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学校: 班级: 日期: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 学会分析地域分异基本规律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景观图片认识并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自然环境的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要素内在规律的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树立地理环境的 差异性无处不在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规律 难点:1.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2. 将地域差异的规律应用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并能解释区域地理现象产生的原 因。
教学方法:讲述 问答 综合分析 列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 教师教学行为(讲解、提问、演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0—3min 师:这节课呢是我们今天的最后一节课,我知道大家都很累了是不是。所以我们先来聊聊轻松愉快的话题。大家平时学习都很忙,休闲的时间不多,但节假日有空的时候是不是都很乐意出去旅游啊。你们去过的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或者还没有时间去,但最想去的地方?有谁愿意分享一下? 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呢都有这种愿望走遍中国名山大川,吃遍中国各地美食,现在大家出去的机会比较少,但是以后呢会有机会出去欣赏自然美景,领略风土人情的啊。 师:有人说过:“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儿的地方到别人呆腻儿的地方去。”在别人呆腻儿的地方我们能感受到不同于我们生活的地方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刚才同学所说的地方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与我们生活的舟山不同。我们可以说地区之间明确的存在着差异性。所以这节课呢我们就来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板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倾听,回答 通过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展示 3-- 承:说到这个“差异”,各个地方都是存在的,我们可以说这个“差异是绝对存在的”是不是?我们舟山现在是越来越热了日最高温都在30°以上了,现在都可以穿短袖了。而北方的哈尔滨怎么样,是不是也穿着短袖啊?不是的,哈尔滨有些地方可能还穿长袖毛衣呢。 ppt:展示舟山与哈尔滨的景色。 师:你们从这两幅图中能直观的感受到它们的差异吗?而造成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请同学回答。。。。。。 生:纬度不同。 师:那纬度不同造成了什么不同? 生:热量。 板书:纬度位置—热量 承:这是舟山和哈尔滨,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和舟山差不多纬度的地区是怎么样的。 ppt:展示西藏景色 师:这里的景色和舟山一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 生:海陆位置不同 师:对了。西藏处于内陆,由于海陆位置的不同导致了什么条件不一样? 生:水分 板书:海陆位置—水分 师:那我们来看一下黑板,一个地方的热量不同,水分条件不同导致了各个地方的气候就不一样。那么,我们继续推倒。一个地方的气候不同表现在什么方面的差异最明显。 生:植被。 师:除了植被还有土壤。由于这两者的不同导致全球又形成了不同的什么? 生:自然带 师:对了,由于植被和土壤的不同,全球形成了呈带状分布的植被。 板书: 思考 回答 通过图片,增强直观性。 由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新课展示 7.30 承:现在继续放松一下,来欣赏一下各个地区不同的自然风景。 PPT:展示风景图片 师:领略了这么多的自然美景后,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看见自然带叫“热带大象带”“亚热带熊猫带”的?为什么?我们自然带表现的最为典型的是植被。所以我们用植被来命名我们的自然带。 师:我们现在来看“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图”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自然带,这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杂乱无章啊?那我们能不能发现一些规律? 师:我们来探讨一下“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这是(赤道),这是(北极),箭头指向的方向为(赤道向北极),由于南半球大部分是海洋,所以我们主要以北半球为例。 那么看一下这三个地方(ppt展示)有没有差异(有)。 那根据刚才展示的我们能得出什么规律。从赤道到两极。 继续看图,注意名称(热带,温带,寒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递变。(纬度变化)纬度不同最终归结到热量不同。 根据这幅图能不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图,用线条表示纬度。请同学上来画出这种变化的规律。 师:看书本p79。总结一下规律。 生:大体上“沿纬线方向延伸,沿南北更替。” 师:我们把这种分异规律叫做“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种分异规律在哪里表现的最明显?为什么 生:低纬和高纬度地区 师: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为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较多,水分条件的差异也很小。 师:我们还是看这幅“世界自然带分布图”。我指的是(太平洋)(亚洲大陆)(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我们看这箭头指向(从沿海到内陆)。我们来看一看沿着箭头方向的自然带变化。 PPT:展示“温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师: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规律。从沿海到内陆。 这是三个地区不同的降水量,然后从名称上看这三个自然带有什么差异?从沿海到内陆依次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 而导致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水分) 同样用简图来表示这种差异,请同学上来画 同样请大家在书本上找出这种地域分异的规律 生:降水量往往。。。 师:我们概括为“沿经线方向延伸,沿东西更替” 师:这种分异我们叫做“干湿度地带分异”或“经度地带分异” 师:这种地带分异在什么地方表现最明显 为什么? 生:北半球中纬度 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有面积广大的陆地,又有面积辽阔的海洋。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师:以上两种自然带分异规律我们也可以说是“水平分异规律” 教师投影表格内容,学生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回答 PPT: 承:上面两种都是水平方向的分异规律。在地球表面还分布着许多高大的山岭,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的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 PPT:“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图” (仔细看图,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师: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山麓地带生长着什么植被? 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师:这说明珠穆朗玛峰位于哪个热量带? 生:亚热带 师:随着山体的升高,南坡依次出现了哪些自然带? 生:。。。 师:山地垂直分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在有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增加,水热组合的变化引起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师:这种垂直变化规律和我们已经学过的哪种分异规律极为相似? 生: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PPT: 师:该图显示的温带地区的高山自然景观与纬度地带分异有怎样的关系? 生:温带地区的高山自然景观与从温带到寒带所看到的的景观有些相似。 师:这两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是否相同? 生:不完全相同。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由纬度的变化导致热量的变化,而垂直分异规律是由海拔上升引起的水热组合的垂直变化。 师:出现垂直分异的山区处于一定的纬度和干湿度地带上,必然受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制约,因而垂直分异与纬度分异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珠峰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P81活动题 为什么珠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答: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 比较南北坡降水量的差异,解释原因? 答:南坡处在印度洋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上 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南坡处于迎风坡,降水量大,因而积雪量大,雪线较低。 习题 板书: 观看图片 思考 回答 总结 综合分析 思考 回答 综合分析 回答问题 相互讨论 回答问题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通过图片展示各个地区的景观,直观感受差异性。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通过师生问答,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规律 培养学习探究和合作能力
承:除了上述较大尺度的地域分异外,还存在着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地方性分异。 (阅读教材80,“华北平原的地方性分异”请同学回答) 师:华北平原的地貌存在哪些差异?各地貌单元在哪些方面存在地方性差异? 生:从滨海到山麓依次为: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其间还有两个过渡性的洼地区。各部分的地表组成物质,。。。。 师:地方性分异有什么规律吗? 生:有序性和重复性 师:快速的阅读(四)地方性分异规律,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有序性?什么是重复性? 什么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 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还有哪些? 举例说明?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无处不在。而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大尺度的地域差异有: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又是水平地带分异规律。小尺度的地域分异有地方性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