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1 08:5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理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焕发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
三、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目录
时间
二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
苏联
东欧8国:
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
罗马尼亚、南斯拉夫、
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亚洲4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蒙古、朝鲜、越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示意图
空间
(1)二战后苏联建设成就背后的危机
材料1 1946年3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第四个五年计划(1945-1950年),……。
“四五计划”的指导思想仍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冷战背景下把军事工业继续置于突出的地位。到1950年,苏联的工业建设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领域取得令人曝目的进展,恢复和新建了6200个大企业,建成了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进行了首次核武器试验,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増加73%,其中重工业产值增加1倍多,但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轻工业产值只增加22%,农业产值则未能完成计划指标,也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5年中,国家3次降低日用工业品零售价格,在城市和工人区修建住宅1亿多平方米,在农村建房270万所。文教和科技事业也有较大发展。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2 党的代表大会在1939年以后就没有召开过,中央全会自1947年2月也不再举行……许多重大事情都是在斯大林别墅的晚宴上做出决定。苏联报刊和一些领导人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了高峰。……另外,许多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批判,给苏联文化事业发展造成损失。 ——教师用书
思考:根据材料和教材,指出“苏联模式”帮助苏联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①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片面发展重工业
问题③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思想单一,个人崇拜严重
问题②农业、轻工业落后
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
人民教育和生活水平提高。
1946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约瑟夫一号”
为什么改
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名称 内容 影响
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思想: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改革没有超出原有的模式,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工业:“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前期效果有限。
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军备竞赛,国内矛盾丛生。
经济: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政治: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意识形态: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
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政治改革,引发思想混乱
败因:未改变原有体制,
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
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如何改
“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你对此怎样理解?
(掘墓)敢于向斯大林模式挑战。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守墓)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改的效果如何
赫鲁晓夫执政11年中推行的主要政策与路线,基本上亦是斯大林的那一套。赫鲁晓夫上台后,继续推行斯大林长期坚持的优先发展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重工业政策。……虽然赫鲁晓夫执政期间一直在进行改革,但并没从根本上脱离斯大林的体制模式,仍是坚持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
材料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发展……工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
——徐天新《当代世界史》
后期: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严重;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前期: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
1990年3月召开会议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在“公开性”、“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社会日益动荡。新成立的非正式组织有6万多个……党内思想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历史,反对列宁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解体
1990.03
立陶宛率先独立
1990.06
俄罗斯发布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纷纷效仿
1991.12.23
苏联解体
1991.08.19
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失败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1991.12.21. 《阿拉木图宣言》
【课堂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启示
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根本)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④导火线:八一九事件。
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
东欧国家
最早进行改革
内容: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
成效:促进经济发展
内容:实行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成效:“一五”计划后,经济迅速发展
内容:扩大地方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国家只下达利润指标。
成效:经济稳步增长,到1988年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
内容:实施“新经济体制”,降低积累率,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成效:1968-1973年国民收入和人民消费水平增速较快,人民群众比较满意。
内容: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等
成效:布拉格之春
①采取苏联模式,国民经济比重失调。
②苏共二十大造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思想混乱。
为什么改
如何改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的剧烈变化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长期以来困扰东欧国家的苏联模式体制的弊端和要求冲破旧体制的改革潮流所构成的矛盾、苏联用强制手段对东欧实行霸权统治和东欧要求民族独立自主所构成的矛盾是酿成东欧变局的历史根源和深层原因,而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是把上述两对矛盾所蕴含的能量释放出来的催化剂,同时,西方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类型 主要表现
变化相对平稳
发生流血冲突
国家实现统一
国家最终解体
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及利亚
罗马尼亚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
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
改的结果:
东欧剧变
②辩证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运程中的挫折,从中吸取教训,促使社会主义更加健康地发展。如中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从建立到完善,都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④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经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曲折,也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一部分;苏联解体从根本上说是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 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 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
你怎样理解这段话?(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认识)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探索发展(1949-1978)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①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年中国历史新纪元。
②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1966--1978年)
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和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
三、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1978
1984
21世纪
1980
1992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
建立经济特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南方谈话
姓资姓社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前的落后
1949年:人均GDP 27美元
1978年:人均GDP 190美元
2.改革开放后的发展
1990年:世界第十,发展中国家第二
2001年:世界第六,发展中国家第一
2006年:世界第四,超过法国、英国
2010年:世界第二
(2)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西方模式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 私有制 单一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工业化道路 先轻后重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业制度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大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比:三大社会发展模式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背景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主要内容、评价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6-1977):主要内容、评价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
联解体(1985-1991)
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领域、政治领域
苏联解体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照搬苏联模式
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
南斯拉夫改革:措施、评价
东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
东欧剧变:背景、具体表现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探索发展(1949-19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1978至今)
课堂小结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想通过我们的惨痛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的。”“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 ——戈尔巴乔夫
思考:从苏联、东欧的失败到中国的成功,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协调性,关注民生。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4.改革要结合实际,走适合国情的独立自主发展之路。
3.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1、1926年—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的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苏加诺等人成立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继续争取民族独立。这表明当时印尼
A.民族民主运动出现了新特征
B.殖民者采取分化瓦解策略
C.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
D.反帝反封建运动步履艰难
2、卡德纳斯认为,“墨西哥并不存在一个共产主义政府。我国宪法是民主的和自由的。的确,其中有些温和社会主义的特征,比如有关国家领土和劳资关系的部分。然而,这些并不比其他民主国家甚至那些保存君主制度的国家更激进”。这说明卡德纳斯改革
A.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改革
B.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不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D.没有注意保护工农大众的基本权益
A
A
随堂练习
1.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
A.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实际上延续了“斯大林模式”
D.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2.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
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
C
D
巩固训练
3.1989年,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全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B.全盘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C.追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制度
4.普京曾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了其发展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C.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D.民族问题是毁灭苏联的“火药桶”
D
A
5. (2019·全国Ⅱ卷高考·35)
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钢 1.45亿 1.15亿
煤 3.9亿 3.35亿
肉 2500万 1230万
蔬菜与瓜类 4700万 1300万
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