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1 08:5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对香港进行视察 习近平抵达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等前往高铁西九龙站迎接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与原因;认识二战后第三世界的主要建设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目录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本单元时间
空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等法属殖民地独立。
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为了把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
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
帝国主义力量削弱
联合国的推动
苏联为首的支持
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第三世界的联合
“这个帝国自愿地放弃了统治,给了他们自由。”—艾德礼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背景
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2、概况
2、概况
2、概况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3、特点与影响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1)印度独立(1947)和印巴分治(50年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3)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 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国独立(印度独立前后)。
(4)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1)埃及建立共和国(1953),收回苏伊士运河(1956)
(2)阿尔及利亚独立(1962)
(3)1960年“非洲独立年”
(4)60年代独立国家达41个;
(5)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6)1994年新南非诞生;
(7)英、法、比、葡等在非 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1)古巴革命(1959)和建立社会主义(1961)
(2)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1999)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 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思考:根据上表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时间长,范围广,相互支持,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②成果大,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③斗争方式多样,有武装斗争,也有和平争取,且以和平方式为主。
④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⑤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宗主国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
(2)影响:
①诞生了一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第三世界不断崛起。
②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和政治格局。
③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普遍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1974年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
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历史解释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示意图
亚洲四小龙
非洲民族经济的曲折发展
东亚出口加工型发展模式
海湾产油国
石油输出国发展模式
较快发展:1960—1975年;
陷入困境: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调整增长:经过调整,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拉美国家的“中间道路”
主张既不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又不走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本国工业,对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实行国有化,巴西、墨西哥等国家成为世界上比较重要的新兴工业国家。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地区 问题 应对措施 面临的挑战
亚洲 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非洲 发展不平衡,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拉丁美洲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重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2.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
地区冲突、政局动荡、边界争夺
3.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
4.面临着消除殖民主义影响,进行文化重建和复兴民族文化的重任
5.自身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宗教矛盾等问题
中东:传统与现代的博弈
北非:向东与向西的摇摆
东亚:威权与民主的较量
拉美:左翼与右翼的纷争
伊朗巴列维时代
世俗化运动
伊斯兰革命后
政教合一
法律规定,9岁以上,出门必须穿罩袍黑纱
1960年埃及纳赛尔在苏联的帮助下历时10年、耗资9亿美元建成的阿斯旺大坝
萨达特与卡特
军政府统治时期的
朴正熙,创造
汉江奇迹
韩国第一位民选总统金泳三
巴西左翼前总统卢拉,曾提出将遗产税由4%调整到50%
巴西现任右翼总统博索纳罗,反对严格“封锁”以避免经济重创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这次危机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香港地区也被波及。
自70年代初期开始,拉美就出现了明显的困难。1971年,货币危机加剧引起该地区对外贸易日益恶化。日益加剧的投资短缺导致工业生产逐渐失去活力,……拉美在世界商品和金融市场上的地位趋于恶化,国内失业人数开始显著上升。到90年代初,通货膨胀变成一个“失去的十年”延续下来的主要问题,大小国家都遭到通货膨胀的袭击,80年代末阿根廷和巴西的通货膨胀率高达4位数。 ——唐迪《拉美地区外债问题研究》
史料实证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东非共同体
非洲联盟标志
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G77)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
1961年首届不结盟会议
对策
“一带一路”建设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把解决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排除外部干扰,坚持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并实现优势互补和战略对接。
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家国情怀
单元小结:
阶段 20世纪40年代中—50年代中 20世纪 50年代中—8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国际格局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中国家
“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东欧、亚洲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亚非民族独立运动掀起新高潮
亚非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发展中国家的建设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亚非拉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西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加强国际经济协调,科学技术新发展,经济快速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经济“滞胀”与再调整,美日西欧经济三足鼎立
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新经济”的发展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