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01 08:2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铜鼓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有关东部季风区的特征,正确的叙述是( ).
A、风向的季节变化较明显,降水和气温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B、天然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现状主要表现为农作物
C、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
D、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地表水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2、 我国陆地最低处位于( )
A 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区 C 青藏高寒区 D 大陆邻近海区
3、适于中部经济地带的发展方向是( )
A 大力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
B 重点开发长江上游地区的能源和矿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 建设成为我国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农牧渔副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基地
D 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金融业
4、图中所示世界著名高新技术产业区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美国北硅谷
B ②-俄罗斯新西伯利亚
C ③-日本北九州
D ④-英国慕尼黑
5、下列关于某小岛的归属权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a区域完全属于主权国家所有
B在b区域其它国家享有无害自由通过权
C 在b区域最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是锰结核
D根据国际法规定小岛的归属权遵循先占原则
读下图“某四国产业结构图”,回答6~8题:
6、图中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 )
A、甲 乙 B、丙 丁 C、丁 甲 D、乙 → 丁
8、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今后乙国的就业人口转化的趋势将主要是( )
A、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 B、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
C、大量的就业人口面临失业压力 D、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获得就业机会
读图,回答9~11题。
9.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
①干旱 ②台风 ③凌汛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0.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
A.水稻、油菜、茶叶 B.春小麦、亚麻、甜菜
C.棉花、玉米、甘蔗 D.冬小麦、棉花、花生
11.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合理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②大量施用有机服,改良红壤 ③兴修水利,减少旱涝灾害 ④实施平原绿化工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图”,完成12—15 题。
12.该小流域综合治理遵循的治理方针是 ( )
A.贮水、改善、合理 B.保塬、护坡、固沟
C.蓄水、提高、充分 D.平整、营造、采用
13.小流域林草植被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
A.防风、固沙、滞洪蓄水 B.蓄水拦沙、保持水土
C.绿化美化、吸烟滞尘 D.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14.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及其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小流域可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
B.小流域可相当于黄土高原上一条河流的整个流域
C.小流域可治理,主要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
D.小流域不可治理,任其自然发展
读某重大工程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该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终点地区的________问题(  )
A.水资源紧张 B.环境脆弱
C.经济结构单一 D.自然资源与生产力不协调
16.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国土整治重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④—解决城市环境污染 B.②—水土流失治理
C.③—解决水资源短缺 D.①—荒漠化防治
17.不会导致③地环境问题的做法是(  )
A.轮荒的耕作制度 B.无计划地露天开矿
C.伐木烧薪 D.退耕还林还草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8~21题:
18、该区域在我国多种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中具有明显的( )
A、过渡性 B、多变性 C、不确定性 D、单一性
19、该区域严重的自然灾害有( )
①水旱灾害   ②台风  ③寒潮 
④土壤侵蚀 ⑤火山爆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③④⑤
20、下列代号与所对应的自然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a-贺兰山 b-太行山 B、c-秦岭 d-汾河
C、a-祁连山 e-湟水 D、b-长白山 c-天山
21、下列代号与所对应的重要城市正确的是( )
A、f-西宁 h-西安 g-大同
B、f-兰州 h-银川 g-太原
C、f-酒泉 h-郑州 g-包头
D、f-兰州 h-西安 g-太原
22. 有关塔里木河及其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最终流入青海湖
B、塔里木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棉花、石油化工基地
C、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其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D、生态恶化日趋严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将无法恢复
23.田纳西河流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 B.大面积高强度种植小麦
C.气候变得干旱 D.大量放牧牲畜
冻土是指0 ℃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是东北地区冷湿环境的综合反映,同时也影响其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读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连续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北部
B.岛状多年冻土带多分布在森林茂盛的阳坡
C.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连续多年冻土南界南移
D.连续多年冻土界线明显南凸是受山地的影响
25.冻土层的存在,对东北地区景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冻土层的存在,减轻了气候的寒冷程度
B.冻土层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易引起沼泽化
C.冻土层抑制河流的向下侵蚀
D.冻土层使其上的建筑物更加稳固,有利于交通建设
二、综合题(共50分)
26.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11分)
资料一:见图1
图1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
资料二:见图2
图2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
资料三:见图3
图3 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 (2000年)
资料四:见表4
表4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东部地区 93.86 87.69 87.77 87.83
中部地区 3.87 9.25 9.38 9.17
西部地区 2.27 3.06 2.85 3.00
(1)图20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自然条件优越 B、市场潜力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图21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表2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2分)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4分)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3分)
27.下图为我国沿某一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17分)
(1)图中B地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属于________农业,其农业产品的大部分是靠________的投入获得的。(2分)
(2)图中F为________山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________显著,农业发展中应发挥________资源优势,既发展经济又保护________。(4分)
(3)A处为________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主要果树为________。(3分)
(4)E山脉南侧与北侧农田类型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D处是我国________(地形区)的分界线,B地区农业发展的障碍是________。(2分)
(6)C平原区是我国________(土壤)的主要分布区,该地区保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2分)
(7)C地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分)
28、读下图“某区域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回答:(10分)
(1)图中正确表示第一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正确表示第二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正确表示第三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3分)
(2)在A阶段该区域经济结构如何变化 (1分)
理由是 (2分)
此阶段往往作为产业转移的_________地,__________密集型、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类型占比重较高,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4分)
29.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12分)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表1
表1 M江流域(广东省境内)基本情况
项目 南部 中部 北部
2000年人口比重(%) 21 36 43
2000年城镇化水平(%) 43 34 25
2005年GDP(亿元) 2181.62 484.97 51.32
2005年人均GDP(元) 333263 28930 17157
地貌类型 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 台地、丘陵 山地、丘陵
材料三:见图2
图2 城市发展曲线图
(1)该流域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河川径流的补给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2分)
(2)M江水资源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2000年该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1和图18可以推测:进入21世纪,该流域城镇化进程总体进入______________阶段(填正确项字母)(3分)
A、起始 B、加速 C、成熟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
(
座位号
)地理试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26. (共1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因:
(4)对策:
27. (17分)
(1)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主要措施:
28. (10分)
(1)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12分)
(1)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地理分布特点:
成因: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BCBC DCBBD ABBAD DDAAB DBABC
二.综合题
26.
(1)共同特征: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1990-1992年增长(上升);
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
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
BDE
(2)产业结构特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
   地区分布特征: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3)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
(4)对策: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27.
(1)自给 劳动力 (2)横断 垂直地带性 森林 生态
(3)亚热带季风 水稻 柑橘
(4)山脉以南为水田,以北为旱地
(5)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旱涝、盐碱和风沙
(6)黑土和黑钙土 增施有机肥
(7)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护;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28.
(1)④ ,③,①,
(2)在阶段A,劳动力就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大量流向第二产业。
理由: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上涨最快,且达到最大值,表明其经济结构由第一产业逐渐转化为第二产业为主。
接受地(移入地) 劳动 资源 环境污染加剧。
29.
(1)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雨)
(2)供水、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防咸
(3)空间差异特点:南部高北部低。   B
(4)地理分布特点:①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成因: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