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1 14:0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  )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它的起点是(  )
A. 余杭 B. 涿郡 C. 长安 D. 洛阳
唐太宗统治期间,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唐朝时前往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班勇
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
A. 西晋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
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匠人是(  )
A. 贾思勰 B. 毕昇 C. 刘徽 D. 徐光启
1405-1433,事领船队7次下“西洋”的人是(  )
A. 郑和 B. 甘英 C. 班超 D. 卫温
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左宗棠 D. 林则徐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意大利 C. 奥匈帝国 D. 沙俄
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
A. 广州起义 B. 安庆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南昌起义
1947年夏,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 百团大战
C.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解放南京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 朱德 B. 彭德怀 C. 聂荣臻 D. 刘伯承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 珠海 B. 深圳 C. 汕头 D. 厦门
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人是(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东方红一号 B. 神舟一号 C. 神舟五号 D. 神舟七号
“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建立这种制度的国家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希腊
2世纪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把地中海变成其“内湖”的帝国是(  )
A. 罗马帝国 B. 波斯帝国 C. 查理曼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改革是(  )
A. 农奴制改革 B. 明治维新 C. 彼得一世改革 D. 大化改新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是(  )
A. 《罗密欧与朱丽叶》 B. 《神曲》
C. 《蒙娜丽莎》 D. 《天方夜谭》
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他”是(  )
A. 哥伦布 B. 达 伽马 C. 迪亚士 D. 麦哲伦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文献是(  )
A. 《查士丁尼法典》 B. 《人权宣言》
C. 《拿破仑法典》 D. 《权利法案》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 议会重新召开 B. 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C. 处死路易十六 D. 处死罗伯斯庇尔
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和圣马丁一起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
A. 玻利瓦尔 B. 章西女王 C. 卡德纳斯 D. 纳赛尔
创作《英雄交响曲》的德国天才作曲家是(  )
A. 巴尔扎克 B. 贝多芬 C. 牛顿 D. 达尔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 三国同盟形成 B. 三国协约建立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凡尔登战役
1933年,为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的美国总统是(  )
A. 克里孟梭 B. 威尔逊 C. 马歇尔 D. 罗斯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分)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______(判断对错)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分)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______(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屠呦呦。 ______(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______(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______(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图一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______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______ 朝开始。
(2) 图二是战国时期 ______ (填人名)主持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 ______ ,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 图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作者是 ______ 。
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图一人物是 ______ ,他将蒸汽机变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经过这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 ______ 时代”。
(2) 图二人物是 ______ ,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______ 时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A ______ (填地名)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以 ______ (填人名)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 红军四渡 ______ 之后,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3) 红军渡过 ______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4)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B ______ (填地名)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五、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材料三:隋朝时,创立进士科,确立了新的选官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材料四:清朝时,雍正帝设立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重要的中枢机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1) 材料一中,秦朝“标准货币”的名称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谁?“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
(3) 材料三中,“新的选官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位皇帝时期?
(4) 材料四中,“中枢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5年,北美13个殖民地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合议。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文件,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材料二: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第二天,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军事集团。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1) 材料一中,“大陆军”的总司令是谁?“杰斐逊起草的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2) 材料二中,“这次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次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3) 材料三中,这种“状态”被称为什么?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以美国为首成立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召开巴黎和会。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材料三:作为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与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1971年10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国际组织中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1) 材料一中,这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被称为什么?“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对德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 材料二中,“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哪一事件?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是中国哪一党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哪个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哪次战役?
(3) 材料三中,“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是哪一组织?在该组织的哪届会议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房屋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
【解析】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它的起点是长安,重点是欧洲的大秦。根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的路线,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的路线,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C
【解析】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故选:C。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
【解析】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玄奘西游天竺等知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玄奘西游天竺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疆域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疆域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B
【解析】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B
【解析】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1661年3月,郑成功从金门出发,进军台湾。包围了赤嵌楼和和台湾城。在高山族人民的支持下,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题干关键信息“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解析】《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偿日军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故选:C。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理解《马关条约》的影响。
掌握《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和危害。
12.【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故选:C。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知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D
【解析】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并结合所学,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题干关键信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解答本题要把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5.【答案】B
【解析】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本题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建国初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
16.【答案】D
【解析】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完成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解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故选:B。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
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8.【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首次公开提出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构想,不久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构想“。理解“一国两制”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解析】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
20.【答案】C
【解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建立“种姓制度”的国家是古印度。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A
【解析】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故选:A。
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答案】D
【解析】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故选:D。
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答案】B
【解析】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篇诗作《神曲》,有力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性。ACD三项不是但丁的作品。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
24.【答案】A
【解析】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来的10年间,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
故选:A。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5.【答案】D
【解析】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故选:D。
本题考查《权利法案》,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权利法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6.【答案】B
【解析】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
故选:B。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7.【答案】A
【解析】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选项A符合题意。章西女王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进行了改革;纳赛尔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南美的“解放者”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
2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也是19世纪初期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英雄交响曲》(1804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英雄交响曲》的作曲家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英雄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雄交响曲》的作曲家的相关史实。
29.【答案】C
【解析】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枪杀了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0.【答案】D
【解析】1933年3月,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故选: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1.【答案】×
【解析】依据所学,208年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208年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孙刘联军用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本题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2.【答案】A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发生在中国的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起义由洪秀全领导。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题干这一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以太平天国起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性质和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33.【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其中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莫言。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结合莫言的成就理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成就。
34.【答案】A
【解析】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的相关史实。
35.【答案】A
【解析】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主要考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印度反对殖民英国殖民统治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
36.【答案】【小题1】甲骨文,商
【小题2】李冰,都江堰
【小题3】司马迁
【解析】(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作者是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故答案为:
(1)甲骨文;商(商朝、商代、殷朝、殷商、殷)。
(2)李冰;都江堰。
(3)司马迁。
本题以三幅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甲骨文的产生、都江堰的修建、司马迁与《史记》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的产生、都江堰的修建、司马迁与《史记》等知识。
37.【答案】【小题1】瓦特,蒸汽
【小题2】爱迪生,电气
【解析】(1)图一人物是瓦特,他将蒸汽机变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经过这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图二人物是爱迪生,他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故答案为:
(1)瓦特;蒸汽。
(2)爱迪生;电气。
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38.【答案】【小题1】遵义,毛泽东
【小题2】赤水
【小题3】金沙江
【小题4】会宁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四渡赤水之后,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故答案为:
(1)遵义(贵州遵义);毛泽东。
(2)赤水(赤水河)。
(3)金沙江。
(4)会宁。
本题以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9.【答案】【小题1】圆形方孔半两钱(半两钱)。
【小题2】董仲舒;孔子(孔丘、孔仲尼)。
【小题3】科举制(科举制度、科举取士制度);隋炀帝(杨广)。
【小题4】军机处。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科举制度的创立、军机处的设置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科举制度的创立、军机处的设置等知识。
40.【答案】【小题1】华盛顿(全名也可);《独立宣言》。
【小题2】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列宁(全名也可)。
【小题3】冷战(冷战状态);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独立宣言》、十月革命、冷战、杜鲁门主义、北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形成与对立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华盛顿、《独立宣言》、十月革命、冷战、杜鲁门主义、北约的相关史实。
41.【答案】【小题1】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凡尔赛条约》(《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小题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国(中国战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小题3】联合国;第26届(第26届联大、26届、26)。(数字大小写均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凡尔赛条约》、七七事变、斯大林格勒战役、联合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凡尔赛条约》、七七事变、斯大林格勒战役、联合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相关史实。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