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初案:详案)
目标:1、品味语言,理解母亲形象,感悟母爱的深沉。
2、体会我对母亲情感的变化,理解儿子的忏悔。
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
教学过程
导入
【PPT】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
问:关于史铁生,你了解多少?(1生)
【预设】1951年生于北京。16岁初中毕业,18岁到农村插队放牛。三年后,当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双腿突然残废了,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后来他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史铁生人生笔记》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作品奖。
他的作品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同时还兼有对知青生活的回忆。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小说创作上,他的作品大多呈现出以小说合并哲学的倾向,表现了对于生活哲学化的思索。
2、是什么力量使他笑面人生?他曾经在散文作品《我与地坛》中写道:(师说)
【PPT】: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我与地坛》]
4、是的,爱,特别是母爱,对于史铁生来说,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生活,影响着他对人生的感悟,乃至他人生的独特航程……
而他的散文作品《合欢树》就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切,今天我们就走进合欢树,走进史铁生,去感受那份深沉的母爱。
母爱的深沉,儿子的忏悔
【过渡】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影响着作者人生航程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全班读)老师刚读到这一节时,在旁边批注了一句话:这位母亲真有意思。【PPT】,请问,有意思在哪?请你结合第一节内容说一说。(3-5生)
【预设】争强好胜,得意,率真,孩子气,可爱,爱美,会享受生活,聪明,美丽......
【小结】这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好像她还不太会做家长,一般来说,如果孩子比赛得了奖,回到家中,妈妈肯定会鼓励一下,这位母亲居然还会跟儿子争强好胜,说自己小时候也是很优秀的,看得出还很有生活的情趣。但是,就在儿子二十岁的时候,这对母子遭遇了一个晴天霹雳。情感上一下子堕入痛苦的深渊 这时候我们又看到怎样一个母亲呢?
请同学们聚焦第二段,思考【PPT】这位母亲真 !(先用一个词概括,然后作简要说明)(3-5生)
【预设】真执着——医院已经明说没希望,但是还东奔西跑,寻医问药,想要治好儿子的病
真悲苦——面对儿子的心灰意冷,她依然在坚持;儿子痛苦,作为母亲就更痛苦(《我与地坛》:儿子的痛苦,在母亲那里是加倍的)
真无私——原来还能给自己做裙子,一旦儿子生病,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真坚强——儿子残废了、绝望了,母亲不仅没有倒下,而且到处寻医问药,个性坚强
真辛苦——为了残疾的儿子,整天寻医问药,寻找希望,还得操心儿子的心理问题
【小结】从刚才大家的点评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从一位“好看的母亲”变成早生华发的母亲,从一位能为自己作“蓝底白花的裙子的母亲”变成了生活中只有儿子的母亲,从一位争强好胜的母亲变成处处对儿子隐忍退让的母亲。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的内容,其实在课文中看来都是很小的事情。有人说,母爱其实就是一堆堆的细节。对于母爱,儿子和母亲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通过朗读进一步去体会母亲之可敬,母亲之伟大。男生读史铁生的话,女生读母亲的话。(先齐读,再单独读)
情景设置1:我们想象一下,有一天,母亲又为我找来一个治腿的专家,她兴冲冲地要推我去看医生,可是——
我——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
母亲——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
情景设置2:母亲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炙。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我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母亲却念叨——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
【过渡】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艰难的母亲,可是这位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史铁生曾经在《秋天的怀念》中说,母亲要我好好的活,好好的活。可是当儿子好好地活下来以后,又如何呢?
3、我们来看第四段,30岁那一小节。这一段写得很简单,你觉得写出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呢?应该如何把这种情感读出来?自己酝酿一下。先自由朗读,再请同学说一下,这简单的两句话传达出史铁生怎样的情感,结合前文说一说。
对于过往,史铁生有些后悔,有些愧疚,更多的是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他的写作是受母亲的鼓励,获奖以后很想跟母亲分享喜悦,可是母亲却不在了。
1生读第四段
【小结】诗人舒婷说过,心中有一个汪洋,流出来的却只是两滴泪。这里简简单单两句话,却是一个满怀感激的儿子的肺腑之言。诗人但丁也说,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是母亲的呼唤。刚才,我们走进文本,体验到了母爱,体验到了儿子复杂的情感,写到这个地方,怀念写了,愧疚写了,母爱的歌颂也写了,有人说,写到这个地方,文章可以结束了,似乎是可以了。
理解合欢树的用意
1、为什么还要写合欢树?纵观全文,请你依据文本分析原因。
【预设】
合欢树象征母爱。理由:母亲挖回这棵“刚出土的绿苗”,很大程度是寄予了一种生命常青的愿望。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在合欢树中融入了母亲的辛勤、母亲的慈爱、母亲的希望。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无私母爱的象征,是母亲恩泽的物化。
合欢树象征着作者自己。理由是合欢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极其相似:当初合欢树就像残疾的我,弱小不健壮,在母亲的照料下,第三年,合欢树又长出叶子了,而且茂盛了。合欢树就像我一样,又显示了生命的活力,我想从事写作,找准了自己的人生位置,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又过一年,合欢树被移栽在地上,能自我生存。像我一样,生活的信念坚定了,生活的处理能力也有了,可以坚强地活下去了。 若干年后,母亲去世了,合欢树却长成了参天大树,我的作品发表了,也获奖了,我已步入中年,身体虽残疾,可思想经历磨炼,意志更加坚定,性格更加成熟,对生命感悟更加透彻,事业也有所成就。所以,合欢树象征着我,象征着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象征着事业的成就。
合欢树象征母子合欢。理由“十岁那年,我作文得了第一”,看似母子呕气,其实母子合欢;“二十岁,我两条腿残废了”母亲全副心思放在给我治病上;还挖回一棵“刚出土的绿苗”,寄予了一种生命的期望。当我鼓起勇气想从事写作时,“母亲鼓励我,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抱了希望。” 母子齐心协力共同反抗命运,虽然生活是压抑沉痛的,但这也是另一种意义的母子合欢。
合欢树象征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我对树,既渴望见,又刻意回避,正是树里有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
【小结】合欢树既承托了“我”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也寄寓了母亲对儿子的热爱和希望,更是我的人生命运的象征。正是“亦子亦母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PPT】
【过渡】学到这里,老师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文章结尾在联想中结束,意在表现什么?老师这里给出了自己的多元解读【PPT】,同学们认可其中任意一个的话,请给出理由,如果你有不一样的解读,也欢迎你跟大家分享。
母爱是普遍的,母爱是独特的,失去母爱是孤独的,......
结语(播放亲子的照片组合,背景配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伴奏)
史铁生年届不惑才读懂母爱,领悟的,是无边的悔恨;老师也是身为人母才懂亲情的无私,体会的,是深深的愧疚;那么同学们呢?在每个有限的生命区间里,我们几时才懂爱?在习以为常的亲子之爱面前,我们何时才懂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