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2《燕子》第1课时
周
燕 子
燕 子
你能描绘一下
它的样子吗?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中国作家、文学史家、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主编《小说月报》《世界文库》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等。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作者简介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不理解的字、词语和句子,并做上标记。
阅读要求
认读词语
伶俐 羽翼 荡漾 困倦 闲散 纤细 木杆 痕迹
líng lì yì yàng juàn xián sǎn xiān gān hén
“痕”是前鼻音; “漾”的声母是y,不要读成翘舌音;“纤”不要误读成半边,声母为“x”而非“q”。
散步 闲散 散乱 分散
选择读音
旗杆 笔杆 栏杆 枪杆
sàn
sǎn
( )
gān
gǎn
( )
sàn
sǎn
sǎn
sàn
gān
gǎn
gān
gǎn
( )
( )
( )
( )
( )
( )
比一比
散
sǎn(闲散)(散架儿)
sàn(散步)(散开)
“散”在“闲散、松散、散装”中读sǎn,表示“没有约束、松开”“零碎的,不集中的”等意思;在“解散、散会、散布”中读sàn,表示“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布,分给”等意思。
杆
gān(电杆)(旗杆)
gǎn(笔杆儿)(枪杆儿)
“杆”在“木杆、旗杆、标杆”中读gān,表示“较长的木棍或类似的东西”的意思;在“笔杆儿、枪杆儿、几杆枪”中读gǎn,表示“较小的圆木条或像木条的东西”“作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
1.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如,“伶、俐、倦、杆”等,都是左形右声。
2.联系生活识记:如“漾”可联系生活中湖面“水波荡漾”理解记忆。
3.借助词语识记:如,“倦”“痕”可借助“困倦”“痕迹” 认读记忆。
4.结合语境识记:如,“散”“杆”这两个多音字就要结合具体语境认读。
识记生字
伶俐:聪明;灵活。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
闲散:无事可做而又无拘无束。
纤细:非常细。
吹拂:(微风)掠过;拂拭。
聚拢:聚集。
偶尔:间或;有时候。
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光彩鲜艳耀目。
理解词语
(1)小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感知内容
活泼可爱、轻快灵巧、娴静优雅
春天的景色
生机勃勃、五彩缤纷
(2)课文除了写这三方面内容,还描绘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3)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春天?
第一段(1):勾画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凸显了它的活泼可爱。
第二段(2):描写烂漫的春光,燕子的到来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第三段(3、4):描写燕子飞行的姿态,展现了它的活泼机灵。
第四段(5):描写了燕子休憩时的有趣画面。
感知内容
燕子外形图 春光燕子图 燕子飞行图 燕子休息图
记一记
书写指导
“凑”末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偶”的最后3笔是竖、提、点,不要写成2笔竖提、点;“倦”的右上部分只有两横,右下部分是“ ”,不是“巳”;“痕”的里边是“艮”,不是“良”;“聚”的第九笔是撇,第十笔是竖,不带钩。“凑、集、偶”等字横画平行等距,“聚、形”撇画较多,要注意书写位置。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