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同步练习:12.4 升华与凝华(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同步练习:12.4 升华与凝华(Word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2 06:5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知识点 1 升华
1.物质直接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要    热量。
2.是我国哈尔滨的美丽冰雕,一段时间过后,冰雕虽然没有熔化,但会变小,原因是冰发生了 (  )
A.升华 B.汽化
C.液化 D.熔化
3.夏天,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各地组织了人工降雨,主要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迅速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降低,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熔化成雨。
知识点 2 凝华
4.物质从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要    热量。
5.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
A.河面上的冰 B.屋檐上的霜 C.草叶上的露 D.江面上的雾
6.是加热固态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态碘吸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停止加热并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知识点 3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7.六种物态变化中,    、汽化、    都是吸热过程;与此对应的凝固、    、    则是放热过程。
8.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雪的消融——凝固(放热) B.雾的生成——液化(放热)
C.露的产生——汽化(吸热) D.霜的形成——升华(放热)
9.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固
10.[2019·怀化] 在水循环中,高空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形成小冰晶。这种物态变化属于 (  )
A.凝固 B.升华
C.液化 D.凝华
11.端午节,小丽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熔化,后凝固
12.寒冷的冬天,树上会有雾凇,自来水结冰致使输水管道被胀裂而停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在这段描述中,包含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华和凝固 D.汽化和升华
13.四川科技馆科学剧场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发现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C.气泡产生是因为水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
D.白雾形成是因为干冰汽化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
14.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内涵,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是升华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华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是液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15.[2019·荆门]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16.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
17.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给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的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先是    后是    。
18.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霜前冷”说明霜是由于气温骤然    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形成的;“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时需要    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19.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    放热,然后该制冷物质通过毛细管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    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20.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题|展|示
21.[2020·赤峰]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
22.[2020·龙东] 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
答案
1.固 气 吸收 
2.A
3.升华 吸收 凝华
4.气 固 放出 5.B
6.升华 凝华  在烧杯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停止加热并冷却后,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碘,附着在玻璃片上,发生了凝华现象。
7.熔化 升华 液化 凝华
8.B  雪的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A选项说法不正确。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B选项说法正确。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C选项说法不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D选项说法不正确。
9.C  碳粉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10.D  水蒸气变为小冰晶,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
11.A  灯泡变黑是灯丝在高温下先升华为气态,后又在玻璃泡上凝华形成的。
12.C
13.B  干冰在常温常压下迅速升华吸热变成气态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容器外壁凝华形成白霜,故A错误;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迅速升华成为气态二氧化碳,就是我们看到的气泡,故B正确、C错误;干冰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水的温度降低,同时烧杯上方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这就是白雾,故D错误。
14.C  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B错误;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C正确;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D错误。
15.D  由图可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甲到乙是汽化过程,汽化要吸热;乙到丙是凝华过程,凝华要放热;丙到甲是熔化过程,熔化要吸热。
16.凝华 内  “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的,故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7.升华 凝华  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产生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又有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发生了凝华现象,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
18.降低 凝华 吸 19.液化 汽化
20.升华 熔化 凝华  图甲,“碘锤”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不高于100 ℃,碘的熔点为113.7 ℃,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 ℃,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会熔化。当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现象。
21.C  春天,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冬天,挂满枝头的白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冬天,冰雕渐小,是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
22.A  冬天衣服冻干,是冰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正确;冬天窗上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B错误;冬天草上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压缩乙醚成液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