳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西蕃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2)吾知蕃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14.结合文中材料,对曹玮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4分)
1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小题。
新凉
南宋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1)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三、四两句未直接写新凉,生动而有情致,请作具体赏析。(3分)
四.作文(40分)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12学年第二学期检测
八年级语文答案
一、基础(30分)
1(1)松枝一何劲 岂不罹凝寒 (2)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3)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4)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5)蓬莱文章建安骨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明朝散发弄扁舟
(6)蜡炬成灰泪始干 青鸟殷勤为探看
(7)天街小雨润如酥 (8)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自缘身在最高层
(10)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明月楼高休独倚
2(1)法 凡尔纳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诺第留斯号 尼摩
(2)法 罗曼·罗兰 贝多芬 、 列夫·托尔斯泰、 米开朗琪罗
二、现代文(30分)
3、鸟鸣声:特别细又特别娇,充满雀跃和欢喜;孩子们的歌声和笑声:细嫩,清脆,圆润;丈夫的说话声:低沉而宽厚。
4、(1)这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孩子的笑声比作圆滚滚、晶亮亮的露珠,突出了孩子笑声的清脆和圆润,表达了我听到孩子们笑声的喜悦。
(2)运用比喻,将有树比作手臂,通过对比手法,写出槭树四季成长与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槭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5、这一段使用了正面衬托的写作手法,用槭树一年四季的美映衬了槭树下家的温馨和美,表达了作者对家的美好情感。
6、生活平凡而又充盈;家人相爱而又快乐;物我和谐而又美好。(答对两点即可给2分)(意思相同即可)
7、(1)给高原和荒芜海岛带来生机。(2)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 (3)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 (4)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
8、(1)错。第三段中介绍了我国的地理特点是形成沙尘暴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所以题目中“与人类有紧密联系”的说法是错误的。
(2)错。划线句举的例子只说明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而不是“带来丰富的土壤”。
9、不能去掉。“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1分)。如果去掉,就改变句意,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0、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③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每个要点1分)
三、古诗文(20分)
11、A 12、BC
13、(1)西蕃族士兵本来已经撤退到几十里外,听说曹玮因为贪图战利品而导致军容不整,迅速返回偷袭他们。
(2)我知道西蕃兵疲惫不堪,于是故意装出贪图小利的样子引诱他们。
14、善于分析敌情,善于利用士气,懂得作战谋略。曹玮有意让军队带着战利品而回,以军容不整迷惑敌人,引诱敌人回来;在敌人回来时又故意让他们休息整顿兵马,麻痹敌人,削弱他们的斗志;最后当敌人的余锐完全消失时一举歼灭了他们。
15、(1)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投影在地上,晨雾在树间缭绕,描绘了一幅清新、恬淡的初秋田园图。
(2)运用了拟人手法,黄莺在熬过炎夏后,仿佛对新到的秋凉欢欣鼓舞,飞到晨雾迷蒙的青山里发出悦耳的啼鸣,表面上写黄莺,其实也就是写诗人在新凉中的惬意,含蓄而有情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