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四课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四课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1 18:1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人物传记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
2、了解失分原因,掌握应对策略。
所谓筛选,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的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文本进行搜索阅读,查找题干信息与文本信息对应的信息源。
所谓整合,即调整组合所选信息,把筛选出的有用材料按要求分类,用准确的语言把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总结概述。
《超级演讲家霍金》
理清文章思路:
前两个自然段介绍霍金是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并交代进行演讲的原因。
第三段通过演讲《我的病历》来介绍他的自身经历。
第四段以《黑洞和婴儿的宇宙》的演讲为例说明他演讲的特殊内容和方式。
第五段介绍霍金的公众科学观。
第六段介绍他第三次到中国的演讲内容和在中国又一次掀起了科学的热潮。
第七段总结说明霍金的演讲的良好效果和巨大影响。
为什么霍金被誉为“超级演讲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从演讲者的角度看,霍金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战胜了身上的缺陷,对理论物理学有卓越贡献;靠电脑合成发音,以演讲的方式传播科学,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从演讲内容及方式看,他研究的内容是深奥难懂的,如宇宙论和黑洞等,但他能把高深枯燥的宇宙学理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
(3)从演讲效果看,对自身的经历、公众科学观的思考,对未知世界的探讨,引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传递了多种正能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考题回顾
找不同
析原因
9.为什么霍金被誉为“超级演讲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学生答案:因为他除了写书和参加学术研讨会,还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作为“超级演讲家”的历程:(1)1987年10月,演讲《我的病历》;(2)1988年4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黑洞和婴儿宇宙》的演讲;
(3)除了在英国及美国发表演讲,还在西班牙和中国进行演讲。
失分原因: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考题回顾
9.为什么霍金被誉为“超级演讲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找不同
析原因
①让科学成果不仅在业内存在震撼,而且还在大众中普及。
②他总是能把枯燥的理论通过绮丽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③霍金的演讲不仅在英国、美国发达,还传播到中国,演讲实录销往全球,让观众不断去了解科学喜爱科学。
参考答案:(1)从演讲者的角度看,霍金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战胜了身上的缺陷,对理论物理学有卓越贡献;靠电脑合成发音,以演讲的方式传播科学,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从演讲内容及方式看,他研究的内容是深奥难懂的,如宇宙论和黑洞等,但他能把高深枯燥的宇宙学理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3)从演讲效果看,对自身的经历、公众科学观的思考,对未知世界的探讨,引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传递了多种正能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失分原因:内容不全面,遗漏得分点
学生答案展示,指导学生找出失分原因
考题回顾
9.为什么霍金被誉为“超级演讲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找不同
析原因
参考答案:(1)从演讲者的角度看,霍金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战胜了身上的缺陷,对理论物理学有卓越贡献;靠电脑合成发音,以演讲的方式传播科学,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从演讲内容及方式看,他研究的内容是深奥难懂的,如宇宙论和黑洞等,但他能把高深枯燥的宇宙学理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3)从演讲效果看,对自身的经历、公众科学观的思考,对未知世界的探讨,引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传递了多种正能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生答案:因为他认为科学应该是为世人所熟知的,若是一些科学成果只存在业内存在震撼,却无法在大众中普及这便没有了意义;即使他的身体状况不好,他也努力的想要把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在演讲要靠电脑合成声音,一个小时的演讲要准备10天他也没因此放弃与大众交流的愿望。
失分原因:表述混乱,没有分点作答
学生答案展示,指导学生找出失分原因
学生答案: ①在霍金21岁时被预言最多还能活两年,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仍投身科学研究,自强不息,掌控自己的命运。
②在演讲的时候,霍金总能把一些枯燥的理论通过绮丽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
③霍金试图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到全世界,让大众明白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他的演讲充满了科学的正能量。
找不同
析原因
失分原因:只会摘抄文本句子,没有进行概括
考题回顾9.为什么霍金被誉为“超级演讲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失分原因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2、内容不全面,遗漏得分点
3、表述混乱,没有分点作答,或者过度分点
4、只会摘抄文本句子,没有进行概括
展示学生答案,找出失分原因
应对策略
1、认真审题,,审准题干中的信息,养成“问什么答什么”的答题习惯。
2、根据题目要求,浏览全文筛选出重要信息,全面答题。
3、筛选信息后,紧抓关键词、关键句概括
4、要有分点作答的意识,因分賦点,列点分条陈述,既不要漏点也不要多点。
学以致用,课堂练习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现实原因”和“思想基础”二词,然后分别作答。
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现实因素: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
思想基础:他心中有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愿;
他从小受到母亲关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
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①当他得知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时,他为了报效祖国,放弃即将得到博士学位,当即回国。
②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勘察森林资源情况。
③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举家迁往甘肃,进行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④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此外,他还谢绝了巨额酬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