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38.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38.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1 16:4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38.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2分)(2022·扬州)二战后,马歇尔认为欧洲经济和社会的衰亡将导致政治混乱,这将让共产主义得胜。这表明他主张援助欧洲的真实目的是(  ) 2·1·c·n·j·y
A.复苏欧洲经济 B.促进国际贸易
C.军事对抗苏联 D.遏制共产主义
2.(2分)(2021·镇江)1948 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西德"。10 月,苏占区成立了“东德”。1961 年,“东德”首都柏林出现了如右图所示的建筑物。它是(  ) 21*cnjy*com
A.战胜国对德国进行敲诈勒索的体现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呈现的格局
C.《凡尔赛条约》调整国际秩序的象征
D.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的产物
3.(2分)(2020·泰州)“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 一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B 从1948~1952年,在马歇尔计划不到4年的援助时间内,欧洲的国民总产值增加了25%,比战前增加了15%。 马歇尔计划复兴了欧洲经济,使西欧摆脱了冷战的阴影。
C 1991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D 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不断增加,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A.A B.B C.C D.D
4.(2分)(2020·宿迁)下列哪项不是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
A.重视科技教育 B.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扶持
C.走上经济联合之路 D.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5.(2分)(2021·苏州)如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及配图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 【版权所有:21教育】
A.欧洲各国推行公民普遍享受福利政策
B.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C.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社会弊端日益显露
D.超前消费是解决债务危机的重要手段
6.(2分)(2021·无锡)曾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她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
A.政治制度 B.科技水平
C.国防力量 D.社会保障制度
7.(2分)(2021·苏州)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B.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C.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8.(2分)(2020·扬州)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www-2-1-cnjy-com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弊端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
9.(2分)(2020·南京)下列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纳米比亚的独立 ②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
10.(2分)(2020·镇江)某班组织主题探究活动,他们在网上输入“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等关键词查找资料,其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C.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D.国际经济格局的全球化
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
11.(2分)(2020·无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21·世纪*教育网
三、问答题(共1题;共5分)
12.(5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吃上米饭了。
证据: 。
途径: 。21*cnjy*com
四、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25分)
13.(10分)(2022·连云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诞生
2010年 中国的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编制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在太平洋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军事体系。冷战结束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有新的调整:由权力主导型向分享型过渡,让盟国承担更多义务,强调同盟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更追求在社会、经济、文化一致性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美国亚太同盟体体系……有遏制和围堵中国之嫌。2-1-c-n-j-y
——摘编自杨文静《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调整及其走向》
(1)(5分)据材料一,简述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
(2)(5分)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前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变化。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14.(15分)(2021·苏州)后“疫情”时代,霸权主义再抬头。美国出台“零和”思维的《战略竞争法案》是危险的新“冷战宣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三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地理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21cnjy.com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5分)据材料一、二,归纳二战后冷战爆发的原因。
(2)(5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表现。
(3)(5分)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15.(20分)(2020·常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建立了世界霸权。接着,英国又单先废除奴隶贸易,占据道德制高点。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实现了工业化,英国的霸权达到高潮。从19世纪末至二战后,英国不接受德国利用战争方式进行的霸权挑战,却接受了美国和平方式的霸权转移。英美两国霸权转移历经1899-1940年的互补阶段、1941-1945年的同盟阶段、1946-1948年的协同阶段。
——摘编自潘兴明(英国霸权转移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竭力赋予其霸权以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杜鲁门上台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冷战结束后,美国霸权野心不断膨胀,不时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
——摘编自李景治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三:全球治理而非全球混乱,更多国家和非国家行动者参与民主的全球治理而非美国霸权,更符合中国的根本和长远利益。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摘编自庞中英(霸权治理与全球治理)
请回答:
(1)(5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英美两国霸权转移不同阶段的特点,并简要分析英国接受美国和平方式实现霸权转移的原因。
(2)(5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美国在二战后实施“遇制”战略的措施及冷战结束后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
(3)(5分)综合材料一、二归纳英美两国确立和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共同点。
(4)(5分)结合材料三,围绕当今霸权治理与全球治理,发表你的想法。
16.(15分)(2021·连云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产生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效显著。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之后,欧洲大陆已经达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具有战争。
——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5分)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5分)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欧洲的影响。
(3)(5分)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7.(20分)(2021·南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东欧、亚洲以及拉丁美洲建立了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深入,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开始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世界史》
材料二:独立后,印度确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赢得独立后,大部分非洲国家盲目照搬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于也是一种模仿或照搬,结果并不理想。……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选择了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探索。
——《世界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5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二战后苏联、美国的国际地位及相互关系。据材料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2)(5分)结合所学知识,哪年被称为“非洲年”?据材料二,概述非洲国家的发展状况及共同原因。
(3)(5分)据材料二,从发展方式角度,归纳二战后世界的基本变化。
(4)(5分)综上所述概括二战后世界变化的主要特性。
18.(25分)(2021·无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下)
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21·cn·jy·com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四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来源:21cnj*y.co*m】
——习近平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
(1)(5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并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
(2)(5分)一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什么?
(3)(5分)雅尔塔会议决定在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战后“同盟国分裂”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4)(5分)“冷战”结束后,美国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5)(5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国应有怎样的担当?
19.(20分)(2021·镇江)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六国建立的煤钢共同市场获得成功后,欧洲的联合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不断扩大的新阶段……欧洲联合的扩大,从经济上看,给它带来了内部市场的扩展和对外贸易竞争力加强的优势,从而对促进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从政治上看,对维持欧洲均势与和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外,欧洲联合体中的那些国家,在某些国际问题上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孤立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也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摘编自许军《20世纪末的美国经济与日本经济》
材料三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主要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5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联合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两个组织。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欧洲联合的扩大”所产生的影响。
(2)(5分)据材料二,判断美国“新经济”的一大特征,并说明为此提供基础保障的科技成就。
(3)(5分)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福利国家”制度大体包括哪两类内容?
(4)(5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变化”所在。
五、论述题(共1题;共10分)
20.(10分)(2022·苏州)欧洲西与关国隔大西洋相望,东与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遥对。中欧积极发展伙伴关系.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他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摘编自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材料二:1999年元旦.欧元正式启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轰炸南联盟长达78天.大量资金从动荡的欧洲撤离到美国.欧元一路暴跌。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作为冲突始作俑者的美国.借地区紧张局势向欧洲盟友渲染“俄罗斯威胁论”。德国、丹麦、瑞典等欧洲多国宣布提高国防预算.纷纷向美国军火巨头“下订单”。美国撺掇欧洲国家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并将能源需求转向美国.趁机发“能源财”。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借俄乌冲突大肆劫掠世界》等资料整理
材料三: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中欧班列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截至2021年12月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8814列.运送货物443.2万标箱.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362万件.共计10.5万吨。
——摘编自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实录(2022.1.18)
(1)(5分)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侧重经济领域的联盟是什么组织?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5分)请你写一封信给欧盟委员会。要求:据材料二
三,指出欧美、欧中交往的事实,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中欧关系的建议。(注意:①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只需写信的正文,字数200以内;信的其他部分已为你写好,不计入字数。③信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 马歇尔认为欧洲经济和社会的衰亡将导致政治混乱,这将让共产主义得胜 ”,可以看出, 他主张援助欧洲的真实目的是 遏制共产主义,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复苏欧洲经济,不符合题意;
B.促进国际贸易,不符合题意;
C.军事对抗苏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A:战胜国对德国进行敲诈勒索的体现,排除;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呈现的格局,排除;
C:《凡尔赛条约》调整国际秩序的象征,排除;
D: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的产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表面上在帮助欧洲复兴经济,实质上是通过援助控制西欧的经济。因此:
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即可作答。
4.【答案】C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战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走上经济联合之路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无关,C符合题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利用美国的援助或扶持,重视科技和教育,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适当的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B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侧重考查战后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20世纪50-70年代,日本与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扶持、政府制定适当的政策、重视科技教育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走上联合之路是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与日本无关。
5.【答案】C
【知识点】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A. 欧洲各国推行公民普遍享受福利政策 ,不符合题意;
B. 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一人两手高举“债务危机”,身子陷入“高福利”的泥潭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当前形势下,欧洲经济发展不景气,其高福利带来了债务危机等问题,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超前消费是解决债务危机的重要手段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看懂图片含义,注意题干中的提示语以及图片中的提示语,看懂图片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看懂图片含义之后在进行分析回答。
6.【答案】D
【知识点】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知,这是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安全网”是指社会保障制度,故 D 项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欧美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的目的以及影响。
7.【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A. 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不符合题意;
B. 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不符合题意;
C. 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苏联解体,苏联被俄罗斯代替,国旗也换了,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的巨大挫折,这表明社会主义发展充满曲折艰难,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8.【答案】B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它使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但,苏联模式也有严重弊端,农轻重比例失调,这一点长期得不到解决,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故B符合题意。
A在1921年开支实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故不符合题意;
C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D是冷战的表现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题干中的“1991年”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9.【答案】B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纳米比亚独立于1990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出现在1920年;玻璃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出现在19世纪初;巴拿马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在1999年。
因此,按时间先后正确的是:③②①④。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难度不大,但需要细心,熟记每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即可作答。
10.【答案】A
【知识点】万隆会议;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根据“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都是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万隆会议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反映的是亚非拉人民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和捍卫主权的斗争,A符合题意;BCD项题干关键词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掌握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相关史实。
11.【答案】(1)错误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损失,但是这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理解苏联模式的失败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的区别,这类知识,需要学生理解,不要死记硬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2.【答案】河姆渡聚落遗址中发掘了稻谷遗存 。历史遗迹。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河姆渡聚落史实的识记。依据教材内容“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可知,河姆渡聚落遗址中发掘了稻谷遗存,通过这些历史遗迹,有力地证明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吃上米饭了。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河姆渡聚落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河姆渡聚落的情况和历史价值。【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3.【答案】(1)主要线索: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变化:由美国控制主导到走向同盟间协调合作;由军事主导型到社会、经济、文化一致的利益共同体;由遏制苏联到遏制中国。
原因:苏联解体;美国积极构建单极世界;亚洲国家的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的开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欧洲联盟成、上海合作组织诞生、中国的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反映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是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据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有新的调整:由权力主导型向分享型过渡,让盟国承担更多义务,强调同盟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更追求在社会、经济、文化一致性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有遏制和围堵中国之嫌”和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前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变化是由美国控制主导到走向同盟间协调合作;由军事主导型到社会、经济、文化一致的利益共同体;由遏制苏联到遏制中国。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有:苏联解体;美国积极构建单极世界;亚洲国家的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故答案为:(1)主要线索: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变化:由美国控制主导到走向同盟间协调合作;由军事主导型到社会、经济、文化一致的利益共同体;由遏制苏联到遏制中国。原因:苏联解体;美国积极构建单极世界;亚洲国家的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点评】 本题考查美苏争霸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开始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美国实施冷战政策。
14.【答案】(1)原因: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谋求商业利益、扩大海外市场);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或意识形态的冲突);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2)表现: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苏联: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华约组织。
(3)观点一: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阐释: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确立和维护了核“恐怖平衡”,使两个超级大国因惧怕互相毁灭而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但不兵戎相见,从而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护了世界和平。观点二: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阐释:美国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国际货币金融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冷战爆发的原因有 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谋求商业利益、扩大海外市场);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或意识形态的冲突);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表现有: 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版苏联: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华约组织;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观点有: 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阐释: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确立和维护了核“恐怖平衡”,使两个超级大国因惧怕互相毁灭而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但不兵戎相见,从而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护了世界和平;也可以是 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阐释:美国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国际货币金融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
故答案为:(1) 原因: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谋求商业利益、扩大海外市场);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或意识形态的冲突);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2) 表现: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苏联: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华约组织。
(3) 观点一: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阐释: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确立和维护了核“恐怖平衡”,使两个超级大国因惧怕互相毁灭而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但不兵戎相见,从而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护了世界和平。观点二: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阐释:美国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国际货币金融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
【点评】(1)本题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归纳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归纳,不要向外延伸;
(2)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题干含义,即知道题干要求学生回答什么,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识记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说明,注意做到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15.【答案】(1)经历了互补到同盟再到协同的阶段。英国世界霸权的衰落,欧洲新兴强国的崛起令英国应对不暇,而同为新兴大国的美国所主导的美洲体系的崛起则填补了西半球权力的真空,同时与英国的世界霸权体系互为弥补;英国经济军事实力下滑,美国国力蒸蒸日上。
(2)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3)在政治上实施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发动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
(4)各个国家应该加强合作。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美国的冷战政策;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解析】【分析】⑴第一问,根据材料一是的内容“英美两国霸权转移历经1899-1940年的互补阶段、1941-1945年的同盟阶段、1946-1948年的协同阶段。”可知,英美两国霸权转移不同阶段的特点是:经历了互补到同盟再到协同的阶段。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接受美国和平方式实现霸权转移的原因包括:在国际层面上,英国世界霸权的衰落,欧洲新兴强国的崛起令英国应对不暇,而同为新兴大国的美国所主导的美洲体系的崛起则填补了西半球权力的真空,同时与英国的世界霸权体系互为弥补;在国内层面上,英国经济军事实力下滑,美国国力蒸蒸日上,但双方以仲裁、谈判等外交手段不断化解双边关系中的冲突与摩擦,建立起两国间的信任机制;此外,在主要政治人物的引导和参与下,两国相通的文化、意识形态与政策思维成为两国关系的润滑剂。几种合力共同推动英美两国之间以和平方式完成在美洲的权力转移。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二战后实施“遇制”战略的措施即冷战采取的措施,在政治上实施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如:发动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等。
⑶综合材料一、二可以归纳出英美两国确立和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共同点是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⑷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面对当今霸权治理与全球治理,各个国家应该加强合作,共同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等等。
故答案为:⑴经历了互补到同盟再到协同的阶段。英国世界霸权的衰落,欧洲新兴强国的崛起令英国应对不暇,而同为新兴大国的美国所主导的美洲体系的崛起则填补了西半球权力的真空,同时与英国的世界霸权体系互为弥补;英国经济军事实力下滑,美国国力蒸蒸日上。
⑵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⑶在政治上实施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发动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
⑷各个国家应该加强合作。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英美两国霸权转移的历程以及特点、冷战政策的表现、美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政策等相关史实。题目设计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下,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难度较大。
16.【答案】(1)特点:开拓世界市场;使用机器生产(或大工厂生产)。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等。
(2)变化:创建了共同市场;加速走向联合;出现转折点。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国际地位。
(3)扩大市场;发展科技;加强合作;等等。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欧美资产阶级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再通过工业革命进一步开拓世界市场,再根据题中“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工业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产品也不仅供本国消费”可知特点是;开拓世界市场,使用机器生产。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
(2)从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到统一进程成效显著,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具有战争”可得变化是;由之前的战争对立到创建共同市场;加速走向联合。 影响可以联系所学知识欧盟形成带来的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3)根据材料一可得扩大市场,材料三可得从欧洲走向联合之后国际地位得到提升,经济得到发展,所以要加强合作等;联系所学知识,欧洲重视发展科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世界市场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以及欧洲共同体和欧盟的内容。注意联系所学知识理解材料。
17.【答案】(1)分别成为社会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进行冷战对抗。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2)1960年。大部分国家赢得独立后,发展相对缓慢。共同原因是盲目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3)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或是选择资本主义道路,或是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4)社会主义超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崛起;各国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在东欧、亚洲以及拉丁美洲建立了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可知二战后苏联、美国分别成为社会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双方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抗。据材料一“……开始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第三次技术革命可知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
(2)结合所学知识,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据材料二“……赢得独立后,大部分非洲国家盲目照搬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于也是一种模仿或照搬,结果并不理想。……”,概述非洲国家的发展状况是大部分国家赢得独立后,发展相对缓慢。据材料二“大部分非洲国家盲目照搬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于也是一种模仿或照搬”可知共同原因是盲目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3)依据材料二“独立后,印度确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大部分非洲国家盲目照搬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选择了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可知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或是选择资本主义道路,或是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4)据材料一“二战后,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可得出社会主义超出一国的范围;据材料一“……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可得出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据材料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深入,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可得出各国发展模式不尽相同;据材料一“开始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据材料二可知,二战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崛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瓦解,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技术革命、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等相关知识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18.【答案】(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联合国;两极格局。
(4)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多极化。
(5)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增强合作机制、理念;增强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教育网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史称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这场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
(2)一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雅尔塔会议决定在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等;战后“同盟国分裂”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两极格局;
(4)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可知,“冷战”结束后,美国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是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大国应有的担当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增强合作机制、理念;增强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联合国;两极格局。
(4)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多极化。
(5)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增强合作机制、理念;增强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的前四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理解和识记,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案】(1)组织: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欧洲联盟(欧盟)。影响:推动西欧经济的发展,维持欧洲均势与和平,冲击两极格局
(2)特征:信息化。科技成就:互联网(计算机网络)。
(3)内容:福利补助,社会保险
(4)变化:欧洲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美国出现“新经济”模式;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美国霸主地位遭遇挑战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欧洲的联合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不断扩大的新阶段后,出现的两大组织是欧共体和欧盟,这两大组织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维持了欧洲均势与和平,冲击了两极格局;
(2)据所学知识和材料,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为此提供基础保障的科技成果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普及;
(3)由材料三中的“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主要内容的福利制度”可知,“福利国家”制度大体包括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两大内容;
(4)结合材料,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主要表现在:欧洲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美国出现“新经济”模式;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故答案为:(1) 组织: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欧洲联盟(欧盟)。影响:推动西欧经济的发展,维持欧洲均势与和平,冲击两极格局
(2) 特征:信息化。科技成就:互联网(计算机网络)。
(3) 内容:福利补助,社会保险
(4) 变化:欧洲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美国出现“新经济”模式;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美国霸主地位遭遇挑战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注意对“IT”一词的理解;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概括,不要向外延伸;
(4)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看看这些材料各自从哪些方面谈变化的,把它们综合在一起即可。
20.【答案】(1)组织: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
背景: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美国大量撤资以及美国掇欧洲国家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等事实,表明欧美关系紧张;而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8814列,防疫物资运送累计1362万件等事实,表明中欧友好往来。中欧之间相互援助和支持,在复工复产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擘画疫情后双方合作的蓝图。虽然美国因素的干扰会让中欧关系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美欧在对华问题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未来,中欧合作的机遇和潜力仍然巨大,欧洲寻求对华务实合作的动力依然强劲。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 (1)材料中所说的“过去的50年”指二战后至苏联解体的50年。两个联盟指北约与欧洲经济的一体化组织,侧重经济领域的联盟是欧洲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苏两极格局下,政治上的北约与华约的对抗是主要的,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的特点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以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方式,所以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所以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会发生变化。
(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把握好欧美、欧中交往的事实以及谈中欧关系的建议三个部分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解题关键信息抓住,如根据材料“在过去的50年里”和“经济领域”可以判断为欧洲共同体;第二问考查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根据这三个知识点,结合起来分析,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的变化。开放性题目注意符合题干对内容、格式以及字数的要求,做到符合题意。如:美国大量撤资以及美国窜掇欧洲国家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等事实,表明欧美关系紧张;而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8814列,防疫物资运送累计1362万件等事实,表明中欧友好往来。中欧之间相互援助和支持,在复工复产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擘画疫情后双方合作的蓝图。虽然美国因素的干扰会让中欧关系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美欧在对华问题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未来,中欧合作的机遇和潜力仍然巨大,欧洲寻求对华务实合作的动力依然强劲。
故答案为:(1)组织: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背景: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美国大量撤资以及美国掇欧洲国家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等事实,表明欧美关系紧张;而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8814列,防疫物资运送累计1362万件等事实,表明中欧友好往来。中欧之间相互援助和支持,在复工复产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擘画疫情后双方合作的蓝图。虽然美国因素的干扰会让中欧关系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美欧在对华问题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未来,中欧合作的机遇和潜力仍然巨大,欧洲寻求对华务实合作的动力依然强劲。
【点评】 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欧洲共同体、北约与欧洲共同体之间主次关系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对欧盟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62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2.0(13.6%)
主观题(占比) 140.0(86.4%)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1(55.0%)
主观题(占比) 9(45.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问答题 1(5.0%) 5.0(3.1%)
材料分析题 7(35.0%) 125.0(77.2%)
论述题 1(5.0%) 10.0(6.2%)
单选题 10(50.0%) 20.0(12.3%)
判断题 1(5.0%) 2.0(1.2%)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75.0%)
2 容易 (5.0%)
3 困难 (2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1.2%) 9
2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6.0(9.9%) 7,8,11,20
3 万隆会议 2.0(1.2%) 10
4 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47.0(29.0%) 4,16,19,20
5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15.0(9.3%) 16
6 战后日本的崛起 2.0(1.2%) 4
7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0(1.2%) 7
8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4.0(2.5%) 9,10
9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5.0(3.1%) 12
10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5.0(15.4%) 18
11 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4.0(14.8%) 5,6,19
12 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45.0(27.8%) 15,18
13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50.0(30.9%) 13,14,18
14 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 27.0(16.7%) 2,13,14
15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20.0(12.3%) 15
16 原始的农耕生活 5.0(3.1%) 12
17 国际新秩序 10.0(6.2%) 13
18 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24.0(14.8%) 9,10,17
19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20.0(12.3%) 19
20 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20.0(12.3%) 15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45.0(27.8%) 15,18
22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35.0(21.6%) 18,20
23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2.0(1.2%) 7
24 美国的冷战政策 71.0(43.8%) 1,2,3,13,14,15,17
25 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15.0(9.3%) 16
26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20.0(12.3%) 1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