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属性

名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08 19: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郑振铎猫郑振铎,(1898-1958),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字西谛,书斋用“玄览堂”的名号,有幽芳阁主、纫秋馆主、纫秋、幼舫、友荒、宾芬、郭源新等多个笔名,曾就读于北平铁路专科学校,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 作者简介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写作背景 积累生字词污涩 红绫 怅然
怂恿 蜷伏
惩戒 消耗 诅骂
虐待 妄下断语 相称
婢女? 一缕 娱乐? sèlíngchàngsǒng yǒngquánchénghàozǔnüèwàngchènbìlǚyú解释词语污涩:
蜷伏:
悲楚:
惩戒:
诅骂:
妄下断语:
提心吊胆:
怂恿:
怅然:文中指猫身上的毛变得污秽,不光滑,且因干瘦而失去了光泽。玩着身体卧倒。悲伤凄楚;悲苦。通过惩罚来警戒。咒骂。指胡乱的下一个判断。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花白的毛,如带
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
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
看,瘦,毛被烧脱
了几块,更觉难看。活泼较第一只更
活泼,更有
趣,会捉鼠天生忧郁,不
活泼,懒惰宠物宠物若有若无,
不大喜欢死亡死亡丢失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1)“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
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3)“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4、“凝望”是何意?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目不转睛地看。——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6、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7、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小 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融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第二只猫——写它总是在街上乱跑,预
示其被人捉走;第三只猫——写它总是凝望鸟笼,预示其
被冤打致死。所有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
把三个故事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
成,天衣无缝。拓 展 延 伸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3、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