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的两幕荒诞剧。这部剧作没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剧中节选的人物只有一对流浪汉(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与一对主仆(波卓与幸运儿),他们行为怪异,前言不搭后语。学生读完剧本节选,完全不知剧本究竟要表达什么。但我想,既然是剧本,就应该紧扣剧本语言。又因贝克特的剧作受意识流作家乔伊斯的影响较大,剧中的对话更多的是一些语言的碎片。于是我决定,通过研读剧本语言,来分析剧中主人公——两个流浪汉的心理及精神特征,并由此得出戏剧的主题。
二 、教学目标
1、透过剧本语言,分析剧中人物的心理及精神特点。
2、剖析戏剧的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1957年,旧金山实验剧团来到美国圣昆廷监狱演出,演出前,导演和演员非常担心:这世上最粗鲁的犯人能看得懂吗?然而几分钟之后,这些特殊的观众都痛哭流涕。触动他们内心的作品就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二)、简介作者与作品(见PPT)
(三)、教师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分析剧本精彩片段(爱斯特拉冈脱靴的片段)。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片段。
1、找出这一段中又直接展示人物心理的词。 (痛苦)
2、这一片段中弗拉季米尔的神情的变化有哪些怒?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心理特征?
“冷冷地”、“羡慕地”、“兴高采烈地”、” “忿怒地”
(波动的情绪展示内心的焦虑)
3、这一片段中弗拉季米尔谈到了哪些话题 ?
过夜、挨揍、一个人受不了、跳巴黎塔、痛苦
(跳跃的话题展现神思的恍惚)
4、看看两人的对白是否是有心灵或精神上的交流?
两人各自说各自的,都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几乎没有交流。
(不搭的对白展现了两人的隔膜疏离、孤独无助)
(四)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或细节,来分析流浪汉的心理与精神特征。学生各抒己见后,展示PPT。
脱戴靴帽上吊 空虚无聊
奋斗挣扎无用 沮丧绝望
容易受 到惊吓 恐惧不安
忏悔自己出世 痛苦矛盾
嘲讽幸运儿 冷漠无情
乞讨鸡骨头 丧失自尊
执着等待戈多 茫然无奈
(五)、依据这些心理或精神特征,心理医生会作出怎样的诊断?哲学家又会作出怎样的评判?
心理医生:精神异常
哲 学 家:人的异化
(六)、展示写作背景,了解造成人精神异常和“人的异化”的社会原因。并拓展一些有关“人的异化”的文学作品。得出这些作品的艺术手法及主题。
板书
以荒诞的艺术手法
人的异化
人类难以承受的苦难
(七)、以曼陀罗花在西方传说中象征“死亡”的意义,来理解“等待”的内涵。学生回答后展示PPT.
绝望中对生的希望的渴望
等死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无奈
消磨无聊的时间
等待成了习惯
(八)、展示《等待戈多》的经典台词,归纳戏剧的主题。
《等待戈多》剧本通过两个流浪汉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现实社会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九)、课堂延展:他们只有“等待”这一条路吗?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