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梧州市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广西梧州市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1 14:0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广西梧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是文化典型器物,让人们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这主要反映的是(  )
A. 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 B. 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 东周时期的诸侯争霸 D. 东汉时期的光武中兴
如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 秦始皇 B. 汉献帝 C. 汉高祖 D. 汉武帝
明代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在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在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等。这说明当时(  )
A.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B. 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 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出现 D. 农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
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 弘扬了民主科学 B. 结束了君主专制 C. 实现了自强求富 D. 促进了思想启蒙
如图是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国内因素是(  )
A. 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 官督商办企业得到发展
C. 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D. 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1954年10月,周恩来指出:“它不应该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它”是指(  )
A. 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这说明(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 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C. 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D.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
A. 加入世贸组织 B. 实施拨乱反正 C. 加强科教兴国 D. 解放人们思想
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A. 经济开发 B. 文化传承 C. 科技创新 D. 民族平等
苏格拉底曾评价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  )
A.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 主张实行元首制度
C. 认识到雅典民主具有全民性 D. 主张实行元老院制
19世纪初,俄国地主不但任意虐待农奴,而且还可以像买卖牛马一样买卖农奴;美国黑奴成为南方种植园中的主要劳动力,黑奴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缺乏(  )
A. 资本原始积累 B. 生产技术 C. 自由的劳动力 D. 海外市场
“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与此相关的时代是(  )
A. 电气时代 B. 信息时代 C. 原子能时代 D. 蒸汽时代
尽管在雅尔塔已埋下不和的种子,但人们仍普遍地对雅尔塔会议表示欢迎,认为它是同盟国战时合作的顶峰。这一会议(  )
A. 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 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组织
C. 决定战后成立国际联盟 D. 讨论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对下列年代尺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 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 D.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实力强盛的诸侯国为称霸中原而开始兴建运河。魏国开凿的鸿沟演变为隋唐宋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通济渠。……有的河段与京杭大运河的江南段基本一致。隋唐宋时期,以隋朝通济渠和永济渠为标志,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水陆干道构架……全线贯通于 13世纪的京杭大运河对泗水、汶水、卫河和黄河的沟通,……显示出中国运河工程技术在17世纪前领先世界的水平。
——摘编自谭徐明等《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材料二元朝建立以前,蒙古国就开始设置驿站。元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当时,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辽阳行省的奴儿干,北达岭北行省的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西南抵达乌思藏,南接安南、缅甸国。驿站的普遍设置……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兴建运河与隋朝开凿大运河目的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与元朝驿站在作用方面的异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927年8月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
1927年10月 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9年12月 古田会议
1931年冬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型政权形态——“三三制”政权。……在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实行减租减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充分利用人力方面把党政军民方方面面的劳动力都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大张旗鼓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怎样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3) 综合以上材料,从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建设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和饮茶习俗,都源于中国。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
——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材料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 1800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茶叶销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并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至21世纪物质交流的特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青铜文明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青铜文明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刘邦通过楚汉之争打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为巩固统治,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故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汉高祖。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A
【解析】明代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在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在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等。这说明当时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松江府以棉织业为主,嘉兴府以丝织业为主。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D
【解析】“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处的“解放”指的是思想的解放,即思想启蒙作用。A项民主科学为新文化运动口号,错误;B项结束君主专制是辛亥革命,错误;C项自强求富为洋务运动口号,且洋务运动未实现自强求富,错误。故选:D。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影响。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比较基础。
5.【答案】A
【解析】据图示可知,1912-1921年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种情况和当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以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有关,A项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
【解析】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可以规范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故C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不仅仅是适用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7.【答案】C
【解析】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共八大的内容及影响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以推断出,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动了市场化趋势的发展,表明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改革开放,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9.【答案】D
【解析】邓小平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旨在解放人们思想,明确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邓小平的思想、南方谈话的根本问题,需结合邓小平理论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邓小平理论,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在我国,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组成了中华文化,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壮族的“三月三节”的民族风俗活动,反映了少数民族重视文化传承,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区,由当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11.【答案】A
【解析】苏格拉底曾评价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因这种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会导致素质不同的人享有同等国家管理权,国家权力被滥用或误用,故A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C
【解析】据“俄国地主不但任意虐待农奴,而且还可以像买卖牛马一样买卖农奴”“美国黑奴成为南方种植园中的主要劳动力,黑奴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可知,俄国的“农奴”、美国的“黑奴”都属于自由的劳动力,题干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缺乏自由的劳动力,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的相关史实。
13.【答案】A
【解析】“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与此相关的时代是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故选:A。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B
【解析】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会议的内容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二战中召开的重要会议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雅尔塔会议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解析】题目给出的年代尺涉及1914年至1991年,它全面反映了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914-1919年的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939-1945年二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世界格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选:D。
本题以年代尺为依托,考查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6.【答案】【小题1】春秋战国:为称霸中原;隋朝:为加强南北交通。
【小题2】相同点:都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同点:驿站的范围更广,同时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陆路交通网的修建。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兴建运河与隋朝开凿大运河目的的变化、隋朝大运河与元朝驿站在作用方面的异同点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战国时期兴建运河与隋朝开凿大运河目的的变化、隋朝大运河与元朝驿站在作用方面的异同点等知识。
17.【答案】【小题1】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右派疯狂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发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小题2】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拖住了大量侵华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坚持抗战,鼓舞和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有力地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小题3】广泛团结人民群众,取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等。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等相关史实。
18.【答案】【小题1】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和国际贸易。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独占世界市场。
【小题2】生产机器化和标准化、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和影响。西方列强的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促进了殖民国家的发展。
掌握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和影响。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