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六)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_________。孔_____曰:“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日:“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人家中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
②文中的“果”字是“果然”的意思。( )
③文中的“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
④文中的“家禽”和我们现在生活中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 )
⑤文中的“儿”是指杨氏之子。( )
3.短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4.“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广听事②壁上有角弓,漆画作蛇③。广意杯中蛇即角弓影也。复置酒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 ”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④顿愈。
[注释]①久阔:久别不见,阔,阔别。②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③漆画作蛇:用漆在弓上画了蛇,④疴(kē):病。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B.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C.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D.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8.对文中“客”这一人物的分析,下列哪一项是最合理的 ( )
A.胆小如鼠 B.自以为是
C.庸人自扰 D.无理取闹
9.下列成语及其解释,最适用于本文的一项是 ( )
A.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B.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C.画蛇添足:比喻蛇竭心肠,心狠手辣 D.杯弓蛇影:比喻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课内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0.当读到“群儿戏于庭”这个句子时,可以想象到孩子们在庭院里玩耍的情景: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
1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句话的意思正确的是:( )
A.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脚跌没在水中。
B.一群儿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
C.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D.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儿子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12.“光持石击瓮破之”这句话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光/持石击/瓮破之 B.光持/石击瓮/破之
C.光/持石/击瓮/破之 D.光/持石击瓮/破/之
13.你如果是当时在场的小朋友,你会对司马光说:__________________;你如果是那个被救的小孩子,你会对司马光说: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涉江( ) 不亦惑乎( )
15.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刮骨疗毒①
羽尝为流矢②所中,贯其左臂,后创③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④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⑤。”羽便伸臂令医劈⑥之。时羽适⑦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⑧,盈于盘器,而羽割炙⑨引酒,言笑自若。
【注释】:①选自《三国志》。②流矢:乱箭。③创:伤口。④镞:箭头。⑤耳:语气词。⑥劈:用刀破开。⑦适:恰好。⑧流离:淋漓。⑨炙:烤熟的肉。
17.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
18.“然后此患乃除耳”句子中的“患”意为( )
A.患难 B.忧虑 C.隐患 D.患者
“此患”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用短文中原句回答)
19.以下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A.短文中的“羽”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
B.从“贯其右臂”可以看出“羽”伤势严重。
C.短文刻画了“羽”的动作、神态,来体现人物品质。
D.“臂血流离,盈于盘器”可以体会到此次治疗给“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20.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羽尝为流矢所中”中的“尝”意为曾经。
B.“当破臂作创,创骨去毒”句子中两个“创”意思一样,都是伤口的意思。
C.“饮食相对”意为围坐在一起喝酒进餐。
D.“盈于盘器”中的“盈”意为充盈、漫出。
21.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中的“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2.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则眼不/看仔细 B.却只漫/浪诵读
C.记/亦不能久也 D.眼口岂不/到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①,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②,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坐:通“座”,座位。②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鲁人锯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①有老父②至,曰:“吾非圣人③,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者,莫之及也。
【注】①俄:不久,一会儿。②老父:老人。③圣人:才智超人的人。
2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先自度其足( ) ②反归取之( )
③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 ④俄有老父至( )
26.“之”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它主要有下列意义和用法:
A.做代词,代指人或事物。 B.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C.动词,去、往、到。 D.调节音节或句子结构,无义(或不翻译)。请给下列句子加点的“之”选择恰当的意义选项。
①至之市( ) ②遂依而截之( ) ③世之悬者( )
27.郑人和鲁人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两篇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①少时,学书②不成去③学剑又不成。项梁④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注释:①籍:项羽②书:指古书典籍。③去:抛弃。④项梁:项羽的叔父
2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项梁怒之怒:对……发怒 B.学万人敌敌:敌人
C.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于是:因此 D.又不肯竟学竟:最终,完毕。
29.给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B.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C.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D.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30.解释下面句子。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志大才疏”已经成为成语,根据短文可以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项羽志大才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阅读
虎求百兽
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②的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递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善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求:寻找,寻求。②长(zhǎng):首领,掌管。
3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子无敢食我也( ) (2)故递与之行( )
(3)兽见之皆走( )( )
3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则寓言故事。我们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父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1)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2)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3)期行:相约同行(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5)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35.陈太丘与朋友约定________(时间)同行。因为_____________ ,元方斥“友人”无信,因为______________,元方斥“友人”无礼。在与元方的交谈中,友人的心情经历了从______到______的转变。
36.《陈太丘与友期行》和《王戎不取道旁李》都出自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__________。(书名)
3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门外戏_________ (2)日中不至___________
38.如果你是文中“友人”的朋友,听说了这件事,你对他有何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聪惠;诣其父;果有杨梅;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 √ × √ × √
3.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4.反应灵敏、机灵、聪明。
5.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而且妙在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把话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6.我认为杨氏之子是个聪慧、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的孩子。
7.B
8.C
9.A
10. 斗蛐蛐
捉迷藏 放风筝
11.C
12.C
13. 你真聪明,又很勇敢,我要向你学习
谢谢你把我救了出来,以后我也会尽自己能力去帮助别人。
14. 渡 迷惑,糊涂
15.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6.告诉我们应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的道理。
17.三国志
18. C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19.A
20.B
21.我从文中“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中感受到,虽然项羽在治疗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但他仍然有说有笑的。可见他是个勇猛、坚强、豪迈的人。
22.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3.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
24.C
25. 测量 通“返”,返回 拿 来到
26.CAB
27.从郑人的“宁信度,无自信”和鲁人的“计无所出”可以看出,两个人都思想僵化,做事不会思考,不知变通。
28.B
29.A
30.学习舞剑只能抵挡一个人,没有必要学。要学就学能够抵挡万人的本领。
31. 志向很远大,但是没有什么才干 项羽学本领不踏实,不深入,没有坚持的精神
32. 你 所以 都 跑
33.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因为害怕自己而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而逃跑的。
34.狐假虎威,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势,招摇撞骗的人。
35. 日中/中午 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 怒 惭
36.《世说新语》
37. 游戏,玩耍 到
38.向陈太丘父子道歉;吸取教训以后遵守约定、规范自己的言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