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超重和失重 - 高一物理精讲精练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4.6 超重和失重 - 高一物理精讲精练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1 10:19:31

文档简介

4.6 超重和失重
考点精讲
考点1:重力的测量
【例1】 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下端悬挂一重物,弹簧测力计读数大小一定等于这个物体重力的大小
B.重力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C.质量一定的物体,其重力大小也一定
D.同一物体在北京的重力大于在赤道上的重力
【针对训练】
1.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了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仍不变
B.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
C.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
D.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将减小
考点2:超重和失重现象
1.视重: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的压力。
当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变化,只是视重变了。
2.超重、失重的比较
特征状态 加速度 视重(F)与重力关系 运动情况 受力示意图
平衡 a=0 F=mg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超重 向上 由F-mg=ma得F=m(g+a)>mg 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
失重 向下 由mg-F=ma得F=m(g-a)完全失重 a=g 由mg-F=ma得F=0 自由落体、抛体、正常运行的卫星等
3.对超重、失重的理解
(1)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只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2)发生超重和失重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3)发生完全失重现象时,与重力有关的一切现象都将消失。比如物体对支持物无压力、摆钟将停止摆动等现象,靠重力使用的仪器也不能再使用(如天平),只受重力作用的一切抛体运动,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例2】 (多选)在一电梯的地板上有一压力传感器,其上放一物块,如图甲所示,当电梯运行时,传感器示数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根据图像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从时刻t1到t2,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B.从时刻t3到t4,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C.电梯可能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
D.电梯可能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
【技巧与方法】
判断超重、失重状态的方法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包括斜向上)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包括斜向下)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g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运动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针对训练】
2.(对超重、失重的理解)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增加了
B.失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减小了
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一点重力都不受了
D.不论超重还是失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3.(超重、失重的判断)(多选)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该同学(  )
A.做了一次下蹲一起立的动作
B.做了两次下蹲一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4 s起立
C.下蹲过程处于失重状态,起立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D.下蹲过程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考点3:超重、失重的有关计算
1.超重与失重问题,实质上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延续,解题时仍应抓住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加速度。
2.基本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
(2)把研究对象从运动体系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
(3)选取正方向,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明确加速度的方向;
(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
(5)解方程,找出所需的结果。
3.注意使用牛顿第三定律,因为压力和支持力并不是一回事,同时注意物体具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
【例3】 一质量为m=40 kg的小孩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6 s内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F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小孩超重、失重情况及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技巧与方法】
对于有关超重、失重的计算问题,首先应根据加速度方向判断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然后选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针对训练】
4.如图所示,升降机天花板上用轻弹簧悬挂一物体,升降机静止时弹簧伸长10 cm,运动时弹簧伸长9 cm,则升降机的运动状态可能是(g取10 m/s2)(  )
A.以a=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B.以a=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C.以a=9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D.以a=9 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考点达标
考点一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1.(多选)如图是娱乐节目中设计的“导师战车”。当坐在战车中的导师按下按钮时,战车就由静止开始沿长10 m的倾斜直轨道向下运动;某时刻开始减速,到达站在轨道末端的学员面前时,恰好静止,整个过程历时4 s。将加速、减速过程分别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  )
A.战车运动过程中导师先失重后超重
B.战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外力不变
C.战车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一定等于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D.战车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5 m/s
2.如图所示,在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支架,支架上固定一电磁铁A,电磁铁A的正下方有一铁块B,电磁铁A不通电时,台秤的示数为G。某时刻接通电源,在铁块B被吸引起来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将(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忽大忽小
3.(多选)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点到达最低点D,然后弹起。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从O点到B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处于失重状态
B.从B点到C点,运动员的速率减小,处于失重状态
C.从B点到C点,运动员的速率增大,处于失重状态
D.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处于超重状态
考点二 超重、失重的有关计算
4.某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50 kg的物体,某时刻他在竖直向上运动的电梯中最多举起了60 kg的物体,据此判断此电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g取10 m/s2)(  )
A.2 m/s2,方向竖直向上
B. m/s2,方向竖直向上
C.2 m/s2,方向竖直向下
D. m/s2,方向竖直向下
5.如图甲所示,质量m=60 kg的同学,双手抓住单杠做引体向上,他重心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由图像可知(  )
甲         乙
A.t=0.5 s时他的加速度为3 m/s2
B.t=0.4 s时他处于超重状态
C.t=1.1 s时他受到单杠的作用力的大小是620 N
D.t=1.5 s时他处于超重状态
6.(多选)某人在地面上用体重计测得其体重为49 kg。他将体重计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体重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 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
考点三 超重、失重的应用
7.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小敏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小敏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敏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小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变大了
C.电梯一定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
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8.如图所示,金属小桶侧面有一小孔A,当桶内盛水时,水会从小孔A中流出。如果让装满水的小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小桶自由下落过程中(  )
A.水继续以相同的速度从小孔中喷出
B.水不再从小孔喷出
C.水将以更大的速度喷出
D.水将以较小的速度喷出
9.(多选)如图所示,小球A放在真空容器B内,小球的直径恰好等于正方体B的边长,将它们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一起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不计空气阻力,A、B间一定没有弹力
B.若不计空气阻力,A、B间一定有弹力
C.若考虑空气阻力,A对B的上板一定有压力
D.若考虑空气阻力,A对B的下板一定有压力
巩固提升
10.图甲中的塔吊是现代工地必不可少的建筑设备,图乙为150 kg的建筑材料被吊车竖直向上提升过程的简化运动图像,g取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A.前10 s的悬线的拉力恒为1 500 N
B.46 s末塔吊的材料离地面的距离为22 m
C.0~10 s材料处于失重状态
D.在30~36 s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
11.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个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绳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下端固定在小车上。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当小车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小球恰能稳定在图中虚线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处于超重状态,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大于系统的总重力
B.小球处于失重状态,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系统的总重力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小球的重力,但小球既不超重也不失重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小球的重力,小车一定向右匀加速运动
12.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13.太空是一个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的环境,人类可以利用这样的天然实验室制造出没有内部缺陷的晶体,生产出能承受强大拉力的细如蚕丝的金属丝。假如未来的某天你乘坐飞船进行“微重力的体验”行动,飞船由6 000 m的高空静止下落,可以获得持续25 s之久的失重状态,你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进行关于微重力影响的实验,已知下落的过程中飞船受到的空气阻力为重力的0.04倍,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试求:
(1)飞船在失重状态下的加速度大小;
(2)飞船在微重力状态中下落的距离。4.6 超重和失重
考点精讲
考点1:重力的测量
【例1】 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下端悬挂一重物,弹簧测力计读数大小一定等于这个物体重力的大小
B.重力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C.质量一定的物体,其重力大小也一定
D.同一物体在北京的重力大于在赤道上的重力
【解析】D 不是任何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都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应强调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错误;不同地理位置,其重力大小不同;同一物体虽然质量不变,但在北京的重力略大于在赤道上的重力,其原因是g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说重力是物体固有的属性,选项B、C错误,D正确。
【针对训练】
1.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了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仍不变
B.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
C.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
D.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将减小
【解析】A 根据题意可知:重力加速度g大小减小,又G=mg,则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又根据二力平衡可得G=mg=ρgV,解得V=,则船的吃水深度仍不变,故A正确。
考点2:超重和失重现象
1.视重: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的压力。
当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变化,只是视重变了。
2.超重、失重的比较
特征状态 加速度 视重(F)与重力关系 运动情况 受力示意图
平衡 a=0 F=mg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超重 向上 由F-mg=ma得F=m(g+a)>mg 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
失重 向下 由mg-F=ma得F=m(g-a)完全失重 a=g 由mg-F=ma得F=0 自由落体、抛体、正常运行的卫星等
3.对超重、失重的理解
(1)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只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2)发生超重和失重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3)发生完全失重现象时,与重力有关的一切现象都将消失。比如物体对支持物无压力、摆钟将停止摆动等现象,靠重力使用的仪器也不能再使用(如天平),只受重力作用的一切抛体运动,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例2】 (多选)在一电梯的地板上有一压力传感器,其上放一物块,如图甲所示,当电梯运行时,传感器示数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根据图像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从时刻t1到t2,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B.从时刻t3到t4,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C.电梯可能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
D.电梯可能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
【分析】 ①判断超、失重现象关键是看加速度方向,而不是运动方向。②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可能做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运动。③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可能做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运动。
【解析】BC 从F t图像可以看出,0~t1,F=mg,电梯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t1~t2,F>mg,电梯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块处于超重状态,可能加速向上运动或减速向下运动;t2~t3,F=mg,可能静止或匀速运动;t3~t4,F【技巧与方法】
判断超重、失重状态的方法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包括斜向上)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包括斜向下)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g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运动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针对训练】
2.(对超重、失重的理解)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增加了
B.失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减小了
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一点重力都不受了
D.不论超重还是失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解析】D 超重(失重)是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小于)物体的重力,而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完全失重是压力或拉力变为零,故A、B、C错误,D正确。
3.(超重、失重的判断)(多选)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该同学(  )
A.做了一次下蹲一起立的动作
B.做了两次下蹲一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4 s起立
C.下蹲过程处于失重状态,起立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D.下蹲过程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解析】AD 人下蹲动作包含有失重和超重两个过程,先是加速下降失重,到达一个最大速度后再减速下降超重,即先失重再超重;同理,起立动作也包含两个过程,先加速向上超重,后减速向上失重。对应图像可知,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故A、D正确,B、C错误。
考点3:超重、失重的有关计算
1.超重与失重问题,实质上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延续,解题时仍应抓住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加速度。
2.基本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
(2)把研究对象从运动体系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
(3)选取正方向,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明确加速度的方向;
(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
(5)解方程,找出所需的结果。
3.注意使用牛顿第三定律,因为压力和支持力并不是一回事,同时注意物体具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
【例3】 一质量为m=40 kg的小孩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6 s内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F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小孩超重、失重情况及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分析】本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解析】 小孩体重G=mg=400 N,由题图知,在0~2 s内,F1=440 N,F1>G,电梯匀加速上升,小孩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a1==1 m/s2,v=a1t1=2 m/s,h1=a1t=2 m
在2~5 s内,F2=400 N,F2=G,电梯匀速上升,小孩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有h2=vt2=6 m
在5~6 s内,F2=320 N,F3又v-a3t3=0,说明电梯在6 s末停止,
故h3=t3=1 m
所以电梯上升的高度为h=h1+h2+h3=9 m。
【技巧与方法】
对于有关超重、失重的计算问题,首先应根据加速度方向判断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然后选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针对训练】
4.如图所示,升降机天花板上用轻弹簧悬挂一物体,升降机静止时弹簧伸长10 cm,运动时弹簧伸长9 cm,则升降机的运动状态可能是(g取10 m/s2)(  )
A.以a=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B.以a=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C.以a=9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D.以a=9 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解析】A 当升降机静止时,根据胡克定律和二力平衡条件得kx1-mg=0,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1=0.1 m。当弹簧伸长量为x2=9 cm时,kx2考点达标
考点一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1.(多选)如图是娱乐节目中设计的“导师战车”。当坐在战车中的导师按下按钮时,战车就由静止开始沿长10 m的倾斜直轨道向下运动;某时刻开始减速,到达站在轨道末端的学员面前时,恰好静止,整个过程历时4 s。将加速、减速过程分别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  )
A.战车运动过程中导师先失重后超重
B.战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外力不变
C.战车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一定等于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D.战车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5 m/s
【解析】AD “导师战车”沿斜面先加速后减速,战车上的导师先失重后超重,A正确;战车所受的合外力先沿斜面向下后沿斜面向上,外力不同,B错误;因不知加速和减速的时间关系,故不能判断两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关系,C错误;设最大速度为vm,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由t=x可得vm=5 m/s,D正确。
2.如图所示,在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支架,支架上固定一电磁铁A,电磁铁A的正下方有一铁块B,电磁铁A不通电时,台秤的示数为G。某时刻接通电源,在铁块B被吸引起来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将(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忽大忽小
【解析】B 很多同学认为,当铁块B被吸起时脱离台秤,所以对台秤的压力消失,台秤的示数减小,从而错选C。其实,铁块B被吸起的过程是铁块B加速上升的过程,处于超重状态,即整体处于超重状态,所以整体对托盘的压力大于整体的重力,故选项B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点到达最低点D,然后弹起。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从O点到B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处于失重状态
B.从B点到C点,运动员的速率减小,处于失重状态
C.从B点到C点,运动员的速率增大,处于失重状态
D.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处于超重状态
【解析】CD 运动员从O点到B点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变,运动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错误;运动员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大于绳的弹力,加速度方向向下,但绳中的弹力增大,加速度减小,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处于失重状态,到达C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故B错误,C正确;运动员从C点到D点的过程中,重力小于弹力,加速度方向向上,绳中的弹力增大,加速度增大,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D正确。
考点二 超重、失重的有关计算
4.某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50 kg的物体,某时刻他在竖直向上运动的电梯中最多举起了60 kg的物体,据此判断此电梯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g取10 m/s2)(  )
A.2 m/s2,方向竖直向上
B. m/s2,方向竖直向上
C.2 m/s2,方向竖直向下
D. m/s2,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D 由题意知某时刻某人在竖直向上运动的电梯中最多举起了60 kg的物体,可知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人最大的举力为F=mg=50×10 N=500 N,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解得a== m/s2= m/s2,方向竖直向下。
5.如图甲所示,质量m=60 kg的同学,双手抓住单杠做引体向上,他重心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由图像可知(  )
甲         乙
A.t=0.5 s时他的加速度为3 m/s2
B.t=0.4 s时他处于超重状态
C.t=1.1 s时他受到单杠的作用力的大小是620 N
D.t=1.5 s时他处于超重状态
【解析】B 根据v 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t=0.5 s时他的加速度为0.3 m/s2,选项A错误;t=0.4 s时他向上加速,加速度方向向上,他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正确;t=1.1 s时他的加速度为0,他受到单杠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600 N,选项C错误;t=1.5 s时他向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他处于失重状态,选项D错误。
6.(多选)某人在地面上用体重计测得其体重为49 kg。他将体重计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体重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 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
【解析】AD 由题图可知,在t0~t1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实际重量,则处于失重状态,此时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在t1~t2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实际重量,则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在t2~t3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大于实际重量,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据此判断t0~t1阶段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t1~t2阶段匀速运动或静止,t2~t3阶段减速下降或加速上升,故A、D正确。
考点三 超重、失重的应用
7.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小敏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小敏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敏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小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变大了
C.电梯一定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
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解析】D 由题图可知,在这段时间内,小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变小了,小敏处于失重状态,而她的重力没有改变,A、B错误;当小敏处于失重状态时,小敏的加速度方向向下,电梯可能向上减速,也可能向下加速,C错误;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F=40×10 N=400 N,解得a=2 m/s2,方向竖直向下,D正确。
8.如图所示,金属小桶侧面有一小孔A,当桶内盛水时,水会从小孔A中流出。如果让装满水的小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小桶自由下落过程中(  )
A.水继续以相同的速度从小孔中喷出
B.水不再从小孔喷出
C.水将以更大的速度喷出
D.水将以较小的速度喷出
【解析】B 水桶自由下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其中的水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对桶壁无压力,故水不会流出,故B正确。
9.(多选)如图所示,小球A放在真空容器B内,小球的直径恰好等于正方体B的边长,将它们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一起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不计空气阻力,A、B间一定没有弹力
B.若不计空气阻力,A、B间一定有弹力
C.若考虑空气阻力,A对B的上板一定有压力
D.若考虑空气阻力,A对B的下板一定有压力
【解析】AC 若不计空气阻力,整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A对B没有压力,B对A也没有支持力,故A正确,B错误;若考虑空气阻力,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上升过程加速度大于g,再以球A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A受到的合力大于重力,A除受到重力外,还应受到向下的压力,因此B对A的压力向下,即A对B的上板一定有压力,C正确,D错误。
巩固提升
10.图甲中的塔吊是现代工地必不可少的建筑设备,图乙为150 kg的建筑材料被吊车竖直向上提升过程的简化运动图像,g取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A.前10 s的悬线的拉力恒为1 500 N
B.46 s末塔吊的材料离地面的距离为22 m
C.0~10 s材料处于失重状态
D.在30~36 s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
【解析】B 由图可知前10 s内材料的加速度a=0.1 m/s2,由F-mg=ma可解得悬线的拉力为1 515 N,选项A错误;由图像面积可得整个过程材料上升的高度是28 m,下降的高度为6 m,46 s末塔吊的材料离地面的距离为22 m,选项B正确;0~10 s材料加速度向上,材料处于超重状态,F>mg,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30~36 s材料加速度向下,材料处于失重状态,F11.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个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绳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下端固定在小车上。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当小车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小球恰能稳定在图中虚线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处于超重状态,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大于系统的总重力
B.小球处于失重状态,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系统的总重力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小球的重力,但小球既不超重也不失重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小球的重力,小车一定向右匀加速运动
【解析】C 小球稳定在题图中虚线位置,则小球和小车有相同的加速度,且加速度水平向右,故小球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小车既可以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也可以向左做匀减速运动,故选项C正确。
12.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解析】B 根据v t图像可知电梯的运动情况: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可判断支持力F的变化情况:失重→等于重力→超重→超重→等于重力→失重,故选项B正确。
13.太空是一个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的环境,人类可以利用这样的天然实验室制造出没有内部缺陷的晶体,生产出能承受强大拉力的细如蚕丝的金属丝。假如未来的某天你乘坐飞船进行“微重力的体验”行动,飞船由6 000 m的高空静止下落,可以获得持续25 s之久的失重状态,你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进行关于微重力影响的实验,已知下落的过程中飞船受到的空气阻力为重力的0.04倍,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试求:
(1)飞船在失重状态下的加速度大小;
(2)飞船在微重力状态中下落的距离。
【解析】(1)设飞船在失重状态下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f=ma
又Ff=0.04mg
即mg-0.04mg=ma
解得a=9.6 m/s2。
(2)由s=at2得
s=×9.6×252 m=3 00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