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35.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35.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1 15: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35.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试 卷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2分)(2022·山西)19世纪,热力学、电磁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这里所说的“新兴工业部门”有(  ) 21教育网
A.煤炭和钢铁 B.电力和石油 C.冶金和采矿 D.交通和化工
2.(2分)(2022·重庆)下图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新发明关联示意图。其中空白框中应为(  )
www.21-cn-jy.com
A.瓦特 B.爱迪生 C.本茨 D.诺贝尔
3.(2分)(2021·安徽)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  )
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 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2分)(2020·眉山)“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2·1·c·n·j·y
  史料 结论
A 唐穆宗时立“唐蕃会盟碑”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
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大决战正式开始。
C 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汽车生产发生革命性变化。
D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苏联确立起世界霸权。
A.A B.B C.C D.D
5.(2分)(2020·徐州)20世纪初期,妇女开始赢得选举权。1900年,只有一个国家的妇女赢得了全国大选的选举权,到1950年,已有69个国家的妇女可以参加选举,到1975年则是129个国家。这说明(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妇女完全摆脱了家庭束缚 B.妇女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C.妇女实现与男性完全平等 D.妇女解放运动彻底胜利
6.(2分)(2021·盐城)近期日本要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引发热议,有网友创作漫画(右图)讽刺日本的所谓“文明”,观看到把核污水排入大海。此事件提醒人类要关注的问题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世界粮食短缺
C.全球气候变暖 D.生态环境恶化
7.(2分)(2022·南充)下面的思维导图是某同学在学习时整理的笔记,图中3空缺处最合适的选项是(  ) www-2-1-cnjy-com
A.推广大众教育 B.注重垄断组织的发展
C.注重环境保护 D.大力开展城市化建设
8.(2分)(2022·南充)优秀文艺作品可以彰显审美旨趣,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下列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是(  ) 2-1-c-n-j-y
A.《高老头》 B.《战争与和平》
C.《英雄交响曲》 D.《向日葵》
9.(2分)(2021·四川)牛顿以“万有引力定律”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达尔文则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达尔文依据的是(  )
A.进化论 B.微积分学 C.相对论 D.光学分析
10.(2分)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最重要的奉献是(  )
A.力学三定律 B.进化论 C.启蒙思想 D.相对论
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25分)
11.(15分)(2022·天津)科技改变生活,引领社会新风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对 19
世纪的英国社会这样描绘道:“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来源:21cnj*y.co*m】
材料二 1882 年爱迪生的公司开始在纽约向普通住户提供电力,其后家庭对电力的使用迅速普及到全世界。
【出处:21教育名师】
——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排行榜》
(1)(5分)依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英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说出推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cnjy*com
(2)(5分)电力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请你举出一例同时代与电应用有关的发明,并说出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5分)今天的世界,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线上办公、线上学习、线上购物等,这充分运用了哪一现代科技?身在其中,你如何利用这一现代科技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
1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受到一系列偶然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农业革命将数量庞大的劳动人口从英国农场中解放出来,足以为新机器配置充足人员。
——摘编自《世界大历史(第3卷)》
材料二:吾人所采用工业化之界说为:各种生产事业机械化及科学化,而其组织与管理亦科学化及合理化。在此概括的定义下,工业化当然不仅指工业发展之一端,而其内容包括下列各点:①工业本身机械化与科学化……③运输事业机械化与动力化:④各种生产事业以工业为中心而发展;⑤动力之普遍利用……⑧事业组织及管理科学化与合理化……
——摘编自刘大均《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建设》
材料三:
——摘编自《英国史》等
(1)(5分)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其他条件,并进行说明。
(2)(5分)根据材料二对工业化的定义,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中实,为其中一项内容寻找史实依据。
(3)(5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对材料三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瓦肆早的五更头回就上演“小杂剧”,迟来的就看不到;不论风雨寒暑,勾栏里看客之多,日日如此;“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南宋也有勾栏瓦市“于茶中作夜场”。当时的里巷小儿的父母如被纠缠得紧,就塞给他一点钱,让去听说书。
——虞云国《水浒寻宋》
材料二:民国早期北京的公园大多由皇家花园、祭祀场所以及紫禁城自身这些旧日的皇家禁地转变而来,……1913年10月,清皇室将社稷坛转交政府之后,已经是新一届民国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正式提议将社稷坛改造成一座公园。……中央人民公园于1914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庆日开放。
——董玥《民国北京城:历史与怀旧》
材料三:伴随着城市的飞速成长,过度拥挤……等问题都摊到当局者的政事议程上。……1848年催生了(英国)工人阶级住房条件调查皇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工作使市政当局为“劳工阶层”建立新住房的措施提供了立法保障。21·世纪*教育网
——约翰·伦尼·肖特《城市秩序》
请回答:
(1)(5分)根据材料一写出宋代城市的特点。(不能照抄原文)请列举一个具有这些特点
的宋朝大都市。
(2)(5分)根据材料二分析,清皇室“社稷坛”成为“中央人民公园”体现出怎样的社会变迁?
“中华民国国庆日”的确定,是因为哪个事件?
21cnjy.com
(3)(5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城市“飞速成长”的经济背景和主要表现。“皇家委员会”的工作有什么作用?(不能照抄原文)
(4)(5分)建设我们的小康社会,可以从上述历史中获得什么借鉴?
14.(15分)(2021·襄阳)【科技创新社会进步】
材料 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材和木头:铁路、汽车、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驱动船只:大量合成纤维织物与传统的棉布、毛纺织品和亚麻织物竞争;电取代了蜡烛,并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这一切变化都是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福音。
(1)(5分)指出材料中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各举一例。
第一次:
第二次:
(2)(5分)以下结论最符合材料主题的是(  )(填序号)。
①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③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④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3)(5分)材料体现了作者对工业革命的赞赏。如果让你完善对工业革命的评价,你会补充什么内容?请写出你要补充的内容。(补充的内容要有史实有结论)
15.(15分)(2022·邵阳)随着全球联系的加强,工业化的推进,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各洲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与此同时,旧大陆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因而被逐渐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摘自《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材料二: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全球治理环境问题情况
2000年以来,法国巴黎一个高科技的垃圾焚烧站,焚烧已经过分检的垃圾,用其发电输往国家电网。
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来自193个国家的代表更新了《京都议定书》的内容,规定了更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
2015年,中国专门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合作基金,协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应对气候变化。
2018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3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8.3%。
……
——摘编自《人民网》
(1)(5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①列举“机器时代”交通工具方面的发明成果(至少两例)。
②指出工业化为人类带来的“欢欣”和“痛苦”。
(3)(5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16.(10分)(2022·江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外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人物图片所组成的人物图谱:
(1)(5分)请从图5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其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
(2)(5分)请在上面人物图谱中增加两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质献的科学家(只写人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精神。
17.(10分)(2021·四川)科技改变生活,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末,科学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正在深深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并且由科学革命造成的这种变化还以无数方式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整个世界。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5分)材料一中②处的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③与④之间的关系。
(2)(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种19世纪末产生的全新工业。并举例说明当时科学革命带来的影响。
18.(25分)(2020·邵阳)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遭遇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某老师以“霸权主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清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史料实证重现历史真实)
材料一 我必须承认,西方霸权或许已近终结。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自18世纪以来以西方霸权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法国、英国、美国,让西方伟大300年。法国是文化,英国是工业,美国是战争。我们习惯了这种伟大,它让我们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掌控着绝对的支配权。但事情正在起变化。有些危机来自于我们西方国家自身的错误,而有些,则来自于新兴国家的挑战。
——摘编自网上盛传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内部讲话
材料二 罗马霸权、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相同之处表现为:三大霸权的确立都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物质基础,均以对外扩张为主导战略。美国霸权确立主要通过战争与结盟实现。
——摘编自门洪华《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
序号 材料一 中论点 补充论据
A 法国是文化 举出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名称
B 英国是工业 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
任务二(历史解释,理性分析史事)
材料三 70年前,美国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目的是遇制苏联、援助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的时候,北约何去何从的问题便尖锐地提出来了。普京说:“北约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摘编自2019年北约峰会期间网上新闻
任务三(家困情怀,关注现实问题)
(1)(5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霸权确立的特点,并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的主要原因。
(3)(5分)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时间。
(4)(5分)普京说:“北约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你觉得普京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
(5)(5分)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你觉得我们国家应如何面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综合题(共2题;共18分)
19.(8分)(2021·衡阳)读图,回答问题。
(1)(1分)读下面《北宋形势图》,写出国中字母的代表的内容。
A 北宋都城:   
B 少数民族政权名称:   
(2)(1分)读下边《1903年的飞机试飞》图,飞机的发明者是   
(3)(5分)飞机的发明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
20.(10分)判断分析题。
(1)(5分)判断下列史实或观点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②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③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始的。(

④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
⑤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保留了旧制度的残余。(

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⑦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2)(5分)先判断下面观点是否正确,然后说明理由。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这里所说的“新兴工业部门”有电力和石油。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气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科技进步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工厂内女性和男性的地位平等,说明科技的进步引起了社会的变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化。要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重视科技。
4.【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汽车,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使得美国汽车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C正确;
21·cn·jy·com
元朝时期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A排除;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战略反攻开始,B排除;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苏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为例,考查史料与史论的相关史实。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史实才是解题的关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汽车,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使得美国汽车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5.【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材料中“1900年,只有一个国家的妇女得了全国大选的选举权,到1950年。已有69个国家”等内容,可以看出,妇女的政治地位正在逐步提高,故B选项正确;
题目中并没有说明妇女和家庭束缚之间的关系,所以无法体现,故A错误;
题目中并没有对妇女和男性地位进行比较,所以无法体现妇女的完全与男性平等,故C选项错误;
题目中只是说明到1975年,129个国家实现了妇女的选举权,而非全部国家,所以并不能够说明妇女解放运动的彻底胜利,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妇女政治地位的逐步提高的相关史实。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6.【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近期日本要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和图片并结合所学,此事件提醒人类要关注的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与大调整的时期,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如全球气候变暖、人口过快增长、水资源缺乏、公共卫生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等威胁蔓延,全球的问题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共同应对,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无法从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近期日本要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
7.【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 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注意环境的保护,选项C正确;
选项ABD都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启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 荷兰的梵高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向日葵》画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每朵葵花好似燃烧的火焰,花瓣和葵花叶则像跳跃的火苗,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选项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 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荷兰画家梵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的相关史实。梵高是荷兰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9.【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19世纪的达尔文则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可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经典力学和进化论沉重打击了神学。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破了“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的传统看法,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选项 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近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0.【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最重要的奉献是相对论,D符合题意;
A是牛顿的贡献,B是达尔文的贡献,C启蒙思想起源于法国。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各自的成就和贡献,不要混淆。
11.【答案】(1)变化:时间观念发生变化;逐渐养成守时的生活习惯;乘坐火车成为人们的出行方式之一;开始随身带表(答出两点即可,照抄原文不得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
(2)时代:电气时代
举例:例如电灯给人们带来光明或者电影丰富人们的生活等(凡列举这一时期电的应用相关的发明并说明它的影响即可)
(3)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
做法:围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线学习,自主自律态度等方面作答即可得分。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一的“ “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可以概括出19世纪英国人的生活发生的变化是:时间观念发生变化;逐渐养成守时的生活习惯;乘坐火车为人们的出行方式之一;开始随身带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英国人的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电灯给人们带来光明,电影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今天的世界,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线上办公、线上学习、线上购物等,这充分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线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要自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故答案为:(1) 变化:时间观念发生变化;逐渐养成守时的生活习惯;乘坐火车成为人们的出行方式之一;开始随身带表(答出两点即可,照抄原文不得分)。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
(2) 时代:电气时代。举例:例如电灯给人们带来光明或者电影丰富人们的生活等(凡列举这一时期电的应用相关的发明并说明它的影响即可)。
(3) 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做法:围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线学习,自主自律态度等方面作答即可得分。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次科技革命等相关史实。
12.【答案】(1)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21*cnjy*com
(2)体现动力之普遍利用的有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
(3)材料三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均年收入的增长;工业革命使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农业革命将数量庞大的劳动人口从英国农场中解放出来,足以为新机器配置充足人员。”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还有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动力之普遍利用的有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均年收入的增长;工业革命使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故答案为:(1)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
(2)体现动力之普遍利用的有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
(3)材料三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均年收入的增长;工业革命使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13.【答案】(1)特点:出现瓦子(或娱乐兼营商业场所;可以观看说书、杂剧表演);出现夜市;
打破坊市界限(或打破了生活区和商业区的界限);商业繁荣。(不能照抄原文,答出其中两项)都市:开封(或东京、汴京);临安(或杭州)。
(2)变迁:体现新旧更替。清王朝结束统治。中华民国建立(或民主平等观念的传播)。事件: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
(3)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或工业、商业的发展)。表现: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或过度拥挤)。作用:有助于缓解工人住房问题;为施行住房政策提供法律规章;等。
(4)借鉴:关注人民的需求;建设公共设施;完善社会管理政策、法规;改善居住条件;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中华民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宋代城市的特点有: 出现瓦子(或娱乐兼营商业场所;可以观看说书、杂剧表演);出现夜市;打破坊市界限(或打破了生活区和商业区的界限);商业繁荣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这样的大都市有开封(或东京、汴京),临安(或杭州);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 清皇室“社稷坛”成为“中央人民公园”体现出新旧更替,清王朝结束统治,中华民国建立(或民主平等观念的传播);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华民国国庆日”的确定,是因为 1911年10月10日发生的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城市“飞速成长”的经济背景是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表现是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或过度拥挤);依据材料三信息“ 1848年催生了(英国)工人阶级住房条件调查皇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工作使市政当局为“劳工阶层”建立新住房的措施提供了立法保障。 ”,可以看出, “皇家委员会”的工作有助于缓解工人住房问题;为施行住房政策提供法律规章;等;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借鉴:关注人民的需求;建设公共设施;完善社会管理政策、法规;改善居住条件;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故答案为:(1) 特点:出现瓦子(或娱乐兼营商业场所;可以观看说书、杂剧表演);出现夜市;打破坊市界限(或打破了生活区和商业区的界限);商业繁荣。(不能照抄原文,答出其中两项)都市:开封(或东京、汴京);临安(或杭州)。
(2) 变迁:体现新旧更替。清王朝结束统治。中华民国建立(或民主平等观念的传播)。事件: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
(3) 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或工业、商业的发展)。表现: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或过度拥挤)。作用:有助于缓解工人住房问题;为施行住房政策提供法律规章;等。
(4) 借鉴:关注人民的需求;建设公共设施;完善社会管理政策、法规;改善居住条件;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需要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中找到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先看材料,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注意要求不能照抄原文;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1)第一次:蒸汽机,火车,汽船;第二次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汽车,飞机。
(2)①
(3)内容: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如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纺纱顿时供不应求。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80年代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2)根据材料“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驱动船只”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新的动力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只反映了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所以需要补充的是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即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寅吃卯粮甚至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
故答案为:(1) 第一次:蒸汽机,火车,汽船;第二次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汽车,飞机。
(2)①
(3) 内容: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如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紧贴材料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细心分析。
15.【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英国人斯蒂芬森方面的火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汽船。“欢欣”表现在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快;疾病、饥荒、地方性战争减少;人口素质提高等等;“痛苦”表现在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贫富分化加距等。
(3)严格立法、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发展再生能源等。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各洲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机器时代”交通工具方面的发明成果有英国人斯蒂芬森方面的火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汽船。工业化为人类带来的“欢欣”表现在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快;疾病、饥荒、地方性战争减少;人口素质提高等等;“痛苦”表现在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贫富分化加距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有严格立法、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发展再生能源等。为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身为中学生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使用一次性产品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工业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但是,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16.【答案】(1)示例: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但丁:代表作《神曲》。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他人言之有理即可。
(2)邓稼先、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动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两弹一星”;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熟练掌握赵登禹、黄继光、雷锋、但丁、贝多芬的生平即可作答。如选择雷锋:结合所学雷锋精神得出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但丁:结合所学但丁的著作和地位得出他的代表作是《神曲》,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2)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邓稼先、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结合所学邓稼先、钱学森的优秀品质得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动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点评】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及“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汇总,综合用于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7.【答案】(1)爱迪生;③处电磁感应现象理论的发现,为④处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依据。
(2)石油化学工业、现代塑料工业、汽车工业等。(符合题意任答一个即可) 影响:如石油化工形成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为取代金属提供了有力保障;现代化学工业合成肥料,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现代塑料工业影响着现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符合题意,有理即可)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 (1)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②处的人物是爱迪生。据所学知识可知,③处电磁感应现象理论的发现,为④处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产生的全新工业有石油化学工业、现代塑料工业、汽车工业等。据所学知识可知,石油化工形成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为取代金属提供了有力保障;现代化学工业合成肥料,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现代塑料工业影响着现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法拉第、爱迪生、19世纪末产生的全新工业、当时科学革命带来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18.【答案】(1)A、启蒙运动;B、瓦特。
(2)特点:通过战争与结盟实现;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3)1949年。
(4)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5)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各国应充分维护和履行国际法的相关义务。③加大国际间的合作,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合作。④坚持和平与发展的国际主流思想。⑤积极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分析】⑴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形成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旧制度。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1次工业革命中,改良了蒸汽机,为人类提供了持续的稳定的动力来源,把人类带入到了蒸汽时代。因此A是启蒙运动;B是瓦特。
⑵第一问:根据“三大霸权的确立都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物质基础,均以对外扩张为主导战略。美国霸权确立主要通过战争与结盟实现。”可知,美国霸权确立的特点是通过战争与结盟实现。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的主要原因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以及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国、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⑷根据“目的是遇制苏联、援助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约建立的第1个目的是遏制苏联,但是1991年苏联已经解体了。两极格局已经结束。第2个目的是为了“援助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而在60年代,西欧各国走向了联合,目前西欧正在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实力不断壮大。基于以上原因,两极格局已经结束,北约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⑸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了阻碍。首先,要应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所以中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其次,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捍卫国家利益。同时要加大国际间的合作,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合作,坚持和平与发展的国际主流思想,积极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第三,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建设,推动更加公正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第四。各国应充分维护和履行国际法的相关义务。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美苏冷战的知识,认识到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9.【答案】(1)东京/开封;辽
(2)莱特兄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北宋的都城是东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位于图中A处;10 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据此可知,图中B处是辽国。
(2)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飞机的发明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与创制。
【点评】 本题以图片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北宋的建立、辽政权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飞机的发明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0.【答案】(1)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错误;⑤正确;⑥错误;⑦正确
(2)答案一:错误。《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为《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丧失了领土、关税和司法等主权,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答案二: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辛丑条约》中,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军,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辛丑条约》及其危害;文艺复兴;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①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因此说法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此②说法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因此③说法错误。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因此④说法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因此⑤说法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因此⑥说法错误。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因此⑦说法正确。
(2)《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上成为了洋人的走狗,象木偶一样被洋人操纵,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1)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错误;⑤正确;⑥错误;⑦正确。
(2)答案一:错误。《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为《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丧失了领土、关税和司法等主权,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答案二: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辛丑条约》中,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军,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识记并理解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63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12.3%)
主观题(占比) 143.0(87.7%)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50.0%)
主观题(占比) 10(50.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材料分析题 8(40.0%) 125.0(76.7%)
综合题 2(10.0%) 18.0(11.0%)
单选题 10(50.0%) 20.0(12.3%)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60.0%)
2 容易 (30.0%)
3 困难 (1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文艺复兴 10.0(6.1%) 20
2 中华民国 20.0(12.3%) 13
3 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54.0(33.1%) 6,7,13,14,15
4 第一次工业革命 45.0(27.6%) 12,14,15
5 《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10.0(6.1%) 20
6 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2.0(1.2%) 5
7 李冰与都江堰 10.0(6.1%) 20
8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30.0(18.4%) 11,14
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5.0(15.3%) 18
10 辽与北宋的和战 8.0(4.9%) 19
11 新航路的开辟 15.0(9.2%) 15
12 洋务运动 10.0(6.1%) 20
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0.0(6.1%) 20
14 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39.0(23.9%) 9,10,17,18
15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25.0(15.3%) 18
16 宋代的经济发展 20.0(12.3%) 13
17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25.0(15.3%) 18
18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5.0(9.2%) 11
19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0.0(6.1%) 16
20 契丹族与党项族 8.0(4.9%) 19
2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10.0(6.1%) 16
22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8.0(4.9%) 19
2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54.0(33.1%) 3,4,11,14,17,20
24 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12.0(7.4%) 8,16
25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0.0(6.1%) 16
26 “两弹一星” 10.0(6.1%) 16
27 日本明治维新 10.0(6.1%) 20
28 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10.0(6.1%) 20
29 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52.0(31.9%) 1,2,12,14,17,1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