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01 08:2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南亚、南亚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读图说出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说明两区域主要河流的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东南亚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5、掌握马六甲海峡的位置、特点及其重要的国际航运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东南亚的位置,尤其是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作用。
2、东南亚丰富的物产。
3、南亚的地形。
4、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的地势特点,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三、考点、热点分析:
结合近几年中考试题分析,本章主要有以下考查特点:
1、 东南亚、南亚地区与中国山水相连,对本地区地形、气候、物产的考查,是常见的命题内容。
2、 马六甲海峡号称“十字路口”的咽喉,在国际海洋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中考题中亦为多见。
四、复习指导:
1、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的位置:
复习“东南亚重要的交通位置”时,要结合地图,从连接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这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来理解,特别要注意马六甲海峡位于“十字路口”的咽喉位置,说明了它是世界海洋运输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联系亚洲、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可通过画图准确空间定位。复习时,建议师生一起绘制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位置图,找出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位置,以图为载体记忆该部分知识。
2、 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
该部分知识,属识记内容与与理解内容相互穿插结合的知识点,三大主要地形须重点识记,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应从南亚季风气候的强弱着手理解,本地区易旱涝的主要原因。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去获取地理信息。
五、基础知识梳理:
(1)、通过自学你能解决以下问题吗?如有疑惑,可在小组内交流解疑。
1、为什么东南亚被称为“十字路口”?
2、马六甲海峡有何重要性
3、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如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4、东南亚有哪些重要的物产
5、南亚的地形结构与北美洲有何异同?
6、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7、印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
(3)、疑难解析:——————————————————————————————。
六、典例精讲:
例: 有关马六甲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马来半岛和爪哇岛之间
B.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和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C.是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D.被称为澳大利亚的“海上生命线”
解析:本题考查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是历年地理中考的热点问题。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更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重要通道。由于日本的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上贸易,而马六甲海峡是日本与南亚、西亚、非洲各国进行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因此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这一问题时,要结合读图,加以掌握。
答案:B。
七、巩固练习:
八、教学反思:
东南亚重要的位置要结合地图,从连接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这种特殊 的位置关系来理解,特别要注意马六甲海峡位于“十字路口”的咽喉位置,说明了它是世界海洋运输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联系亚洲、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可通过画图准确空间定位。复习时,建议师生一起绘制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位置图,找出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位置,以图为载体记忆该部分知识。该部分知识,属识记内容与与理解内容相互穿插结合的知识点,三大主要地形须重点识记,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应从南亚季风气候的强弱着手理解,本地区易旱涝的主要原因。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去获取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