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件(共3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件(共3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2 22: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1.了解作者的生平,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2.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1分钟 )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中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梁启超的儿子)的妻子。
作者介绍
(5分钟)
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了莫大的贡献。
参与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参与国徽设计
改造传统景泰蓝
林徽因其他成就简介:
①20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
②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遵照周恩来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群众的指示,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由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徽因设计,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部分。公墓内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是很多革命先烈最后的安栖之所。走在公墓里,吊唁那些于民族于国家立下大功的英魂,犹如在和历史对话,感叹沧海桑田,体会人间正道。
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林徽因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还与梁思成合作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为《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10几篇介绍中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
④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这首诗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是绝对可能的。
背景资料(2分钟)
这首诗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自学指导+检测一 (2分钟)
qīng línɡ ( ) ( )
( ) ( )
( )
1.读准字音
轻灵
娉婷
鲜妍
guān miǎn
ní nán
pīnɡ tíng
Xiān yán
呢喃
冠冕
2.词语释义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2.词语释义
娉婷:女子容貌姿态娇好的样子。
鲜妍:光彩美艳的样子。
冠冕: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比喻第一,体面,光彩。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2、概括其每一节的内容。
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第四节:将生命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自学指导+检测二(7钟)
自学指导三(2分钟)
1.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描绘了怎么样的意境?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描绘了怎么样的意境?
内容探究
这样的四月,如江南春景。那鹅黄,是绽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自学检测三(8分钟)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诫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一说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自学指导四(8分钟)
这首诗美在哪里?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令人传唱不已?
知识补充: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
①意境清新,画面优美——绘画美。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给人类视觉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带给人们一种稳定的、温润的美感。而且,作者在描写这些美感的时候,又采用了跳动的笔法,也就是说于变化中、动作中展示色彩,这可以从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中看到,这样的文字有"点亮、春的光艳、云烟、黄昏、星子在无意中闪、夜夜的月圆、水光浮动",它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点亮"突出了"点"这个动作、"春的光艳"显示了"春"的灿烂和妖娆、"云烟"则直接是状态的描写,若隐若现渺渺茫茫、"黄昏"看似暗淡实则隐喻了温暖,因为它后面紧跟着的是"风的软"、而"星子在无意中闪"承续"黄昏"这一意象,突出了"闪"的动态感,给我们一种灵动的审美体验、在"夜夜的月圆"和"水光浮动"中,以"暗"和"柔"进一步烘托那种微醺的温暖的感觉。所以,在这样的文本细读中,我们会发现,当单纯的文字组合在某种一致性的情感脉动中的时候,那些文字就会突破其单一的意义,而获得一种整体的审美感受。
②音韵和谐,声音优美——音乐美。画面和声音是交织在一起的,在鹅黄和白莲之间有人们笑的声音、风舞动的声音、雨滴洒落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和阳光一起浮动的流水的声音、树儿花开的声音以及那春天最不可缺的燕子的声音,在洁白温暖的画面上,这些声音喧闹起来,但热闹而不杂乱,透过这些表达声音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整首诗歌完整的情绪流,那是欢快的声音,类似溪水的流动---如同一个场景,春暖花开,但是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溪水在雪下流动,阳光照耀之处,漏出的一线溪流冰澈清凉,在冷与暖的交界处,
这些文字在跳动:"笑声、交舞着变、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水光浮动、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在梁间呢喃",一是画面、一是画面的流动,笑是一种形态,那声音可以"点亮"周围的"风",而"轻灵"是由声音的"脆质"导向画面的"光艳",在通感中,"交舞着变"的是春天的面相,由对人的怀想引向声音,又借助声音引向春光,交舞的变是写场景,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开端。接着换了一个场面,其实是一个黄昏,但是不是凄冷的黄昏,而是温暖微醺的黄昏,在这里,写了"风吹"、"星闪"和"雨洒",这些动感的词语引起阅读者对意象的认同,那是一种湿润的感觉,是早春的感觉,富有音乐美。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在这一节中,不同的意象得到了统一,"树的花开"、"你"还有"四月天",他们统一在"爱"、"暖"和"希望"这三个词中,而"燕"的形象出现了,燕子既是家的怀想,又是与爱情相关的意象。"梁间呢喃"才是"诗眼",声音的秘密便隐藏在这个词组之中。诗歌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③结构匀称,富有建筑美感——建筑美。诗歌一共分为5节,每节3句,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匀称而和谐,从诗形上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诗歌视觉上的“句的匀齐”。林徽因善于借鉴建筑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的符号组合形成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外在几何形态,进而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审美心理,这种特有的建筑审美观反映在林徽因诗歌创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运用,实现诗歌与建筑两种艺术的完美融合。“在梁间呢喃”选取了房梁这一意象,实现语言与建筑意象的和谐组合,形成诗歌建筑的美。
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声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
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
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
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
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句温婉秀丽、顺畅自然,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诗人借此探索生活的真谛、抒写爱情的哲思,这种情感尽管只是一己的悲欢离合,甚至有时还有些低沉,但它是那样的真挚、纯净,以至多年以后,仍然能够穿越历史的烟云,令人怦然心动。
小 结
(1分钟)
作为建筑学家的林徽因, 将建筑艺术与诗歌创作相结合,其诗充分体现了建筑美的艺术特色。诗中女性的细腻与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使得林徽因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也独具风格。而诗中的建筑美是其诗形的重要表现, 是传统格律诗所不具备的。正如梁从诫先生所说, "在我国白话诗的园地里, 走了一条旁人没有走过的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类诗歌在句式与韵式、字数与句式上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格律诗的继承和发展。
作品影响
这既受到新月诗派的影响, 又对其有所超越, 形式变化多样而又不失匀整与和谐。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代表的,诗人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审美理念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注重建筑美的楼梯式、对称体和图案体等诗体, 这类建筑美的诗行仍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
梁从诫,林徽因的儿子。他在林徽因去世32年时出了一本回忆录,专门讲述和回忆自己的母亲。他说,母亲对自己从来都是平等的,没有以家长的身份来压过他,但他一直都对她很崇拜,乃至敬佩。
课外知识拓展:梁从诫眼中的林徽因
他说,他并不认识那个名满天下的女诗人,只知道母亲晚年饱受病痛折磨,可哪怕身体已经虚弱,但对于事业她从来没有放弃过。他说,母亲经常和他讲新的东西,好像脑子里永远有好多好多的年头去实现。他说,哪怕躺在病床上,母亲也从来没有抱怨和缅怀过去,一直都生机勃勃,仿佛根本不像个病人。
梁从诫说,母亲幼年的生活对她的性格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诸如她很少表现出三从四德的心思,反而一直在追求女性的独立和自由。
课外知识拓展:梁从诫眼中的林徽因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当堂训练(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