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第1课时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第1课时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1 14:2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10《纸的发明》第1课时
纸的发明
纸的发明
火 药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卫生纸
书写纸
画纸
厨房纸
各种用途的纸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在文中画出生字,给课后田字格里的字注音。
  2.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小节号,并做读后感悟的批注。
  4.想想文中写了纸的什么故事。
自读要求
创 造 携 带 保 存 制 作 蔡 伦
积 累 切 断 便 宜 朝 鲜 欧 洲 社会
读一读
chuàng   xié cún zhì cài lún
lěi qiē pián xiǎn ōu zhōu shè
“创、制、洲、社”是翘舌音。
“册、蔡”是平舌音。
“伦”的韵母是un,不是en。
正 音
  辨析:“累”在本课读lěi,是积累的意思,如“日积月累、长年累月”;读léi时,是连接成串的意思,如“果实累累”;读lèi时,是疲劳、操劳的意思,如“劳累”。
多音字
(lěi)
积累
(lèi)
劳累

(léi)
果实累累
  辨析:“便”在本课读pián,可组成词语“便宜、大腹便便”;读biàn时意思较多,可组成“轻便、便饭”等词语。
多音字
(pián)
大腹便便
(biàn)
方便
便
  辨析:“切”在本课读qiē,是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的意思,如“切除、切菜”;读qiè时,意思较多,可以组成“迫切、一切、切记”等词语。
多音字
(qiē)
切除
(qiè)
迫切

多音字
(xiān)
新鲜
(xiǎn)
朝鲜

  辨析:“鲜”在本课读xiǎn,是少见、少有的意思,如“鲜为人知”;读xiān时,是新鲜、鲜明的意思,如“海鲜、鲜艳”。
[贡献]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改进]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
[传承]传授和继承。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很多,学问深广博大。
解 词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叙述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课文是围绕“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这句话展开叙述的。围绕这句话写了如下内容:没有纸时人们记录事
件很不便,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并且传承到现在,造纸术的传播路径及
对世界的影响。
读文思考
层次:点明贡献→无纸不便→纸的发明→传播影响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点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第二部分(2):写没有纸时人们记录事件很不方便。
第三部分(3、4):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
第四部分(5):写造纸术的传播路径及对世界的影响。
课文层次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不能,“之一”说明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不是只有造纸术,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唯一贡献,与实际不符。
能不能删?
议一议
之一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各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读一读
提取信息
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借助表格梳理信息。
时间 载体 不足之处
几千年前 起来 龟甲、兽骨、青铜器
后来 笨重
再后来
两千多年前
1.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发明纸前:
只能用刀刻,很不方便。
缺点:
甲骨文
青铜器铭文
  2.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缺点:
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竹简
  3.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优点:
比竹片、木片轻便。
缺点:
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西汉时代:
缺点:
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