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贺州市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广西贺州市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1 13:5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广西贺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如图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据此可知,秦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统治采取的措施是(  )
A. 推行分封制 B. 实行郡县制
C. 实施“推恩令” D. 采取“独尊儒术”
东汉班固在《汉书 司马迁传》中称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所称赞的历史著作是(  )
A. 《论语》 B. 《资治通鉴》 C. 《史记》 D. 《伤寒杂病论》
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使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 兴起于甲午战争以后 B. 目的是推动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C. 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D. 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组图的四位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  )
A. 维新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
贺州市某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开展一次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同学们选择的主题材料应是(  )
A. 北京学生爱国宣传活动 B. 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团
C.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D. 四渡赤水与过雪山草地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这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由于(  )
A.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 中国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
C. 日本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图表是中国1953年到1956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全行业公私合营开始实施 B. 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
C. 农业合作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D.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体现了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D. 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伯里克利曾经说:“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这反映了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  )
A. 全体人民拥有民主政治权利 B. 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 开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D.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1500年以前,欧洲人普遍认为整个世界只有欧、亚、非三个大洲,且大洲之间基本没有交流。打破这种状态的历史事件是(  )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法国大革命 D. 光荣革命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掌握,三种权力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
A. 确保地方分权 B. 限制君主权力
C. 三权分立原则 D. 弱化联邦政府权力
20世纪初,日本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装的男子;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这一现象得益于日本明治维新(  )
A. 提倡“文明开化” B. 实行废藩置县
C. 推行地税改革 D. 建立新式军队
图表为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导致1925-1937年工业产值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  )
A.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实行自由贸易
C. 推行余粮征集制 D. 实施国家工业化
目前,贺州市一些县区的农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
A. 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 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C. 尚未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D. 使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 178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徭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到汉景帝时,他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政治、经济效果,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过渡。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简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材料二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决定把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简析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谈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带给你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苏军解放全部国土,并从东面向德国逼近;美英盟军粉碎西线德军的抵抗,解放法国并从西面攻入德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一系列重大问题,1945年2月4日至11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经过激烈争论,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为了确保战后的和平与安全,会议决定成立国际组织。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欧洲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欧洲的经济联合促进了欧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93年,大部分欧洲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材料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对中国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可喜成果。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名称。简析雅尔塔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并简析其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请你谈谈中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秦朝时期,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和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观察题干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可知,秦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统治采取的措施是实行郡县制,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出现在西周时期;选项CD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秦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统治采取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郡县制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解析】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据“东汉班固在《汉书 司马迁传》中称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可知,他所称赞的历史著作是《史记》。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史记》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记》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解析】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使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说明了洋务运动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故选:D。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解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渡赤水与过雪山草地”反映的是红军四渡赤水和过雪山草地的史实。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红军过雪山草地,克服了难以现象的自然环境,最后1936年赢得红军长征的胜利。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和“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可知,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英勇的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
7.【答案】C
【解析】据“中国1953年到1956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图”可知,1953~1956年新中国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关。1953--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故选:C。
本题以中国1953年到1956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8.【答案】B
【解析】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的主张体现了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9.【答案】D
【解析】伯里克利曾经说:“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这反映了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故选:A。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C
【解析】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掌握,三种权力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可知,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原则。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D说法错误,排除;选项B与英国的《权利法案》有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解析】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据“20世纪初,日本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装的男子;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可知,这一现象得益于日本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解析】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观察题干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1925-1937年工业产值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图片内容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的相关史实。“1925-1937年工业产值数据发生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贺州市一些县区的农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可知农业改变了从销售农产品的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销售,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B不能从材料中得出,CD与实际不符。
故选:A。
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各类数据的通信媒介。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理解计算机网络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5.【答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是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社会呈现盛世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共同措施: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影响: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或答:出现“文景之治”局面);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答案】【小题1】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历史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小题2】主要内容: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答到其中两点即可)举例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特区的建立,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发展等。(答到其中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3】重要作用: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围绕“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和中国未来发展的内在联系”答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启示: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中国梦终将会实现等。(答到其中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的相关史实。
17.【答案】【小题1】名称:联合国。历史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或答: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一系列重大问题。(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小题2】目的: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欧洲的地位;发展欧洲经济。(答到其中一点即可)意义:促进欧洲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欧洲国际地位;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小题3】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分工合作不断加强。(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应对措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倡导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会议、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及意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雅尔塔会议、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及意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的相关史实。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