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海的女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8《海的女儿》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2 00:3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8* 海的女儿
教学目标
1.认识“矢、蔚”等7个生字,用多种方法理解“矢车菊、铁锚”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说出文中的奇妙之处。
3.能结合课文,交流对最小的公主的印象。
教学重点
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分享故事中奇妙的部分,体会作者神奇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读懂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整篇童话的兴趣。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的7个生字,除“矢”之外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识记。“蔚”字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联系“慰”进行识记,也可以根据词语“蔚蓝”进行识记。“抚”字可以让学生做动作,用手轻轻地在表面按着就是“抚”。“硫”字也可以采用换偏旁的方法,联系“流、琉”进行识记。“鲸”注意读准后鼻音,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记。“昵”字要注意方言错误,注意读准四声。“恰”字可以用加一加或者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独体字“矢”要注意读准整体认读音节,可以与形近字“失”联系识记。
文中“矢车菊、铁锚、珊瑚、一打、牡蛎、显贵、硫黄、花萼”等一些不常见的词语可以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理解的动词,如“遭难、渴望、凝望”等,可以引导学生用查词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进行理解。
朗读指导
课文是一篇童话,语言优美,故事性强。适合通过朗读感知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感悟童话表达的内涵。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时应调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默读前,带领学生共同回顾如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快速地扫读,以此提高默读速度。
文中对海底世界的环境描写十分精彩,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以及童话的奇妙。
在朗读海底世界绮丽景色和海公主的美丽时,要读得轻柔,富有感情,读出美感。朗读课文最后部分,表达最小的公主对人类世界的“渴望”时,语速要稍慢一些,结合重读重点字词的方法,读出最小的公主对人类世界的渴望。
阅读理解
全文语言优美,想象奇特,读起来十分有画面感。以自读自悟为主。围绕学习提示展开阅读,抓住文中奇妙的语言展开想象,交流感受,体会童话的奇妙,感受人物形象。
感受最小的公主的形象时,可以抓住描写最小的公主的动作、神态以及心理的语句,交流对最小的公主的印象,感悟最小的公主对人类世界充满向往,以此来体会人物形象。
积累运用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尤其是描写海底世界、海王宫殿和海公主的美丽的语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引导学生积累描写海底世界奇异景色的句子和带有修辞的精彩语句。对最小的公主外貌的描写也值得学生抄写积累。积累这些富有诗意的语句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查找并阅读《海的女儿》整篇童话。
学生准备:1.回顾安徒生,查找关于童话的资料以及整篇童话。
2.预习、自读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活经验,导入新课
活动1从作者走向作品
1.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认识过一位世界闻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你们还记得他是谁吗?你们还学过或者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2.预设:安徒生。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
3.过渡:他的童话很奇妙,我们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起想象,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他的童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出示美人鱼铜像)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港口的一块岩石上,有一座铜像——它告诉来来往往的人们,这儿就是丹麦。但这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英雄,只是一个女孩儿。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板书课题。)
4.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活动2启发提问,了解故事
提问:有同学读过这篇童话吗?你知道“海的女儿”是谁吗?课文是故事的哪个部分?
预设:“海的女儿”是海公主。《海的女儿》这篇童话主要讲的是海王最小的公主的故事。课文是故事的开头部分。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激发阅读兴趣的同时,借助学习提示,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活动1结合预习,学习生字、词语
1.指导读文方法:课文较长,字数较多,但时间有限,怎样读速度最快?默读。
出示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词。把你觉得奇妙的地方画下来。
(2)读完后想一想:那位最小的公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 矢车菊  蔚蓝  抚摸  硫黄  鲸鱼  亲昵  恰恰
(1)开火车读,指读,齐读。
(2)重点指导“矢”是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鲸”是后鼻音。“昵”字应读四声nì,不要读成二声。
(3)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识记:矢——失。
其他6个字可以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进行识记。
3.汇报重点讨论的词语。(引导学生用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借助图片理解“矢车菊、铁锚、珊瑚、一打、牡蛎、显贵、硫黄、花萼”等一些不常见的词语。一些难理解的动词,如“遭难、渴望、凝望”提示学生可结合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或查词典了解意思。
预设:
(1)“渴望”“凝望”可以通过找近义词理解。“渴望”是“盼望”的意思;“凝望”是“凝视”的意思。
(2)“矢车菊”和“铁锚”等可以借助图片来理解。
(3)“遭难”可以用拆字法,理解为“遭遇劫难”。
活动2小结方法,整体感知
1.提问:这篇课文字数多,篇幅长,我们的时间又有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读的呢?如何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方法。
预设1:运用第六单元学习的方法,可以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抓住感受最深的地方阅读。
预设2:根据“海的女儿”出场的前后,课文大致写了“奇异的海底世界”“海公主们的生活”“最小的海公主对人类世界的渴望”和“最大的海公主可以浮到水面”几个部分。
2.引导学生根据划分的段落概括主要内容。与导入时的印象作简单对比。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绘了奇异的海底世界。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住在海底的海公主们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7~10自然段):写最小的海公主对人类世界的渴望。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写最大的海公主可以浮到水面上去了。
设计意图 识字学词在遵循构字规律和词语特点的基础上,一定要关联已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有层次地进行教学,重在方法上的归类指导。“感知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已学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
板块三 交流体会,感受“奇妙”
活动1交流海底世界的神秘美丽
1.朗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同时它又是那么深,深得任何铁锚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把许多许多教堂的尖塔一个一个地叠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1)提问:从这一段话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预设:从这一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大海的美丽,作者用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海水颜色的美丽和海水清透纯净的特点,再借对比表现了大海的深邃。
(2)指导朗读。注意抓住关键字词,读出美丽与神秘感。
2.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 鱼儿们在这些枝叶中间游来游去,像是天空中的飞鸟。
(1)提问:在这句话中,你关注了什么?
预设: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鱼儿”比作“飞鸟”。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妙,故事的发生地点——大海里,被作者想象成天空,海里的鱼就仿佛是天空中的飞鸟,一样自由,一样畅快。
(2)引导学生积累句子,尝试背诵。
活动2体会海王宫殿的富丽堂皇
1.过渡:美丽而又神秘的海底世界还有一座富丽堂皇的海王宫殿,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聚焦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 海里最深的地方有一座海王的宫殿。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做成的,屋顶上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开合。这简直太好看了,因为每一个蚌壳里面都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王后皇冠上最耀眼的装饰品。
(1)提问:如果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海王的宫殿,你想用哪个?为什么?
预设:华丽。
这里所描绘的海王宫殿,从墙壁到窗子到屋顶,无不是用海里鲜艳美丽的宝贝做成的,珊瑚的多彩,琥珀的晶莹,蚌壳里的珍珠的耀眼,组合在一起,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童话世界独特的美。
(2)指导朗读,把你独特的感受读出来。
3.简单交流第5自然段宫殿外的神奇景象。
预设:海王宫殿外面的花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是各种绚丽的颜色,火红和深蓝的树木,金黄的果子,像燃烧着的火般的花朵,蓝色的细沙……这些浓烈的颜色组合在一起,仿佛最耀眼的画卷,凸显出作者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带我们进入到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让人如临其境。
活动3小组交流,最小的公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在童话故事中,奇妙的环境描写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但在童话故事中比环境更奇妙的就是人物。在故事中,那位最小的公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2.出示交流要求。
课件出示 小组交流要求:结合语句与小组同学交流最小的公主给你留下的印象,要说得有理有据,听得认认真真,小组长进行总结汇报。
3.汇报。
(1)最小的公主最美丽。
预设:她的皮肤光滑柔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不过跟其他公主一样,她没有腿,她的下身是一条鱼尾。
这里把海公主的皮肤比作玫瑰花瓣,把她眼睛的蔚蓝色想象成湖水的蔚蓝色,用极美的事物来形容海公主,凸显出这位最小的公主的美丽。
(2)最小的公主最特别。
预设:最年幼的那位却把自己的花坛布置得圆圆的,像一轮太阳,同时她也只种像太阳一样红的花。她是一个古怪的孩子,不大爱讲话,总是静静地在想着什么。当姐姐们从沉船中弄来新奇的东西装点花园的时候,她除了火红的花以外,只想要一个美丽的大理石像。这石像是一个美丽的男子,它是用一块洁白的石头雕刻出来的,跟一条遭难的船一同沉到海底。在石像旁边,她种了一株像玫瑰花那样红的垂柳。
她古怪是因为当她的姐姐们把花坛布置成鲸鱼、人鱼形状的时候,独独她把自己的花坛布置成太阳的形状,而且种下像太阳一样红的花,种下玫瑰花那样红的垂柳,她内心喜欢红色这样热烈、温暖的颜色,也说明她是一个渴望温暖与爱的公主;她不爱讲话,总是安静的状态;她与众不同,喜欢那个洁白的大理石像也是她特别的方面。
(3)最小的公主对人类世界充满好奇、渴望。
预设:她最大的乐趣是听关于我们人类世界的故事。
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她站在开着的窗子旁边,透过深蓝色的水朝上面凝望,凝望着鱼儿摆动它们的尾巴和翅。
感受:从上文这位最小的公主对人类男子雕像的喜爱我们就能初见端倪,她喜欢人类,喜欢人类世界,她爱听人类的故事,爱看人类社会的风景,她对于和自己完全不同类别的人类充满好奇,她渴望走进人类世界,渴望了解他们的故事或者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活动4部分小结,引导想象
1.小结:就这样,这位最小的公主在强烈的渴望中等待着,终于,她最大的姐姐到了十五岁,终于可以浮到水面上去了!
2.提问:同学们想象一下,她会见到怎样的风景呢?
3.学生自由想象。
设计意图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充分引导学生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和最小的公主的形象。但对海底世界的奇妙和海公主的形象这两部分的认识不应是割裂开的,而应有机整合在一起。
板块四 总结拓展,延伸阅读
1.总结: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是故事的开头部分,这位美丽、特别的小公主是那么向往人类世界。
2.“现在,那位最大的公主已经到了十五岁,可以浮到水面上去了。”五年后,最小的公主也将浮到水面,那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来读一读故事的结尾,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课件出示 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她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
预设:最小的公主最终变成了泡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3.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海的女儿》是安徒生最经典的童话之一。心动不如行动,同学们都去找找原著来读吧!读的时候,最好能边读边想,把故事的主要情节简要地写下来。以后我们再来开展一个讲童话故事的活动!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是名著节选,最后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课内阅读的导读功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海的女儿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讨论:你喜欢这篇课文吗?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打动自己的词句 感受
★活动建议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适当作批注,完成表格。
2.反复读文并回答问题,试着写出自己的感受。
3.小组内交流感受,完成自己的表格。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海的女儿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给本课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读一读。 A.qià  B.nì  C.jīnɡ  D.liú  E.fǔ 抚(  )  硫(  )  鲸(  )  昵(  ) 恰(  ) 2.根据本课生字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矢”的读音是shǐ,可以组词为“有的放矢”。(  ) (2)“恰”是左右结构的字,部首是“巾”。(  ) (3)“蔚”是上下结构的字,读音是wèi。(  )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柔软  奇异  清脆  亲昵  恰恰  耀眼 (1)我们跑到公园时,(   )十一点。 (2)妹妹(   )地依偎在母亲怀里。
内容感知 最小的海公主对(  )充满向往。 A.海底世界   B.人类世界   C.天空
资料搜集   安徒生,19世纪________(国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阅读质疑 1.从哪里体会到了最小的海公主与其他公主的不同?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