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必修上册 7-1《短歌行》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必修上册 7-1《短歌行》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1 00:2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短歌行》
曹操
导入新课:
曹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特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是把他刻画成了一个白面奸臣的形象,请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谈一谈你对这个人物的认识?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
2. 疏通文意,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3. 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曹操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课前检测:
譬如 青青子衿 呦呦鹿鸣 何时可掇
契阔谈? 绕树三匝 周公吐哺

jīn
yōu
duō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乐府诗,“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作为军事家,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其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慷慨悲凉的诗文风格。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文风格就被称为“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的作家,以“三曹”“七子”为代表,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北朝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当时曹操已至暮年,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画出朗读节奏,体味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精讲解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思考:这一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生命比作朝露,以朝露转瞬即逝来表达生命短促易逝。
(2)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用杜康代指酒,写出作者借酒浇愁,突出作者的“忧”----人生苦短。
释义:借代指的是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
本层内容概括:
本层主要写作者对酒当歌,感慨人生的短促。
作者强调自己愁的原因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贤才”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他那里施展抱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译文: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思考:
此处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诗人什么心情?
引用典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出自于《诗经·郑风·子衿》,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自己思慕贤才、求贤若渴的心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 小雅 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 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四句诗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用典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或故事。
作用: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增加内涵容量,咏史以言志或抒情,有据可依,生动形象,含蓄简洁,使表达委婉含蓄。
两次使用典故,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忧”—人才难得。
本层内容概括
本层主要写作者思念贤才,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更是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译文: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思考:此处使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为明月,充分地表达作者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突出作者的“忧”—贤才难得。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译文: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贤才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思考:这四句的作用是什么?
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本层内容概括
本层先写内心的忧愁,再写要礼遇贤才。
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译文: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思考:此处着重讲述“乌鹊南飞”,并且描摹乌鹊何枝可依的样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深层含义?
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贤才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暗含:“我”是可依之枝,天下贤才都到我这里来吧。暗含作者的“忧”-—功业未成。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见到贤才,使天下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思考:这几句运用什么修辞?表明作者的什么愿望?
类比、用典
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突出作者的“志”——一统天下。
本层内容概括
本层主要写求贤若渴之情,以及作者“一统天下”的志向。
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课堂小结:

人生苦短
人才难得
功业未成

一统天下
深度思考:
1.在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曹操?
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更有一种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2.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全诗的感情基调并不消沉。作者的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诗中“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3.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4.诗的最后两句有咏史怀古之意,诗人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意图?
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诗人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期盼贤才的到来,使天下英才心悦诚服地归顺麾下的愿望,也流露出诗人渴望一统天下的理想。
5. 《短歌行》主要引用典故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贤才难得的心情。请找出诗中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出自《诗经。郑风。子衿》表达对贤才的渴望和思慕。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贤臣若来投奔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款待他。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势解》表明了他海纳贤才的诚意,其宽广的政治胸怀和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作者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也像周公一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6.理解默写:
(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哪些诗句,来表现诗人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句子:
(3)曹操《短歌行》中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的句子:
(1)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2)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3)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诗人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的句子:
(5)曹操《短歌行》中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的句子:
(6)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
(4)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5)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6)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7. 下列对《短歌行》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周鲁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解析:“山”“海”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样胸怀宽广,要去广纳贤才。而不是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
C
8.下列句子中对涉及的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因其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B.“阡陌”一词出自于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指在田野上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其中,“阡”是指东西走向的田埂;“陌”是指南北走向的土埂。
C.“青青子衿”中,子,是敬称;衿,指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D.周公吐哺典故中的周公,姬姓,名旦,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就是《周公解梦》之“周公”。
解析:,“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土埂。
B
9.《短歌行》从诗体来看是一首( )
A.汉乐府 B.乐府旧题诗 C.律诗 D.新乐府诗
10.《短歌行》运用了一些成句,这些成句取自( )
A《离骚》 B《乐府诗集》 C《诗经》 D《周易》
11.《短歌行》的主旨是( )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慨功业无成,忧从中来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12.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
A.苍凉悲壮 B.沉郁顿挫 C.慷慨悲凉 D.豪迈悲壮
C
D
D
B
曹操名言集锦:
1、生于乱世是为不幸,但如能变乱为治,岂非不幸中之大幸!
2、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3、欲取胜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
4、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7、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之变化,可比世之英雄!
8、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9、以蝼蚁之里而撼泰山,何其愚也。
10、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隐机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作业布置
1.思考:曹操看到人生短暂,于是借酒消愁,你认为他这种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2.背诵《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