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念奴娇 · 赤壁怀古苏轼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文艺全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江西诗派的 开创者)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既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又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他在政治上坚持儒家入世的精神,在生活上较多地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执著超脱,无往不可。这种人生境界对宋人及宋代以后许多文人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格魅力在古代历史上少有伦比,就受后人喜爱的广泛程度而言,他在历代作家中也是无可比拟的。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传说中的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于是有了千古绝唱《念奴娇》。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黄州已经两年了,时年47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典型字字音:
公瑾( ) 纶( )巾
华( )发 酹( )江月
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古今异义:
千古风流人物
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
樯橹灰飞烟灭jǐnguānhuālèi“尊” 通 “樽”。酹,洒酒于地,以示祭奠古义:杰出、英俊有才华。 今义:常指生活浪漫放荡,男 女关系不正当。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像灰/烟一样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 阕 长江:大江东去,大浪淘沙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下 阕 咏赤壁
写 景公瑾
“我”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怀周瑜、发感慨
记 人勾连: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勾连:江山如画…勾连:“遥想”勾连:故国神游(回到现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浪涛—千古(历史)—人物(思路)
“江流,浪涛”的意象给人以壮阔恢弘感受。
江流的流逝、翻滚的波涛,总是使人联想起时光、历史,想起历史风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大江起兴,发思古之情,紧扣题旨。
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情感的深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江石险怪
穿—高耸峭拔
惊—汹涌澎湃
拍—水石相搏
卷—浪涛翻卷 浪花四溅 这幅赤壁江景图形象生动,有声有色,气势磅礴,雄奇壮丽。
它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的生动写照;
它是英雄人物叱咤风云的人生舞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是对赤壁江景的概括和感叹。同时勾起对英雄豪杰怀想。
问题:三国历史风云人物众多。面对如画江山,回想三国风云,为什么只有周瑜进入苏轼的视野呢?
怀周瑜,发感慨: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对 比小乔初嫁
_______年青有为春风得意雄姿英发 _______英俊潇洒英气勃发羽扇纶巾_______风流儒雅雄才大略谈 笑 间_______指挥若定
乐观自信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从容破敌
举重若轻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风流儒将
英雄周瑜问题探究: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以美人衬托英雄风采。
表现周瑜年轻有为,春风得意。
渴望自己像周瑜一样被信任,得重用,建功立业。
反衬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酸楚。
周瑜 苏轼 “羽扇纶巾”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诸葛亮的打扮,而周瑜在人们心目一直都是刀剑在手,戎装在身的形象。为什么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的形象会不同于人们心目中的惯常印象? 将周瑜塑造成儒将形象。目的在于突出周瑜的胸有韬略,腹有良谋,高度自信,举重若轻。
在文采风流,治国方略上,苏轼自信能够有所作为。写周瑜意在写自己。问题探讨: 周瑜 34岁 苏轼 47岁婚姻 美女相伴 屡遭不幸
外表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屡遭贬谪羡慕
嗟伤 在对英雄的怀想中,苏轼透露出羡慕和嗟伤,传达出的是怎样的内心真实呢?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笑
梦年近半百,如此“多情” —自嘲的笑
人生不幸,好“梦”难成 —苦涩的笑 ——“多情”而“笑”,是天真(执着),是痛苦(不甘、无奈),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冲突。
人生的虚无幻灭感自然生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想象描述:
诗人独立赤壁矶头,看江流滚滚东去,江月随波摇荡,内心百感交集。他扬起酒杯,洒酒江中。
洒酒江中,用意何在?
祭奠什么?逝去的英雄,心中的梦想。
举杯邀明月?举酒赏月?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孤寂、悲凉;或者是一种彻悟后的超脱。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苏轼《赤壁赋》
得到重用一展抱负
人生有梦
理想情怀
用世之心人生多难岁月蹉跎
梦想成空
苦痛现实
出世因由羡慕周瑜 暗自嗟伤 总之,词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出世与入世间纠结的苏轼——他既有豪情,也有悲情,还有禅意。他的词作也就豪放又悲凉,空灵而飘逸。研究性学习 比较阅读、同中求异进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人评价它不同凡响。与下面描写“水”的诗句比较,试从意境创造方面说一说不同凡响在哪里?
(怎样想?意象—描述语—意境。) 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谓洞庭湖处在水气笼罩之中,汹涌之波震撼了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的开阔和气势。)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辽阔壮美
气象万千秋风、洪波
明月、星汉萧瑟、涌起
出其中、出其里水气
波涛蒸
撼汪洋壮阔
雄伟壮观黄河之水天上来
不复回浩浩荡荡
旷远雄浑大江
浪
人物东去
淘尽
千古风流气势恢宏
壮怀激烈共同点:气象开阔、辽远雄伟
苏词: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 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推迁,抒发了诗人对“千古风流人物”的怀念、敬佩之情。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明)滚滚长江东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