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6月)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6月)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30 22:25:01

文档简介

红桥区 2022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C 2.A 3.B 4.A 5.C 6.B
7.A 8.C 9.C 10.D 11.C 12.B
二、(共 12 分)
13.(每空 1 分,共 6 分)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渚清沙白鸟飞回
(3)依依墟里烟 (4)人比黄花瘦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14.“抵抗”指他所率领的独立团面对敌人的进攻,一直顽强抵抗的情节;也指在艰难形势
下,他必须抵抗兄弟们的伤残、表哥的哀求、撤退的诱惑;从个人形象上来看,“抵
抗”还意味着他为了完成任务,抗击侵略者,必须与自己重视情义的本性作斗争,以
至于需要亲手击毙表哥,与战友们舍生忘死地战斗。
15.倒叙,将高潮“他亲手击毙了表哥”放在开头; 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制造悬念,
引发阅读兴趣。插叙,追述“他”与“表哥”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成为抗日战士的
历程;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16.怒不可遏,“表哥”多次强烈要求撤退,让“他”极度愤怒;毅然决然,作为指挥官
的“他”大义灭亲,果断执行了“动摇军心者,杀无赦!”的军规;悲痛惋惜,当“表
哥”倒下的瞬间,“他”又希望这只是一出戏。
四、(6 分)
17、内容 表达 答案略
五、写作题(本大题 40 分)
18、作文评分标准略
语文答案 第1页2022 年红桥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彷徨.(huánɡ) 瘦削.(xiāo) 敛声屏.气(pínɡ)
B.徘徊.(huí) 间.断(jiān) 惴惴.不安(zhuì)
C.咆哮.(xiào) 附和.(hè) 含情脉.脉(mò)
D.自诩.(yǔ) 冠.冕(ɡuān) 沁.人心脾(q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急躁 真谛 披星戴月
B.和蔼 暇想 辗转反侧
C.誊写 寒喧 不屈不挠
D.国萃 旗竿 辽阔无垠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
好梦想没有 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
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
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中国人民 ;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
A.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B.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C.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D.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语文 第1页 (共8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它不仅仅是语言的相互转换,更是文化的交融。
B.高中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是能否切实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础。
C.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 5 月 1 日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数据显示,一些城市的共享单车活跃度不足,近一半左右处在闲置状态。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柔和舒缓的乐曲声中,学员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扇舞表演,引来阵阵喝彩。
B.人们对“寸有所短,尺有所长”虽说耳.熟.能.详.,但并非都能深刻领会其中哲理。
C.无论眼老戏还是新剧,两代艺术家的唱念做打都十分默契,真可谓天.作.之.合.。
D.成千上万只白天鹅汇聚在湖边,或翔或止,与蓝天碧水相映,令人叹.为.观.止.。
6.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列为经典,内容分“风、雅、颂”。
B. 西汉司马光著有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史记》,他与班固并称“班马”。
C. 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获“雨巷诗人”称号。
D.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
7.对下面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
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作者对比描述孙权和刘裕,说明事在人为,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B.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说明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C.作者回忆早年的抗金斗争,如今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D.全词豪壮悲凉,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民俗 , 。在文字出现以前,民俗靠话语口口相传,有了 ,
便有了 。文艺张扬民俗,民俗在不断的社会历史变革中得到重塑和创新。这
样看来, 是一个问题, 更是一个问题。
语文 第2页 (共8页)
①是地域文化的沉积
②探讨文艺话语保护和传承民俗
③文字记载和文艺话语载体
④承载着博大深远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
⑤寻找文艺介入民俗的有效切入点
⑥生动鲜活、历久不衰的生命力
A.①④⑤⑥②③
B.④①⑥③②⑤
C.①④③⑥②⑤
D.④①②⑤⑥③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 9~10 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
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寡人之于.国也
B.是寡人之.过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其翼若.垂天之云
D.以.乱易整,不武 王好战,请以.战喻
语文 第3页 (共8页)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 篇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但均与秦无关,为后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郑 伯请烛之武前往秦营,烛之武抛弃个人私怨,以国家利益为重,同意出使。
C. 烛之武充分利用秦晋矛盾,从秦的利益出发,晓之以利害,使秦退兵助郑。
D. 子犯建议攻打郑国,晋文公从“仁”“知”的角度反对,可见其是仁义之君。
阅读短文,完成 11~12 题。
洛阳有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
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磬复作声。绍夔笑曰:“明
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冀其或效,乃具.馔以待之。绍夔食讫.,
出怀中锉,锉磬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磬与钟律合,击彼
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摘自《稗史汇编》)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绍夔与僧善. 善:交好
B 俄.击斋钟 俄:不久
C 乃具.馔以待之 具:全部
D 绍夔食讫. 讫:完毕
1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僧以为怪
. 译文:僧人认为这件事情很怪异
B 僧虽不信绍夔言,冀其或效
. 译文:僧人即使不相信绍夔的话,希望有时管用
C 僧苦问其所以
. 译文:僧人一再追问那原因
D 此磬与钟律合
. 译文:这磬与庙里钟声的振动频率相同
语文 第4页 (共8页)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李白《蜀道难》)
(2)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
(3)暖暖远人村,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题 4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6 题。
抵抗
朱羊
他亲手击毙了表哥。
他几乎无暇思索,抬手一枪,枪声清脆刺耳,直接命中胸口。表哥是他的连副,
临死前,表哥的脸痛苦地扭曲抽搐,表哥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是这样一个死法。表
哥在倒下前的刹那间,终于完成了此生最后一个军礼。
整整一个上午,面对三倍之敌,他的独立团打退了小鬼子十七次进攻.然而对他
来说,这些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他得到军部的命令是:为掩护大部队撤离,在天黑之
前,一只蚂蚁也不能踏过八道岗。
面对如此顽强的阻击,敌人调来了五架飞机,对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将他的队
伍埋进一片火海。他从炸塌的指挥所里爬出来,耳朵眼儿里嗡嗡有声,他的门牙被
一粒石子儿崩碎了,和着一口血水吐出来。他拍打掉头上的灰土,瞪起一双血红的
眼睛,恶狠狠地吼:“小鬼子,今天你干不死我,我就干死你!”
阵地前弥漫着土地被烧焦的气味儿,到处是残缺不全的尸体。烧焦的手臂和大
语文 第5页 (共8页)
腿,灌木丛似的胡乱地伸向天空。这些都是他的士兵,朝夕相处的生死弟兄,刚才
还活蹦乱跳的,转眼间已是阴阳相隔。他的心在淌血,他想号啕大哭,但眼里却流
不出一滴眼泪。
表哥戴着被子弹穿了两个洞的钢盔,冲到他面前:“报告团长,鬼子火力太猛
了,弟兄们实在是顶不住啊!”
他望了一眼头顶上白花花的日头,眼里喷出火来:“鬼子上来了,你是干啥吃
的 给我压下去!
表哥揪着烧焦的眉毛,苦咧着嘴:“咱们已经弹尽粮绝,援军为何迟迟不到 ”
他无法回答,他所能做的就是操起一把步枪,然后命令左右:“上刺刀,跟我上!
老子就不信,小鬼子能有两条命!”
一场肉搏战下来,他的士兵们死的死、伤的伤,咒骂声、哭号声此起彼伏。
“团长,咱们还是撤吧!表哥满是瘀血的脸上焦躁不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
柴烧啊!”
“动摇军心者,杀无赦!”
“老子怕死吗 咱们如此无谓抵抗,有个屁用!”表哥毫不示弱。
“滚!”
表哥哑着嗓子干号了一声,转身跑开,他面无表情地望着表哥的背影远去。当
年,他最爱看表哥唱的《挑滑车》。大幕拉开,高宠英姿飒爽,跃马挺枪,连挑金
兵十一辆铁滑车,何等的盖世英雄!但终因体力不支,战死沙场。大幕落下,表哥卸
了妆,又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然后,他们一起去汇福楼吃馄饨。表哥不食辛辣,
唯恐倒了嗓子,只在清淡的汤水上撒一撮嫩绿的香菜叶。如果没有这场该死的战争,
表哥如今定是成了红遍大江南北的名角儿,还有那个如花似玉的小花旦宁儿,他也
得尊称一声嫂娘。
他从小父母双亡,是舅舅一家人将他拉扯长大。后来,他进了省城读书,靠表
哥唱戏供他学费。再后来,日本兵进了城。一天晚上,他和几个同学去街上贴传单,
被几个巡逻的鬼子发现。他们在前面跑,鬼子在后面开了枪,几个同学当场死于非
命,若不是遇上清风寨赵大当家的出手相救,他的命早就没了,他就是在那天晚上,
语文 第6页 (共8页)
跟随着赵大当家的上了山。
几年下来,他学会了骑马打枪,成了清风寨足智多谋的军师。在一次伏击鬼子
运粮车的战斗中,赵大当家的被冷枪打中面门。赵大当家的临死前,将清风寨交到
他的手上。从此,清风寨成了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直到去年,兵强马壮的清风
寨接受东北抗联的整编……
刚过了正月,表哥找到了他,告诉他,因为一个鬼子大佐相中了宁儿,传话要
宁儿去他的军营唱戏,宁儿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便用碎玻璃扎花了脸,恼羞成怒的
鬼子大佐哪肯善罢甘休 派兵包围了戏班子,见人就杀,宁儿当场被一个鬼子用刺刀
挑死。表哥仗着一身武艺,历尽险关逃了出来,投奔到他的部队……
日头渐渐西斜,阵地前杀声四起,枪炮声更是震耳欲聋,一小股鬼子已然冲入
战壕,与他的士兵纠缠搏斗在一起。
表哥带着几个兵又一次冲到他面前,苦苦哀求道:“团长,再不撤,真的来不
及了!”砰!他不由分说,果断地扣下了扳机,眼睁睁看着一股鲜血从表哥的胸膛迸
溅而出。他握枪的手不停地颤抖着,一缕青烟绕着枪口袅袅地散开,此刻,他多么
希望眼前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出戏呀:大幕开启,高宠威风凛凛地挺枪跃马,挑起铁
滑车……
鬼子又一次发起了冲锋。
他手提大刀,仰天大笑,学着表哥的戏文,一板一眼地命令发报:“弹尽,援
绝,阵破!然扼守一隅,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
14.小说以“抵抗”为题,含义丰富,请简要分析。
15.小说除顺叙外,还用了哪些叙述方式 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16.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他”击毙“表哥”这一过程的情感变化。
语文 第7页 (共8页)
四、整本书阅读(本大题 6 分)
17.阅读下面《红楼梦》中不同人物对王熙凤的评价,回答问题。
冷子兴: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
秦可卿: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
兴儿: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根据你对原著中王熙凤这一人物的理解,谈谈你对她的评价,并请说明原因。
不少于 50 字。
五、写作题(本大题 4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 1957名 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仅 17.3%的受访青年只想待在原有圈子里,71.4%的受访青年认为应该勇于“破
圈”,尝试多元文化。
对于“破圈”,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生活实际,
确立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议论文。
语文 第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