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2 11:0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跳读与精读
-----《西游记》
部编版 七年级(上)
精读与跳读
《西游记》
吴承恩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淮安府山阳县 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 《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活动一 知识简介
1、作者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大闹天宫;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一个道理:为了寻找、追求、实现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伟大的事业,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以顽强的毅力战胜这些困难与挫折。
2、章节
人物性格
信仰坚定
慈悲善良
勇往直前
以身作则
不畏艰险
举止文雅
软弱固执
古板迂腐
缺乏主见
正直无私
任劳任怨
忠心耿耿
憨厚淳朴
重情重义
桀骜不驯
神通广大
嫉恶如仇
吃苦耐劳
怯懦奸滑
知错就改
缺乏信念
贪财好色
搬弄是非
好吃懒做
忠诚不二
向往自由
虚荣自负
机智勇敢
畏缩动摇








3、人物
心高气傲
不善言辞
粗中有细
4、内容
全书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第8-12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
第三部分(第13-100回),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
5、主要情节
石猴出世、石猴拜师、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祸起观音院(大闹黑风山)、计收猪八戒、大战流沙河、四圣试禅心、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双战黄袍怪、夺宝莲花洞、
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降三怪)、趣经女儿国、
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盘丝洞斗妖、天竺收玉兔、
困囚五行山、唐僧身世、紧箍咒来历、除妖乌鸡国、
误入小雷音、救难小儿国、鱼篮收鱼精、大闹金兜洞、
计盗紫金铃、波生极乐天、第八十一难
大闹天宫:孙悟空因向东海龙宫借得“如意金箍棒”,又去阴曹地府,从生死簿上勾销自己名字而被告上天庭,玉帝招他上界做弼马温。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旗号。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没有成功,便请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十万天兵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四圣试禅心:骊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固,唯八戒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于树上,八戒十分羞愧……
三打白骨精: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长生不老,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妖怪,唐僧以为滥杀无辜大怒,逐走悟空
双战黄袍怪:唐僧误闯黄袍怪的波月洞。黄袍怪的夫人原是十三年前被掳的宝象国公主,她放走唐僧给父王送信。国王恳请八戒、沙僧降妖。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馆驿。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拜见国王,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白龙马变作宫女刺杀黄袍怪受伤。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悟空请来星神收回,救出公主,恢复唐僧原身,师徒重归于好。
大战红孩儿:火云洞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纵风将唐僧慑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请来龙王洒下雨水,反被烧伤。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扮观音捉去,最终悟空真观音用莲花宝座,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
趣经女儿国:师徒途径女儿国,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怀胎。悟空取来落胎泉水,如意真仙因其侄红孩儿被悟空而降生恨。悟空教沙僧趁自己诱开真仙之机,取走泉水。唐僧八戒饮水解胎。医好了师父、师弟的奇恙。西梁女儿国王倾慕唐僧,欲招唐僧为夫。唐僧割断情丝,谢绝了女儿国王的一片好意。隐藏宫中的琵琶妖女,乘机把他摄入琵琶洞,悟空与八戒与妖女酣斗,却被她暗施毒针刺伤。后经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蝎子精。  
真假美猴王:悟空因打死强盗被唐僧赶走,去见观音被留。六耳猕猴乘机假冒悟空打倒唐僧,抢去文牒,去西天取经,沙僧求助观音。观音与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恶战,真假难辩。如来使他现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观音送悟空回唐僧处。
三调芭蕉扇: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铁扇公主罗刹女借芭蕉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将他扇到九万里外的小须弥山灵吉菩萨处。悟空得到定风丹二借宝扇,被扇不动,变成虫子随茶水进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难忍,只得答应借扇。不料却是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变做牛魔王形状,三借得宝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骗,变成八戒模样,又拿走了扇子。悟空与天将恶战牛魔王,收服牛魔王,铁扇公主终于答应借扇。悟空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
误入小雷音:唐僧师徒经过“小雷音寺”。唐僧虔诚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却是妖精幻化,将悟空扣入金铙,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协助下,悟空方得脱身,与妖精交战,却被妖精收入宝袋之中,悟空逃脱后请来弥勒佛,在西瓜田里设下巧计,终于擒住黄眉童妖。唐僧师徒得以继续西行。
6、后人评价
《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清代学者 张书绅
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鲁迅
《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
------ 胡适
《西游记》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法国大百科全书》
西方人翻译了《西游记》,只认为是中国的神话故事,不晓得蕴含了印度、中国天人合一的宗教理念,里面还藏有深刻的道理。《西游记》我看过四五遍,前几年我还重新一字不漏再看一遍,我很想拿起笔来,每一句话、每一回都把它批了,那真是写得好,全部修道做工夫的道理都在内了。
--南怀瑾
7、艺术特点
第一、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儒、释、道三教的体现。  
第二、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显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突出刻划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孙悟空的形象就是在不断的和妖魔鬼怪的斗争中逐渐成熟、充实、完善的。
第三、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胡适说它“游戏笔墨”。孙悟空,桀骜不驯、机智勇敢,又幽默诙谐、重情重义。到天宫见到玉帝,求人办事,也是唱个喏便走,不是很有礼貌,而且如果他的要求没被满足,就折腾,玉帝也怕他。
第四、用生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性格。如孙悟空脾气比较急,急猴子嘛,有时又急功好利,喜欢听人说些奉承话。所以猪八戒几次都用话挤兑他。孙悟空被撵走,但猪八戒用言语一激将,又回来了,最后把师父从黄袍怪——也就是魁星——那救了出来.
  第五、全篇由许许多多的短篇小故事连缀而成。“象是个蚯蚓似的”,每节都能独立。作者就是通过这样既联系又独立的四十几个小故事组成了五光十色的西行历险图,构置出它艺术大厦的长廊,让人目不暇给。
活动二 读书方法
精读与跳读
(依据阅读目的)
跳读——为名著做一道减法。
精读——为名著做一道乘法。
1.主动地舍弃
跳读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速读方法。跳读是通过省略次要信息来加快大脑对文字的反应速度,是阅读速度与思维过程的同步进行。
2.有意地忽略
跳读是有取有舍,跳跃前进。也就是略去一些内容,只撷取文章中的关键部分的阅读方法。
3.求得更高的效率
跳读不仅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因为跳读的意义在于对读物的大幅度跳跃,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捕捉本质信息,形成新的思维流程。
一、跳读——为名著做一道减法。
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
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如书中描写打斗场面、环境氛围和人物外貌的诗词,可以略而不读。
可以跳过少数套路相同、情节简单的降妖伏魔的故事
示例 1 小语同学,想以最快的速度准确概括《孙行者一调芭
蕉扇 》的情节,请你为他设想一个阅读策略(可与实
现目标的方案结合,就相关内容具体解释)。
1、 跳读法:跳过大段的人物对话、外貌、打斗的场面
描写,与主要情节无关,舍去不读或一目十行线式阅
读。(罗刹女的外貌描写、罗刹女和孙行者的对话、
罗刹女和孙行者的打斗、孙行者被扇的狼狈、罗刹女
的来历、芭蕉扇的威力和送定风丹等)
2、 标注法:边阅读边标注相关情节的内容
借扇被拒 相斗被扇 径返再战
铁扇失灵 变虫入肚 倒腾强借
竟得假扇
孙行者安排好师傅,前往芭蕉洞找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因红孩儿与行者结下了冤仇,不肯借。言语不和 ,拔棒相斗,行者却被铁扇公主扇得无影无踪,幸的灵吉菩萨告知实情,并给一粒“定风丹”。再次来借扇,公主又用扇子扇他,行者口含定风丹,一动不动。公主急忙回洞,闭门不出。悟空无奈,变作一只小虫,乘公主喝茶之际进入铁扇公主腹中倒腾。公主腹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
精读要细致
长篇小说往往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事件环环相扣,作者为了使文章结构严谨、有条理,通常采用设置悬念,层层释疑的办法,有时前有铺垫,后有照应,有时多条线索并行,而且相互交错。这样能大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对读者提出了细心和耐心的要求,否则就不容易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不到小说的精彩。
精读要善于思考
长篇小说往往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如果在阅读时仅限于欣赏精彩的故事情节,阅读的意义和收获就很有限了。如果在阅读时多方思考,带着问题去读,就能对小说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充分地领略小说所创造的艺术世界的魅力。例如,阅读《西游记》时,对其中所描写的人物,可以从其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中,思考人物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精读——为名著做一道乘法。
精 读
需要细想,联系现实生活
需要质疑,与作者对话
针对写法和语言进行鉴赏
示例 2
阅读《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的“那罗刹出门……吃你老叔一
棒”,回答问题。
1、悟空借扇之前确立过什么策略?
2、精读悟空的劝说罗刹女借扇的过程,看看各自确立
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两人怎样的性
格特点?
先礼后兵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①”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嫁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②”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去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
施礼奉揖
称兄道弟
装聋卖傻
撇清恩怨
顺水推舟
泼皮耍赖
劝说过程:
原则 悟空——为过火山借扇使使
罗刹——替子复仇绝不借扇
特点 悟空——机智善变(巧舌如簧)
罗刹——泼辣犀利、憎恨无比 (感叹号、省略)
过程:施礼奉揖、称兄道弟、装聋卖傻、撇清恩怨(有错在先、行善在后)顺水推舟、 泼皮耍赖
精读和跳读作为两种适应不同情形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结合运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而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1)有同学在阅读这一回后绘制了故事情节思维导图。请根据上面文字以及你自己阅读《西游记》的经验帮他把空缺处填写完整。
(2) 语段中①②处省略了部分内容。事实上,读过原著之后,我们都知道,孙行者称呼铁扇公主为嫂嫂跟 这个角色有关,而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的结局则是 。
(3) 上面语段中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的对话很精彩,两个人的个性对比鲜明。这里塑造了铁扇公主怎样的形象?
(4) 有人说,孙行者在向铁扇公主借扇的过程中表现得有礼有节,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试结合上面文段或原著相关情节发表你的看法。
1、 阅读《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回答问题。
巩固练习
参考答案:
1、洞口借扇 、变虫入肚
2、 牛魔王、被观音首尾善财童子
3、 狡猾奸诈、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倔强泼辣、温柔多情、富有人情味
4、 同意。孙悟空始终彬彬有礼,显得十分客气。“躬身施礼”等词可以看出,表现他的懂礼讲义的一面。而这一回的后文中,在遭到铁扇公主拒绝后,孙行者钻入铁扇公主的肚子中,此时的悟空已占上风,并且处于随时可以置她于死地的有利位置,但仍很客气,叫铁扇公主为“嫂嫂”,而在她服软讨饶之后。就不再为难,从她肚子中出来,显得有礼有节。
2、 【2019年湖州卷】请从下列两组名著中任选一组,从主题角度提炼出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并结合小说的内容阐释理由。(5分)
A组:《西游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组:《西游记》 《骆驼祥子》
选: 关键词: 理由: 。
A组 关键词:磨难(意志、信仰……)
示例:《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八十一难,凭借无畏和勇敢的斗争精神终于取得真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当过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仍坚持创作。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经受了种种磨难,并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磨难。
B组 关键词:磨难(意志、信仰……)
示例:《西游记》中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斩妖除魔,最终取经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骆驼祥子》中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拜托悲惨命运,但是经历三起三落后,他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最后沦为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经受了重重磨难,但结局却截然相反。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