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0课《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0课《狼》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12 18:3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30课 课题:《狼》
主备人:吴春科 复备人:范连镇
【课标与教材分析】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第六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进一步思考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来的人类的生活轨迹。
2.《狼》 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的:《聊斋志异》及有关知识,蒲松龄简介
2.学生想知道的:狼的狡猾和屠户机智勇敢,本文的启示。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诵文言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分析狼的狡猾和屠户机智勇敢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这件事的态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
1. 重点词语的解释,关键句的解释。 2.体会狼的狡诈和屠户的机智。 【教学难点】
1.体会狼的狡诈。 2.体会屠户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
1、反复指导、引导学生朗读。
2、评价性阅读:以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为主,教师适当引导,教师着力进行的是要考虑怎样引导学生评价,从而有步骤、有层次的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提高学生能力。
【教学媒体】
?? 根据本课特点,学生实际,采用计算机,用多媒体展现狼与屠夫的场景,整体感受,形象直观,有趣,从而突出狼的本性,屠户的勇敢。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家作品简介
2、朗读课文
3、大意理解
4、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一、导入
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学生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A.课后练习二。  B.默写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概括故事情节
2.独立思考: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狼的本性。
3.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
4.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的作用?
一、导入
二、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l)开端:遇狼。(2)发展:俱狼、御狼。(3)高潮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交流后归纳: (l)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创新支点:编剧本。
1.导入
刚才我们编了一个动画,给制作高手,就可成为很不错的电影了。现在,我们的难度大一些,把它编成一出戏,课外好表演。你们编过没有?今天老师就告诉你们编写。
2.示范。
出示幻灯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老师将这首诗歌编成一个短小的剧本:
出示幻灯片2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解说:时间——清明时节 场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人物——行人、牧童 语言——借问酒家何处有?杏花村! 动作——遥指 神情——欲断魂
3.学生模仿编写一段,或分段分组比赛。
编写剧本并不难,大家把时间、地点、场景及人物的进场出场说清楚,再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出来,就成了一个剧本,当作电影和戏剧小品来表演了。
学生编写,老师指点,分组说剧本。
4.老师评点。
5.老师延伸。
还可以加一点内心独白和话外音。例如:
内心独白--狼:我先装一下,骗一骗他。 
屠户:好个狡猾的狼!
话外音--多么贪婪的两只狼!(加上对狼与屠户的评点性语言 四、作业 A层.课后练习第一、三题。
B层.预习短文两则 C层.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遇——惧——御——杀
(主备人:仲宫镇中心中学 吴春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