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没有;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生物体中的元素含量和无机环境中的含量有区别吗?为什么?这又说明什么?
有,相差很大;生物体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从外界有选择地吸收元素;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问题探讨
1.组成生物体的所有元素中,有没有哪一些元素是生物体所特有的?为什么?这说明什么?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化学元素在 种类上统一,含量上差异。
思考·讨论:比较玉米和人体细胞的元素及含量
元素 玉米细胞 人体细胞
C 43.57 55.99
H 6.24 7.46
O 44.43 14.62
N 1.46 9.33
K 0.92 1.09
Ca 0.23 4.67
P 0.20 3.11
Mg 0.18 0.16
S 0.17 0.78
3.比较组成玉米和人体细胞的元素种类和含量,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注:其他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
量分数总计小于3%
1.在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一样吗?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2.细胞中有些元素含量很少,是否意味着它们不重要?
不一样;生物体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各种元素。
不是,每种元素都有各自的作用。有的元素含量很少,但其作用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
一个人天天吃玉米,细胞里的元素含量会变得较相近吗?
(1)大量元素:
C、H、O、N、P、S、K、Ca、Mg等
(2)微量元素:
Fe、Mn、Zn、Cu、 B、 Mo 等
最基本元素
基本元素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20多种)
硼 钼
几十年前,新西兰有一个牧场的大片牧草长势很弱,有的甚至发黄枯萎,即使使用了大量的N,P,K肥也无济于事。后来,人们偶然发现牧场内的一小片牧草长得十分茂盛,原来,这一片”绿洲”的附近有一座钼矿,矿工每天上下班总是抄近路走,他们的鞋子个踩过的地方,牧草绿油油的,经过科学家的化验和分析,一公顷牧草只需150克钼就足够了.
资料分析:
通过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微量元素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必需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很少,但其作用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
缺Fe会使人患贫血等症状;缺Zn影响人的发育,大脑的发育,性成熟等。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严格规范儿童微量元素检测标准,要求不得将微量元素作为体检常规项目,非诊断治疗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首先要明确一点,钙不属于微量元素。
一些营养品牌和母婴店也将“检测微量元素”作为促销儿童营养保健品的主要宣传途径,开始向家长们传递一些营销信息:孩子不爱吃饭是因为缺锌,孩子脸色不好因为缺铁,然后再通过所谓微量元素检测,让家长为儿童保健品买单,而这些保健品可能并不能达到补充身体微量元素的效果。
其实在临床上,检测微量元素只用于诊断某种疾病的,一般是针对儿童重度营养不良、过度偏食的孩子,目的是发现微量元素的吸收代谢是否发生异常,以此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依据。在正常情况下,饮食正常、身体健康的孩子,缺少微量元素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人体微量元素是处于随时变动的状态,还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检测的意义不大。
“最近我的孩子不爱吃饭,注意力也不集中,是缺锌.”这是一句由著名影视演员在中央电视台说的广告词.关于锌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发育需要大量的锌
B. 锌是人体的必需元素
C. 锌在人体的含量越多,智力越发达
D. 要经常给儿童大量补锌
B
【与生活的联系】为什么日常膳食中做到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更有利于健康?
因为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差别,我们才需要在日常膳食中做到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水
糖类
脂质
蛋白质
核酸
无机盐
70-90%
1-1.5%
7-10%
1-2%
1-1.5%
(主要)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种类
分类
来源
存在
组成细胞的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大约有20多种
按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分为
按元素在生物体内作用分为
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吸收
C、H、O、N、P、S、K、Ca、Mg等
Fe、B、Cu、Mo、Zn、Mn等
小结: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实验课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自行选择两种材料完成四种物质的监测(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按照实验手册P28—表5的实验步骤操作,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到P27—表4。
二、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装片,按照P29—5.脂肪的检测和观察(方法2)的有关操作进行实验。
三、选择紫色洋葱或芥兰叶细胞,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到P22—表1最后一栏中。
实验课后整理完成实验手册并上交:
一、P27—表4。P22—表1最后一栏
三、完成P24-25;P30-31
鉴定物质 鉴定试剂 颜色反应
还原糖
蛋白质
脂肪
淀粉
3.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为还原糖,蔗糖、淀粉为非还原糖。
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甲、乙液等量混合、现配现用、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A液为0.1g/mL的NaOH,B液为0.01g/mL的CuSO4。鉴定蛋白质原理是利用蛋白质或多肽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结合成紫色的化合物,所以要先加入A液造成碱性环境,后加入B液。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双缩脲试剂
紫色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碘液
蓝色
1.斐林试剂甲液为0.1g/mL的NaOH,乙液为0.05g/mL的CuSO4。鉴定还原糖是利用还原糖与Cu(OH)2 反应,要甲乙液混合均匀生成Cu(OH)2 后使用,配制好的斐林试剂很不稳定,需现配现用。 Cu(OH)2 (浅蓝色)→棕色→ Cu2O(砖红色)
先加A液,再加B液
还原糖的鉴定 实验原理 还原性糖+ 试剂 → 色沉淀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取样(2mL注入试管)
加入刚刚混合均匀的 试剂1mL
温水浴加热2分钟(50-65oC)
观察颜色变化,预期将由 色变
为 色。
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 乙液:0.05g/mLCuSO4
斐林
砖红
梨匀浆
斐林
浅蓝
砖红
(斐林试剂要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现配现用)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原理 蛋白质+ 试剂 → 色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取样2mL
加入 试剂的 液1mL,摇匀
加入 试剂的 液4滴,摇匀
观察颜色变化
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 B液:0.01g/mLCuSO4
A
双缩脲
紫
豆浆或鸡蛋清稀释液
B
双缩脲
双缩脲
(先加A液,后滴B液)
脂肪的鉴定 实验原理 脂肪+ → 色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制备材料(去种皮,切薄片)
加 试剂染色 分钟
用 试剂洗去薄片上的浮色
制成临时装片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再转高倍镜)
橘黄色
苏丹Ⅲ染液
花生种子
苏丹Ⅲ
3
50%酒精
3、同组同学相互合作,统筹安排时间,认真实验。
5、下课前五分钟停止实验,用试管刷洗干净试管,整理好仪器,擦干净桌面,报告老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4、保护好仪器,有损坏及时报告。
1、一滴管大概为1ml,不必取样太多,以免造成浪费和给实验带来不便。取不同样品的滴管不要混淆。
2、水浴加热时可以拿烧杯到讲台倒热水,大概半烧杯即可。再用酒精灯加热,以缩短加热时间。
注意安全!
注意事项:
6、用紫色洋葱或芥蓝叶做临时装片观察细胞。
思考题:
1、什么是还原性糖?能否用西瓜汁检验还原性糖?
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蔗糖和淀粉为非还原糖。不能选用西瓜汁,因本身是红色会造成颜色干扰影响实验结果。应选用含还原糖较高,且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组织,如苹果、梨。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有何区别?使用时有何不同?
斐林试剂甲液是0.1g/mLNaOH,乙液是0.05g/mLCuSO4;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现配现用,实际是利用反应产生的Cu(OH)2沉淀。
双缩脲试剂A液为0.1g/mLNaOH,B液为0.01g/mLCuSO4,先加A液造成碱性环境,后滴B液。
3、什么叫水浴加热?实验中应注意什么确保安全?
水浴加热是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使试管受热均匀。加热时试管口不要朝向自己或别人,试管不要与烧杯壁或底部接触,以免破裂。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C.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且必须现用现配
B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时,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选用西瓜的汁液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B.将甘薯的块茎捣碎,向其提取液中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该提取液中含有淀粉
C.进行花生种子子叶中脂肪的鉴定实验时,苏丹Ⅲ染液能将子叶染成橘黄色
D.将煮熟的鸡蛋白捣碎并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出现紫色的颜色反应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