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1(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1(共4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1 18:0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有没有鲁迅,
中国人的品性是不一样的。
—— 林贤治《人间鲁迅》
林贤治,1948年生,广东阳江人,是一名诗人、学者。他早年写作的《人间鲁迅》,以及不久前出版的《鲁迅的最后十年》,都曾引起广泛争论。
看到鲁迅先生的照片,大家可能会想起哪些形容鲁迅先生神情的词语呢?
萧红 著
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鲁迅(1881—1936),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16本(《而已集》《二心集》 《坟 》《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
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原名张廼莹,黑龙江呼兰县人。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
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
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
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鲁
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于1942出版。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回忆萧红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另三位才女为吕碧城(安徽旌德县人。袁世凯的机要秘书。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并称为“女子双侠”) 、石评梅(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 )、张爱玲(李鸿章的外孙女,张爱玲从小就显露出天才的一面,12岁时发表了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后与汪伪汉奸胡兰成结合,他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写到:“遇见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她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就是这么勇敢而决绝,她没有什么政治观念,她也不以尘世的价值观去品评胡兰成。)〗
萧红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雕塑坐落在哈尔滨市呼兰县萧红故居
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篇回忆录。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萧红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作为作家的鲁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鲁迅。鲁迅先生属于他所处的时代,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概括每个节数的意思,
概括每节所反映鲁迅先生的性格,
以及写作的手法。
39节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1 鲁迅的“笑” 明朗、爽快、不掩饰真情 略写、细节描写
2 鲁迅的步伐 轻捷 略写、动作、细节
3 品评衣着 善解人意、知识丰富 正侧面结合、详写
4 夜谈和待人吃饭 友善、慷慨大方、尊重妻子 详写、细节描写
5 招呼来客 爱开玩笑 略写、语言及细节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6 久雨偶晴的造访 和蔼可亲 略写、语言及细节
7 和海婴嬉戏 善解人意、童心依在 语言描写、对比
8 冯雪峰来访 好客、真心待友 场面描写、语言描写
9 对青年来信的态度 关心、宽容青年 语言和对比描写
10
11 指导青年看电影 善用革命和科学精神指导青年 语言(直引和间引)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12 不游公园却勤出门 热爱、指导青年 对比、语言及细节描写
13 不请男佣却热情待客 节俭、好客 对比、细节描写
14 不吝校样纸及坐车 礼让别人、宁亏自己 语言、动作、对比描写
15
16 喝茶和抽烟 礼让别人、宁亏自己(节俭 对比、细节描写
17
18 昼陪客人夜加班 惜时、勤奋 环境烘托、细节描写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19 对“时髦”的厌恶 朴素、不张扬、爱憎分明 环境、衣着、眼神描写
20 对鬼神的不相信 富有科学精神 动作、心理、细节描写
21 品尝海婴的鱼丸 不轻易否定、有家庭民主思想 动作 语言、对比
22 包书也要亲自动手 对工作一丝不苟 对比、细节
23 简陋的居住环境 俭朴、勤劳、待人真诚 环境、细节
节 事件 性格 手法
24 书房就是卧室 勤俭节约、爱书如命、惜时 环境、细节
25
26 整个三层楼的寂静 喜静、勤奋工作 对比烘托
27 鲁迅先生病了
坦然面对疾病
对比、神情、语言
28 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 惜时、忘我工作 心理、细节
29 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 好客、平易近人、忘我工作 语言、神情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30 先生体质大不如前 一讲话就精神 神情、对比
31 妻子许先生的担当 工作如山、不得休息 间接描写
32 病中先生的饮食 别人重视、自己不以为然 环境、语言、间接
33 病情不断恶化 仍不忘工作(问刊物)、坚强 神情、细节、间接
34 病中的困顿 俭省、坚定 神情、间接、环境、细节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35 海婴的药瓶“玩具” 爱孩子、坚强 间接、语言、细节
36 病稍好转就会客 坚强、关心别人、乐观、平和 语言、细节描写
37 时刻伴随的小画 推崇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细节、语言
38
39 最后的时刻 勤奋不息 细节、避讳
1. 提问:本文的作者并没有完整地展示鲁迅先生的一生,而是捕捉了鲁迅生活的许多细节。课文中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细节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问:作者运用了自己善于机敏地捕捉细节的特长,充分地施展出了女性作者细腻、清新的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从文中找出刻画鲁迅先生笑声的语句进行分析。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①人之父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①人之父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一个疼爱了解儿子的好父亲
一个尊重体贴妻子的好丈夫
一个热情好客朋友众多的主人
一个温和宽厚风趣睿智的长者
一个要求严格教诲耐心的导师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一个美满幸福家庭的一家之主
节俭、潇洒、幽默、极富生活化……
4.提问:在回忆录的结尾处,(37)萧红所说的鲁迅在病中不断翻看的那张画片,究竟有何寓意?
5.提问: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明显感到,全文总共39节,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6.提问:本文的“传主”是鲁迅先生,却用很多笔墨写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
7.提问:“深刻、伟大”与“平和”是如何统一在鲁迅身上的?
总结全文
毛泽东评价鲁迅:“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着老师怕教、学生怕学鲁迅课文的现象。流传甚广的校园民谣“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鲁迅课文的头痛。鲁迅说过:“我一生中,给我大的损害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流言’。 ”鲁迅活着的时候就不断地被诬蔑,一生历尽了千辛万苦。那就请我们后人别再伤害他了。亲近他,喜欢他。鲁迅不是神仙。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
他人眼中的鲁迅
钱理群:
鲁迅除了一个战士的刚强之外,还有平易近人的一面。他不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辛苦工作的丈夫,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内心也常存彷徨、充满怀疑、时常挣扎于痛苦之中的人。
—— 钱理群《与鲁迅相遇》
他人眼中的鲁迅
孔庆东眼中的鲁迅 ----“无敌”
纵横十八年,天下无敌手。战士多智慧,独孤求败苦。
“侠”就是一生在漂泊,在寻找知音。当找到知音后,“侠”就没有了。鲁迅就是这样一个大侠。一个孤独的大侠,一个正直的侠肝义胆的知识分子。
他人眼中的鲁迅
陈丹青眼中的鲁迅 ----“好玩”
第一,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先就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帐,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
我喜欢鲁迅的第二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希特勒终于败给丘吉尔,因为希特勒不懂得“好玩”;蒋介石败给毛泽东,因为蒋介石不懂得“好玩”。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游戏的,豁达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运的庞大的余地、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
站在现代文学宏伟的大厦前 仰望中国的脊梁 翻开《狂人日记》 便可走向文学的殿堂 要《呐喊》 莫《彷徨》 判决几千年吃人的历史 用《药》医治辛亥革命失败的创伤
《理水》 还是《非攻》 在《故事新编》的洒脱中 铸就了民魂
铭刻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和希望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冷峻、深沉的目光 认清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最正确最勇敢最忠诚最坚决最热忱的民族英雄 冲锋陷阵 世界人民看到曙光 文学大厦的奠基才如此坚实 文学的殿堂才这样辉煌
草长莺飞的春日,先生以平和,予我们清凉。
平凡的日子,先生以平和,给我们启示。
作 业
为鲁迅写一则颁奖词。
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我们知道任何奖项也不足以涵盖你的贡献,但谨以此菲薄的礼品献给你——世纪伟人鲁迅。
鲁迅颁奖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