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 显 祖
一 汤显祖的人物档案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人物档案
姓名:汤显祖
性别:男
字:义仍
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
籍贯:江西临川
生卒年:1550----1616
代表作:《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汤显祖的生平及思想
泰州学派:罗汝芳
李贽
达观和尚
一.坎坷的仕途
《论科臣辅臣疏》
二.汤显祖的复杂思想
徘徊于儒释道之间
1.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情”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生命进程。
2.从程度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 3.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戏剧表演可以“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使得观众在戏剧审美活动中无故而喜,无故而悲,将旁观者的冷漠与麻木不仁的状态调整过来,“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人有此声,家有此道,疫疬不作,天下和平”,人们最终在“至情”的照耀下,于戏剧的弦歌声中,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三.汤显祖的至情论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一.《牡丹亭》的题材渊源
1.《杜丽娘慕色还魂》
2.《牡丹亭》的剧情梗概
【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径为情伤。写真题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淮阳。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1.杜丽娘的形象分析
1)时代背景:明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女教”,帝王后妃都亲自出面提倡“妇德”《明史》中节妇烈女有308人之多。杜丽娘的形象是对这些“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闺门风雅”一类封建说教的大胆否定。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3)形象意义:
杜丽娘九死一生,终于取得了爱情的胜利,唱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歌,也谱写了一曲追求理想、自由、幸福、解放的颂歌。
如果天空总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但是——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