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1 17:5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内容,筛选出作者生活中有哪些逆境。
2、品味关键性语句,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3、体味“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内涵,及对我们生活的启迪。
教学重点:
1、筛选出作者生活中有哪些逆境。
2、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难点:
体味“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内涵,及对我们生活的启迪。
教学方法:
速读法、筛选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答法、课堂练笔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倘若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儿吧。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慈爱,象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探寻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为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有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名人传》
文体介绍
自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一个大类,由传主本人而非通过其他人来叙述自己的生平。对人生的整体回顾,或者是对人生主要经历的回顾,是自传不可缺少的要素。
自传又分为正式自传和非正式自传两大类。
非正式自传是作者不准备发表的私人文稿,包括书信、日记、日志以及回忆录。前面三种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而回忆录是用来追忆本人和他人经历以及重要事件的一
种文体。
正式自传由于经过作者有意或无意的遗漏和改动,其真实性不如非正式性的自传。因为这种自传中的事实往往是传主自身的经验化的事实,传主往往会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赋予自己的眼光、自己的价值意义评判。
三、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笔名进行创作。1927年参加“新月社”,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整体感知 :理清传主的几个人生阶段
从文章的小标题看,作者的身份有几种?依此我们可以将本文传主的人生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第一二节写的小学阶段(学生生涯),
第三四节写国小毕业后参加工作的事(军队生活)。
小组讨论
作品中写到了学生时代和从军生涯中的哪些“逆境”?
根据文章结构,把学生分为四组,对应文章四个部分,进行讨论。五分钟后,各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引导,恰当点评。
明确:
第一小组:
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 打架威胁、恶狗伤人等事件
第二小组: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爬树跌下扭伤脚或刺破手;狩猎艰难、打架受伤流血;坐柴船被主人骂恐吓甚至追赶;游泳的危险伴随着自己
第三小组:保靖:没人可依靠,无事可做,找工作却无结果;生活刚有所好转却又要经受虎狼的威胁
第四小组:一个转机:疾病的煎熬;同学淹死的惊骇
总结:这篇传记是一篇散文化传记,所以选材的范围十分广泛,时间跨度长、地域范围广,但是,作者却紧紧围绕“艰难曲折”这样一个中心。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深入学习
1 作者是如何面对这些“逆境”的,通过关键语句品味分析,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1)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答案:这表明传主永远积极向上、永不满足的生活态度。尽管自己的生活中充满艰辛,但从没让自己消极,而是向往到更宽广的世界中去闯荡,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2)我们虽各在收入最少卑微的位置上做事,却生活得十分健康。有时即或胡闹,把所有点点钱完全花到一些最可笑事情方面去,生活也仍然是健康的。我们不大关心钱的用处,为的是我们正在生活,有许多生活,本来只需我们用身心去接近,去经验,却不必用一笔钱或一本书来做居间介绍。
答案:这表明传主对自己卑微生活的乐观精神。正是传主用这种健康、乐观的心理态度,战胜了生活中的艰难曲折,也正因为他有着正确的“金钱观”,才能够驱散卑微生活所带来的阴影而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我们各人都知道行将有一个机会要来的,机会来时我们会改造自己变更自己的,会尽我们的一分气力去好好做一个人的。应死的倒下,腐了烂了,让他完事。可以活的,就照分上派定的忧乐活下去。
答案:这表明尽管传主的生活举步维艰,但永不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在艰苦中的奋斗精神,心中常有理想,也甘愿为理想受苦奋斗。
(4)为了读过些新书,知识同权力相比,我愿意得到智慧,放下权力。我明白人活到社会里,应当有许多事情可做,应当为现在的别人去设想,应当如何去思索生活,且应当如何去为大多数人牺牲,为自己一点点理想受苦,不能随便马虎过日子,不能委屈过日子。
答案:这表明传主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的方向。能够支撑他战胜各种“艰难曲折”的正是这种宽广的胸怀,也正是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才使他最终能成长为教授和大作家。
2 沈从文从生活的逆境中收获了什么?
①乐观、勇敢、坚强、执着、大度、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永不满足……
②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激发了求知欲、学会了独立思考;体会到了人性的美;体验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增加了阅历,开阔了视野……
3 在逆境中收获的这些对他以后的人生和成就有影响吗?
会他勇敢乐观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课堂练笔
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逆境?
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段。要求:1结合文本沈从文的事例或精神。 2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人生就像卷轴,会有平直的一段路,也会有褶皱的一段路。在逆境中, 我们应当像沈从文那样,积极向上,永不满足,明白还有“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等着我们去认识;我们应当像沈从文那样,对生活充满自信,坚信“各人都知道行将有一个机会要来的”;我们应当像沈从文那样,拥有宽广的胸怀和执着的人生态度,“应当为现在的别人去设想,应当如何去思索生活”,这样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课堂小结
自传内容一般包括:
①个人和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 ②个人的成长经历; ③个人思想演变过程。
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写自传不能等同于写“履历”。
九、作业布置
根据自传的写法和要求,为自己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自传。
十、板书设计
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沈从文
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
学生时代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乐观、勇敢、坚强、执着、大度、
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永不满足
保靖
军队生涯
一个转机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