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2.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学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2.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学案(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2 09:0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概念: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方向相同。
(2)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方向相反。
3.基本规律
1.两个导出式
2.重要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位移差:Δx=x2-x1=x3-x2=…=xn-xn-1=aT2,可以推广到xm-xn=(m-n)aT2。
(3)位移中点的速度v=。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
(1)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
xⅠ∶xⅡ∶xⅢ∶…∶xN=12∶22∶32∶…∶n2。
(2)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1∶x2∶x3∶…∶xn=1∶3∶5∶…∶(2n-1)。
(3)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1∶t2∶t3∶…∶tn=1∶(-1)∶(-)∶…∶(-)。
一、单选题
1.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投身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无人驾驶汽车能够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遇到突发情况时。人工驾驶需要约1.2s的反应时间,若采用自动驾驶系统只需要约0.2s的反应时间,如果同款汽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安全停下来,采用人工驾驶比采用自动驾驶系统多行驶的距离约为(  )
A.6m B.30m C.36m D.42m
【答案】B
【解析】人工驾驶的距离为
自动驾驶距离为
距离差为
故ACD错误,B正确。
2.如图所示是一物体的图像,则该物体在内的位移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在时刻,物体处于位置;在时刻,物体也处于位置,则物体在的位移为0,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是(  )
A.微元法 B.理想模型法
C.等效替代法 D.控制变量法
【答案】A
【解析】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微元法,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汽车在第1s、第2s、第3s内前进的距离分别是5.4m、7.2m、9.0m。若汽车在这3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汽车在第1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
A.2.7m/s B.5.4m/s C.6.3m/s D.7.2m/s
【答案】C
【解析】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前两秒的平均速度,则有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 s内(  )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第2 s末,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A.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0~2 s内甲、乙都沿正向运动,同向运动,在2~4 s内甲沿负向运动,乙仍沿正向运动,二者反向运动,故A错误;
B.0~2 s内两者同向运动,甲的速度大,两者距离增大,2 s后甲反向运动,乙仍沿原方向运动,两者距离减小,则第2 s末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故B正确;
C.由题图知在0~4 s内甲、乙的位移都是2 m,平均速度相等,故C错误;
D.根据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乙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6.若飞机着陆后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着陆时的速度为60m/s,则它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是(  )
A.288m B.300m C.150m D.144m
【答案】B
【解析】设飞机着陆后到停止所用时间为t,由,得
由此可知飞机在12s内不是始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2s内是静止的,故它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为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12.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答案】D
【解析】AC.根据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几何知识可知,在内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又因为两车在时并排行驶,由此可以推论出在时两车也并排行驶,故AC错误;
B.由图可知,甲的加速度为
乙的加速度为
因此在中,甲的位移为
因此两者位移差为
即在时,甲车在乙车前,故B错误;
D.末甲车的速度为
在甲车的位移为
即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故D正确。
故选D。
8.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t=0时,乙车在甲车前50m处,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
B.在第20s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在第30s末,甲、乙两车相距100m
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
【答案】D
【解析】A.由图像可知,甲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但图线一直在时间轴的上方,故甲车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没有反向运动,故A错误;
B.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在第20s末,甲车的加速度为
乙车的加速度为
所以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不等,甲车的加速度较大,故B错误;
C.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则在0~30s内,甲车的位移大小为
乙车的位移大小为
又因为t=0时乙车在甲车前50m处,所以在0~30s内,甲、乙两车相距
故C错误;
D.由于刚开始运动时乙车在甲车前50m处,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甲车可以追上乙车,然后甲车运动到乙车的前面,到30s末,甲车停止运动,甲车在乙车前50m处,此时乙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所以再经过2.5s乙车追上甲车,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故D正确。
故选D。
9.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若从0时刻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10-0.1v2)m,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时刻的初速度为10m/s
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s
C.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m
【答案】A
【解析】AC.根据公式
与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
可得
解得
即加速度大小为5m/s2,初速度为10m/s,C错误,A正确;
B.刹车时间
B错误;
D.刹车位移为
D错误。
故选A。
10.甲、乙两质点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路面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对这两质点在0~3s内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s时,甲、乙两质点位移相等
B.t=2s时,甲、乙两质点位移相等
C.甲质点的加速度比乙质点的加速度大
D.t=3s时,乙质点的速度是2m/s
【答案】C
【解析】A.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t=1s时,甲、乙两质点位移不相等,故A错误;
B.t=2s时,甲的位移
乙的位移
位移不等,故B错误;
C.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绝对值越大,加速度越大。由图象可知,甲质点的加速度比乙质点的加速度大,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乙的加速度为
则t=3s时,乙质点的速度
故D错误。
故选C。
二、解答题
1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一时刻一辆自行车以的速度匀速驶来,从旁边超过汽车。试求: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什么时候汽车能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1)2 s,6 m;(2)4 s,12 m/s
【解析】(1)解法一
汽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此时经过的时间为,汽车和自行车间的距离为,则有
可得
汽车和自行车间的距离为
解法二
以自行车为参考系,则从开始到相距最远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相对这个参考系的各个物理量
初速度
末速度
加速度
所以汽车和自行车相距最远时经历的时间为
最大相对位移
负号表示汽车在后
(2)当汽车和自行车位移相等时,汽车追上自行车,设此时经过的时间为,则有
解得
此时汽车的速度
12.某一可被视为质点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加速度为1.0m/s2,在某一秒内通过的位移为5.0m。求这一秒前物体运动的时间。
【答案】4s
【解析】设物体在这一秒的初速度大小为v1,则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式有
解得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式可得这一秒前物体运动的时间为
13.某住宅楼的升降电梯向上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分别求出0~2s、2~5s、5~6s内的加速度,指出哪段时间内运动最快,哪段时间内速度变化最快。求出0~6s内通过的位移。
【解析】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据此可得0~2s内的加速度为
2~5s内的加速度为
5~6s内的加速度为
电梯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匀减速运动,所以2~5s内运动最快。
加速度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所以5~6s内速度变化最快。
v-t图像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据此可得电梯0~6s内通过的位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