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一中东乡一中
5.唐朝、五代时期,印本种类繁多,既有佛教用品,也有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用品;印本的印刷
广昌一中金溪一中
地点散布于各地,如京城长安、四川剑南、洛州巩县等地区。这主要反映出
黎川一中南城一中
2021一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芳
A.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繁荣
B.江南成为印本集散中心
南
丰
中
C.印刷品适应了社会需求
D.佛教兴盛促进印本流转
高二历史试卷
6.下表反映了宋熙宁十年(1077年)以前境内各州辖区内上交商税的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宋代
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税额40万贯以上25万贯以上10万贯以上5万贯以上5万贯以下
注意事项:
辖区3个
5个
19个
30个183个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A.江南市镇经济发展迅速
B.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
C.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地方政府政策影响商业发展
s
试卷上无效。
7.明朝仁宣时期,阁臣地位骤显,并以“票拟”的形式参与政治,在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个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中介程序,加之阁臣识达大体,谙熟政令,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更能拿出公允贴切之意
见。这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A.说明内阁掌握行政大权
B.反映出皇权受到内阁的制约
长
合题目要求的。
C.确保了明朝的政治清明
D.减少了皇帝独裁带来的失误
1.西周的诸侯国是在原有邦国内将同姓兄弟或亲信“插队”进去,像“掺沙子”。新封的邦国,仍
8.明末清初小说家石成金在其作品《雨花香》中说:“乃将吾扬(扬州)近时之实事,漫以通俗俚
然
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是
言,记录若干,悉眼前报应须如,警醒明通要法,印传寰宇。凡暗味人听之而可光明:奸贪刻毒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形成家国同构体制
人听之而顿改仁慈敦厚,若有忧愁苦恼之徒,听讲而得大快乐。”这说明其写作意图是
蜜
C.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保障原有世袭权利
A.揭露社会黑暗
B.反映现实生活
2.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由贵族参加,战车兵器都由贵族自己装备;战国时期战争持续时间更长,
C.发挥教化功能
D.呈现人生百态
战争规模更大,参战人数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大部分都是庶民,且武器装备都由国家提供。
9.鸦片战争期间,广东人民发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豪言壮语,表示不怕“夷船坚厚”,齐
这种变化
心协力,“操戈御敌”“务使鬼子无只身存留,鬼船无片帆回国”。这些言语体现了
将
A.源于礼乐制的日渐被坏
B.迟滞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A.中国社会盲目自大风气盛行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取得胜利
C.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广东民众抵抗侵略的爱国情怀
C.体现了集权政治的趋势
D.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产生
杯
10.据统计,近代进口商品中,钢铁进口占比在1871一1893年,基本上保特在1%上下,1885年
3.出土文物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篇记载了当时对官吏的基本要求: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
以前,“事实上没有机器进口”:1871年至1893年,消费资料占91%以上,生产资料只占
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据此可知,秦代
捅
8.1%到8.4%。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A.倡行礼治思想
B.重视官吏品行
A.重工业发展尚未起步
B.外贸人超情况得到改善
◇
C.推崇德主刑轴
D.忽视官吏政绩
C.民族工业的发展缓慢
D.自然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4.董仲舒将“三纲”说解释成阴阳关系,认为“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11.1905年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后,武汉闹市区不再局限于长江边的租界一隅,以前被称为“草庐
但这里的阴阳并非自然关系,而是主从关系,即阳尊阴卑,由此论证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棕
茅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由此可见,近代中国
夫为妻纲”。据此可知,董仲舒运用阴阳关系
铁路建设
A.概括了忠君爱国的家国观念
B.归纳了天人合一的天道学说
A.促进了城区面貌的变迁
B.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C.规范了上下尊卑的社会关系
D.确立了儒学独尊的思想格局
C.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便利了人民大众的出行
高二历史第1页(共8页)
高二历史第2页(共8页)高二期末联考
历史
季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听之而顿改仁慈敦厚,若有忧愁苦恼之徒,听讲而得大
1.A【解析】由材料可知,周王室在众多邦国的地域内
快乐”可得出作者写这一作品,能让奸贪刻毒的人改过
“摻沙子”,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B项
自新,让有忧愁的人感到快乐,因此体现的是教化功能,
并非分封制“掺沙子”的意图,排除:西周时期尚未实现
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C项:保障原有世袭权利与题意9.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鸡片战争时期
不符,排除D项。
面对英国的侵略,广东民众积极行动起来,立志保家卫
2.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众
国,材料中的这些言语体现了广东民众抵抗侵略的爱国
多士兵参战,国家提供装备,需要国家有较强的组织能
情怀,D项正确。广东民众反抗英国侵路者的豪言壮语
力,体现了集权政治的趋势,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
不是“盲目自大风气”的体现,而是抵抗侵略的爱国情
维护等级的礼乐制度,排除A项:B、D两项与史实不
怀,排除A项:材料无法休现是三元里抗英,排除B项:
符,排除
鸦片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尚未觉醒,排除C项
3.B【解析】据材料“忠信敬上,清康毋谤,举事审当,喜10.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近代进口商品中,
为善行,恭敬多让”可知,秦代重视官员的道德品行,B
生产资料占比小,说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C项正
项正确。秦朝以法家治国,A、C两项与秦朝治国政策不
确。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军事工业,A项与史实不符
符,排除:D项缺乏材料支撑,排除
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外贸人超,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
4.C【解析】由材料可知,董仲舒用阴阳关系解释君臣、
识,这一时期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
父子,夫妻这三对主要的社会关系,并用主从关系加以11.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京汉铁路通车后,武汉
规范,也即用阴阳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项正确。A项
闹市区的范围扩大,原来偏远荒凉的郊区也逐渐繁华
不能涵盖夫妻之间的关系,排除:材料并没有论证天道,
起来,这反映了铁路建设对城区面貌的影响,A项正
B项排除;D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确。材料没有涉及生活方式,城市的经济功能和人民
5.C【解析】根据材料“印本种类繁多,既有佛教用品,也
大众的出行,排除B、C、D三项
有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用品”“印本的印刷地点散布12.A【解析】由材料可知,该运动应为新文化运动,主旨
于各地,如京城长安、四川剑南、洛州巩县等地区”可知,
是改造国民思想,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其实现
印刷品种类繁多,印刷地点散布于各地,反映了印刷品
思想改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排除
适应了社会需求,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丝绸之路贸13.B【解析】根据材料“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62人,代表
易,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江南成为印本集散中心,排
12个城市100多个工会组织,27万多名会员”可知,党
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的政治影响力增大,B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6.B【解析】材料反映出宋代不同州辖区内的商税差距
是在192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党的民主革
很大,体现出不同区域商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项正
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材料无法体现,中共民主革命纲
确。材料表格所反映的各州辖区不一定都在江南,排除
领在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时间不符,排除C项:
A项:材料只是反映区域性的商税上交情况,不能反映
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
人们之间的贫富问题,排除C项;D项从材料无法得出,
除D项
排除。
14,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抗战意义的漫画或印刷
7.D【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能够纠
标记来宣传抗战,从而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B项正
正皇权专断带来的问题,是传统丞相制的变相回归,D
确。材料和统一战线无关,排除A项:C、D两项均与
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与题意不符,排
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5,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创作的年画《女拖拉
8.C【解析】根据“凡暗味人听之而可光明:奸贪刻毒人
机手塑造了芳动妇女的光荣形象,表达人们期望生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