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 课题《马》
主备人:范连镇 复备人:范连镇
【课标与教材分析】
新《标准》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时间活动,指导认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马》一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全文可以分两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人类驯养的马,第三、四、五段写的是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知的: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学生未知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诵质疑、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自然赋予生物的神韵和自然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你知道哪些有关马的成语,你能说出成语的意思吗?从这些成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马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2.学生介绍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
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
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三、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从老师的朗读当中听出了什么?
明确:就所听到的内容而言,我听出了家马的勇毅、驯良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马的形貌的语句。
明确:被奴役的标志:披着鞍辔? 嘴巴变形? 腹侧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标志:带黄金链条? 编项鬣细辫? 盖丝绸锦毡。
3.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野马特点的词语?
明确:天性:自由自在? 精力充沛? 精神高贵? 品德:豪迈犷野? 乐于群居? 和平生活
4.快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野马的形貌进行描写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明确:身材匀称优美? 头部比例整齐? 眼睛闪闪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衬托装饰? 尾巴下垂茂盛? 皮肤坚实敏感
四、联系自己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明确: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2.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你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了吗?
明确:对家马深深地同情,对野马由衷地赞美
创新支点:
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五、品词析句,发现亮点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美(修辞美? 韵律美? 画面美)
2.品味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被人工改进的家马与美丽天然的野马进行对比野马的形貌与其它动物的形貌进行对比,作者对家马的深深同情与对野马的由衷赞美进行对比。
3.找出你认为有疑难或者蕴含深意的语句,进行解读赏析。
如:“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作业布置
A层.整理本文的成语并掌握
B层.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附:板书设计
马
(法)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
性情:呈训良??????????????????????? ???天然:美(自由)
形体:被奴役?????????????????????? ??? 品德:美(和平)
精神:被玩弄???????????????????????? ? 形貌:美(匀称)
深深同情 ?←─────对比─────→由衷赞美
(主备人:仲宫镇中心中学范连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