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绿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的会认字,在读音方面,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叉”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一声。“叉、挤”的意思可以结合具体语境,通过做动作、看图片等方式来理解。
本课的会写字,“挤”和“挥”都是提手旁,可以通过做动作归类识记。“瓶”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叉”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找到其中心点的位置。
朗读指导
相较前一课,这首诗的朗读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采用配乐范读的形式,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将学生代入诗歌营造的奇特景象之中,然后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如,第2节可以结合表示“绿”的词语及省略号,读出绿的不同与丰富;第3节可以结合三个“是绿的”和一个“也是绿的”,读出相同句式的语调变化;第4节和第5节,可以结合“挤”“重叠”“静静地交叉”“突然”等关键词,读出景象的变化。
阅读理解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默读整首诗,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奇特的诗句,想想奇特在哪里。然后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重点加以指导。如,第1节,结合“墨水瓶倒翻”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奇特想象;第3节,引导学生想一想“风、雨等都是没有颜色的,为什么在诗人眼里都是绿的”体会诗人的独特感受;第5节,引导学生谈一谈“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自己的感受,从而体会“绿”所蕴含的生机、活力,感受作者对美好世界的热爱与赞美。最后,通过“阅读链接”进行比较阅读,感受诗歌与散文的不同。
积累运用
1.积累含有“绿”字的词语,并能够仿照诗歌运用这些词语。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
2.春天的图片。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
2.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导入:在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有个环节叫“飞花令”,主持人给出一个关键字,选手们轮流说出带有这个字的诗词。今天,咱们班也来一场“飞花令”怎么样?老师给出的关键字是“绿”,请大家分别说出带有“绿”字的诗词。
预设: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揭示课题:绿色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现代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用朴素的语句写下了绿的美。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一起惊诧于绿的风韵!(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 艾青(1910—1996),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等。《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 教学时,从热播的电视节目入手,用学生喜欢的“飞花令”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这首以《绿》为题的诗歌的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活动1自由朗读,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词,识记字形。
2.思考:这首诗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美)
活动2小组合作,识字学词
1.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 (1)组长带领组员认读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工具书认读。
(2)组员交流生僻字的识字方法,做好记录。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词语。
2.交流学习成果。
(1)读词语。
课件出示 墨绿 嫩绿 集中 交叉 教练 指挥 整齐 节拍
(2)提示:
“叉”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一声。
“挥、挤”是提手旁,与手部的动作有关。
(3)理解词语。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倒翻”“翠绿”,做动作理解“重叠”“交叉”。
课件出示
倒(dǎo)翻:打翻,跌倒。例句:沙滩上,孩子们互相嬉戏推搡,一个个倒翻在地。
翠绿:像翡翠那样的绿色。“翠绿”是物色词,“以物状色”,由事物名称+颜色构成,表达“像某物一样的某色”的语义。像这样的词还有:橄榄绿、豆绿、苹果绿、杏黄等。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交叉: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
设计意图 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字词,扫除学文障碍。在认读字音方面,提醒学生注意“叉”这个多音字的字音。
板块三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活动1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诗歌。让学生想一想:每小节描写了哪些内容?指导学生采用句意合并的方法来尝试概括。
2.引导学生尝试概括。
第一节:眼前铺满绿色。
第二节: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应有尽有。
第三节: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绿色在风中舞动。
3.再次交流,现在你对这首诗歌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预设:
梦幻的感觉。
心旷神怡的感觉。
活动2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朗读,作批注。
2.你认为怎样读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导:
(1)第一节,强调突出“到处”是绿的。
(2)第二节,关注六个形容绿色的词语,感受绿色的丰富。关注省略号,读出更多的绿。
(3)第三节,关注三个“是绿的”和一个“也是绿的”,读出相同句式的语调变化。
(4)第四节,关注诗中的动词:挤、重叠、交叉。
(5)第五节,关注风“突然”来了,读出景象的变化。
设计意图 这首诗歌朗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配乐范读,增加诗歌的感染力,范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范读后再指导学生通过自读的形式,整体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为分析诗歌内容作准备。
板块四 指导书写,总结延伸
活动1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观察课后写字表,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生字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关注间架结构,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瓶:左半部分“并”的两横收笔在同一条竖线上,给右半部分的“瓦”留有空间,让布局更紧凑。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
叉: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找到其中心点的位置。横撇和捺的交叉点位于这个字长度的二分之一处,接近田字格的中心点,点画位于三角区域的中心位置,在竖中线收笔。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观看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活动2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提出努力的方向。
2.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为下节课品读诗歌作好准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比较阅读,感受诗人独特的表达,进一步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活动1认读词语,巩固识记
1.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墨绿 嫩绿 集中 交叉 教练 指挥 整齐 节拍
2.学生认读。
活动2朗读诗歌,引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诗歌。
2.提问: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了“绿”?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复习词语,巩固对字词的掌握。回顾诗歌内容,来组织学生开展有效阅读。
板块二 品读诗歌,感悟体会
活动1自由朗读,完成活动卡
1.课件出示活动卡,指名读一读活动卡中的内容。
2.自由朗读诗歌,在书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奇特的诗句,填写表格。
课件出示
活动内容 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你认为哪个小节写得最奇特?
我认为最奇特的小节 奇特的原因 我的想象(图画形式)
第( )节
3.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说一说奇特的原因是什么,填在表格中。
4.仔细读读画出的小节,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画在表格中。
活动2分节学习,交流汇报
1.学习第一小节。
课件出示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1)“……”表示什么?
(2)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因为墨水瓶倒翻了,绿色的墨水倾洒到天地间,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绿的,真是神奇的墨水瓶啊!
墨水瓶能有多少墨水啊?居然能把一切都染绿了,太奇妙了!
2.学习第二小节。
(1)诗中写了哪些绿?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预设:
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当我读到“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我仿佛看到多种多样的绿,深深浅浅、浓浓淡淡。
(2)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
预设:
西瓜绿、苹果绿、薄荷绿、松石绿……
(3)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怎样读出这种美,这种奇呢?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学生自由读第三小节,说说奇在哪儿。
(2)欣赏课件,看图说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事物呈现出的绿,体会绿得奇。)
刮的( )是绿的,下的( )是绿的,流的( )是绿的,( )也是绿的。
(3)风雨都没有颜色,为什么在诗人眼里却都是绿的呢?请结合老师的提示想一想。
风中的( )是绿的,雨中的( )是绿的,水中倒映的( )是绿的,阳光下的( )也是绿的。
(4)看到这样的绿,你想说些什么?(绿得出奇。)
当读到这一小节时,我仿佛看到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绿的,连平时的风、雨、水、阳光都成了绿的,令人惊叹。这种感受太奇特了!
4.学习第四、五小节。
(1)一阵风吹过,一切都动了起来,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他在指挥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当读到这一小节时,我仿佛看到了所有常见的、不常见的绿,全部集中在一起,挨挨挤挤的,重叠着、交叉着,密密层层。
我读着读着,眼前出现了很多平时看到的景象,比如,爬满爬山虎的绿色教学楼、旅游时看到的竹海,就跟诗句描写的一样。
(2)“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当读到这一小节时,我仿佛感受到所有的绿随着风的指挥在有节奏地飘动,就像服从指挥一样,富有生机。
5.小结:诗人不仅描绘了春天一片绿色的情景,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对生命的赞美,更表达出心中的希望及对充满绿色生机与活力的时代的歌颂。
设计意图 结合课件的直观感受,唤起对绿的记忆与想象,描绘美丽春景图,从而在诵读中品味绿,感悟绿得美、绿得奇。在进行朗读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奇特想象,丰富学生对诗的理解。
板块三 阅读链接,加深感悟
活动1出示“阅读链接”,加深感悟
1.过渡: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春天,让我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绿,绿是希望,是快乐,是生命,让我们再来看看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欣赏“阅读链接”。
2.默读“阅读链接”,说说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思考:同样是写“绿”,两位作家有什么不同?
活动2小组合作,评价提升
1.小组合作交流两首诗歌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学习汇报。
课件出示
篇目 不同点 绿 西湖漫笔(节选)
体裁 诗歌。 散文。
语言特点 有节奏感。 很美。
读后感受 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想象。 带给人美好的感受。
内容 春天到处是绿色,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色。 写西湖实实在在的景致,体现出西湖的绿。
写法 全诗以虚写实,把感觉与景象融为一体。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 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西湖之绿。文章以写实为主,运用了先总写后分写的方法,写了道旁、飞来峰、小径等处不同的绿。
设计意图 带领学生阅读其他作家的文章,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对于“绿”的不同写法,来感受同样的题材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体现,而由悟到读到评,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表达的过程,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
板块四 拓展延伸,创意写作
1.用最美的情感诵读诗歌,合作练习背诵。
2.拓展:春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说一说,写一写。
春天到了,校园里……田野里……
(引导学生想象,春天来了,到处充满绿色。校园里,你发现了哪些事物变绿了?)
设计意图 依托文本,拓展训练,学习运用语言,巩固所学所得,模仿文本,独立运用语言,来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绿 2~3分钟
活动内容 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你认为哪个小节写得最奇特?
第( )节
★活动建议
1.自由朗读诗歌,在书中画出你认为最奇特的小节,填写表格。
2.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想一想奇特的原因是什么,写在表格中。
3.仔细读读画的小节,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画在表格中。
4.大胆地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要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表格。
学生课前预学案
绿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1.诗歌共有( )节。 2.带着对绿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诗歌三遍。
预习字词 1.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2.根据本课生字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挤”的读音是jǐ,可以组词为“拥挤”。( ) (2)“叉”是多音字,在“交叉”中读chǎ。( )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重叠 交叉 指挥 飘动
1.刮的________是绿的,下的________是绿的,流的________是绿的,__________也是绿的。 2.诗歌中的“绿”指的是( )。 A.绿色的墨水瓶 B.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
资料搜集 搜集关于本诗作者艾青的资料。
1.为什么所有的“绿”会“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