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1(共1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1 21:3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1、研读剧本语言,分析剧中人物的心理及精神特点。
2、剖析戏剧的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目标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20世纪爱尔兰、法国作家,创作的领域包括戏剧、小说和诗歌,尤以戏剧成就最高。他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等待戈多》是他的代表剧作。1969年,他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简介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一部反传统的两幕悲喜剧,1953年首演后迅速风靡全球。《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作品中的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障碍。 《等待戈多》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精彩片段研读
弗:(伤了自尊心,冷冷地)允不允许我问一下,大人阁下昨天晚上是在哪儿过夜的?   爱:在一条沟里。   弗:(羡慕地)一条沟里!哪儿?   爱:(未作手势)那边。   弗:他们没揍你?   爱:揍我?他们当然揍了我。   弗:还是同一帮人?   爱:同一帮人?我不知道。   弗:我只要一想起……这么些年来……要不是有我照顾……你会在什么地方……?(果断地)这会儿,你早就成一堆枯骨啦,毫无疑问。   爱:那又怎么样呢?   
弗:光一个人,是怎么也受不了的。(略停。兴高采烈地)另一方面,这会儿泄气也不管用了,这是我要说的。我们早想到这一点就 好了,在世界还年轻的时候,在九十年代。   爱:啊,别罗唆啦,帮我把这混账玩意儿脱了吧。   弗:手拉着手从巴黎塔顶上跳下来,这是首先该做的。那时候我们还很体面。现在已经太晚啦。他们甚至不会放我们上去哩。(爱斯特拉冈使劲拉着靴子)你在干吗?   爱:脱靴子。你难道从来没脱过靴子?   弗:靴子每天都要脱,难道还要我来告诉你?你干吗不好好听我说话?   爱:(无力地)帮帮我!   弗:你脚疼?   爱:脚疼!他还要知道我是不是脚疼!   弗:(忿怒地)好像只有你一个人受痛苦。我不是人。我倒想听听你要是受了我那样的痛苦,将会说些什么。   爱:你也脚疼?   弗:脚疼!他还要知道我是不是脚疼!(弯腰)从来不忽略生活中的小事
研读这一片段,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精神状况与心理活动?
波动的情绪 焦虑不安
跳跃的思维 神思恍惚
直白的心理 痛苦无助
不搭的对白 隔膜疏离
剧中还有哪些你感兴趣的片段,你能看出他们怎样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
脱戴靴帽上吊 空虚无聊
奋斗挣扎无用 沮丧绝望
容易受 到惊吓 恐惧不安
忏悔自己出世 痛苦矛盾
嘲讽幸运儿 冷漠无情
乞讨鸡骨头 丧失自尊
执着等待戈多 茫然无奈
抗议幸运儿演讲 不愿思想
依据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这些特征,心理医生会作出怎样的诊断?哲学家会作出什么评判?
精神异常
二战后,西方世界一片残垣断壁,整个社会正处于重建的过程中,但是,战前和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却得不到解决,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凋敝,道德沦丧,一大批知识分子对于当时的社会感到不满,但苦于找不到出路,他们只好用一种悲观、失望的态度去看待整个世界。贝克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等待戈多》,借此折射出西方世界深刻的精神危机。
在古代的中国,曼陀罗被称为佛教的灵洁圣物,只有天生的幸运儿才有机会见着她,见到它能给人带来无止息的幸福,被视为神的化身,所以曼陀罗圣洁高贵,不是一般人家可以种植的。
在西方的传说中,曼陀罗则一直被赋予恐怖的色彩。传说这朵曼陀罗花生长于断头台下,当它被人连根拔起时,所发出的尖叫会令在场所有生物死亡。相传在古老的西班牙,曼陀罗花似冷漠的观望者,常盛开于刑场附近,麻木祷告着生命消逝的每一个灵魂。
曼陀罗花代表着恐怖和死亡,为什么他们谈到这种花却“大为兴奋”?盼望死亡的两人为何要执着地等待呢?
绝望中对生的希望的渴望
等死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无奈
消磨无聊的时间
等待成了习惯
他们只有“等待”这一条路吗?
剧中主人公的“等待”是他们自建的精神(心理)围墙,是他们逃避苦难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他们困在其中,无法自拔。他们的“等待”让我们深思: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我们要跳出心理的围墙,迈出勇敢的脚步,走出一条风光迤逦的人生之路 。

谢谢大家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