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济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为发展卷,采用长卷出题、自主选择、分层计分的方式,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考试时间60分钟。
温馨提示: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迎接挑战,做完基础题再挑战一下发展题吧,你一定能够成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7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日报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属于可空气污染指数
B.明矾和漂白粉用于自来水的净化消毒,两者原理不同
C.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器都是硅酸盐产品
D.粗硅制备单精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A.1mol氢气为2克 B.H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
C.44克CO2的体积为22.4L D.9.8g H2SO4含0.1NA个H2SO4分子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氧化剂在反应中失电子。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发生升降。 D.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4.合成或发现新元素是化学家的重点课题之一.科学家将铅和氪两种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量数为
A.57 B.47 C.61 D. 293
5.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根据物质在溶液或熔融时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分溶液、胶体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只有②④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③ D. ①②③④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mol钠与足量硫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B.32g氧气和32g臭氧所含原子数均为2NA
C.在标准状况下,22.4LNH3所含质子数为10NA
D.在标准状况下,22.4L 三氧化硫所含分子数为0.1NA
7.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Cu(OH)2与盐酸反应:H+ + OH-=H2O
B.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Ca2++CO32-=CaCO3↓
C.Mg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D.CaCO3与稀盐酸反应:CO32-+2H+=H2CO3
9. 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速率可用于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
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
D.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物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10.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氮气 B 盐酸 C 二氧化碳 D醋酸
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钠在自然界中可以游离态存在; B.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C.钠与硫化合时可以发生爆炸; D.钠在空气里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12.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及其合金,且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
B.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C.复合材料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
D.C60也是一种材料
13.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因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造成破坏而带来的后果的是:
①土地沙漠化 ②酸雨 ③水资源危机 ④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变大 ⑤沙尘暴
A.只有①②⑤ 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②⑤ D.全部
14.右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若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在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时,C中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A.浓硫酸 B.饱和NaI溶液 C.浓NaOH溶液 D.饱和 NaCl溶液
15.厨房中的化学知识很多,下面是有关厨房中的常见操作或者常见现象,其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B.用醋酸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Mg (OH)2]
C.牛奶久置变质腐败
D.用煤气灶燃烧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为炒菜提供热量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Cu2+、NO3―、SO42― B.CO32―、H+、Na+、K+
C.K+、Na+、SO42―、Cl― D.H+、Cl―、NO3―、Ag+
17.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18.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B.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C.向KI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篮色(C12)
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1-)
19.在实验室中.下列药品保存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盛放在棕色瓶中,密封保存 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Na2O2密封保存 D.NaOH溶液保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20.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属于氧族元素的是
A. B. C. D.
21.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C.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2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师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下列实验处理不当的是( )
A.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乙炔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乙炔气体的纯度
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爆沸伤人
23.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
A.O2和O3 B.CO和CO2 C.H2O和H2O2 D.和
24. 关于如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被还原
2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元素周期表里,元素所在主族的族序数等于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B.在元素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电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越大
26.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座号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27.(22分)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体内约含有2g铁,这2g铁在人体内是以Fe2+ 和Fe3+的形式存在。正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Fe2+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还原成Fe2+,有利于人体吸收。
⑴ 在人体中进行Fe2+Fe3+的转化时,①中的Fe2+作 剂,②中的Fe3+作 剂;
⑵ “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 还原成Fe2+”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作 剂;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证明维生素C的性质,要求写出:
实验:取适量FeCl3溶液,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过量维生素C,现象: 。
维生素可根据其溶解性的不同分为 性维生素和 性维生素两大类。
⑶ 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2007年5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道,继“食盐加碘”后,我国又将启动“酱油加铁”工程。“酱油加铁”的意义是 (填序号)。
①减少厨房污染物 ②预防缺铁性贫血病 ③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5)通常所指的三大合成材料是
①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 ②涂料、塑料、黏合剂
③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 ④合成纤维、黏合剂、复合材料
(6)某品牌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有糖衣、碳酸镁、氢氧化铝、淀粉。
写出该抗酸药发挥功效时的离子方程式: 、 。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科)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分)
②
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