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上)同步练习: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上)同步练习: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Word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2 11: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知识点 1 探究速度的变化
1.在”测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图图下表,则男运动员在前20 m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女运动员在前5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路程 10 m 20 m 30 m 40 m
时间(男) 1.8 s 3.2 s 4.5 s 5.6 s
时间(女) 2.0 s 3.8 s 5.0 s 6.1 s
2.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在实验中,除需要用到如图图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图图所示,图中的停表从右到左分别显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时的时刻(停表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为1 s),用刻度尺测出s1=160 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________m/s。
知识点 2 平均速度的计算
3.[2019·株洲]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 m金牌。以每50 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图图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
赛段 一 二 三 四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A.一 B.二 C.三 D.四
4.百米赛跑中测得某短跑运动员5 s末的速度为9.0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前5 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 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5.[2019·泰州]下表为小明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分析该表可知:他本次跑步时间为________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 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________m。
2250 总步数:步 150 步频:步/分
8.10 时速:千米/时 124 消耗:大卡
6.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s/m 10 20 30 40
时间t/s 3.2 5.3 6.8 9.2
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2)从10 m到20 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3)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7.在如图图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且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 s。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
B.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 cm/s
C.如图图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
8.[2019·衡阳改编]如图图图所示是一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01 s拍摄一次,网球的直径约为6 cm。现将一把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m/s。
9.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频闪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时的运动情况,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
(1)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图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2)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若减小纸锥的锥角,从相同的高度下落,其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10.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图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小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cm,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如图图图乙所示),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1.同学们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 m跑步比赛,如图图图所示,甲、乙同时同地出发,甲在整个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乙出发后,经过100 s通过的路程为400 m,此时他发现比甲落后100 m。接着乙以6 m/s的速度追赶,经过50 s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提前10 s到达终点。则乙同学出发后,前100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乙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2.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原路返回,整个过程中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图图所示,求:
(1)前10 min乙步行的速度。
(2)前5 min甲骑车通过的路程。
(3)15 min内乙的平均速度。
考|  题|  展|  示
13.[2020·枣庄]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图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图图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 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如图图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_____(填字母)。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_______(选填”>””<”或”=”)v2。
答案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1.皮尺 停表 路程 时间 6.25 6
2.(1)v= (2)刻度尺 (3)0.32 0.4
3.A  由题知,每个赛段长度相同,即路程相同,用时少的赛段速度大,由表可知,在第一赛段用时最少,所以孙杨在第一赛段运动最快。
4.C
5.15 2.025 0.9  由数据截图可知,跑步步数为2250步,步频为150步/min,跑步时间:t==15 min=0.25 h;由v=得跑步距离:s=vt=8.10 km/h×0.25 h=2.025 km=2025 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L==0.9 m。
6.(1)3.1 (2)4.8 (3)4.3
7.B  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sAB=80.0 cm-40.0 cm=40.0 cm,故A错误;已知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 s,由图可知sAC=80.0 cm,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 cm/s,故B正确;如图图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v=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故C错误;如图图果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所用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所用的时间与通过AB段所用的时间之差才是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故D错误。
8.0.04 20  根据题意可得,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t=4×0.01 s=0.04 s。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照片中一个网球占据刻度尺的3个小格,即照片中网球的直径为0.30 cm,照片中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通过的路程为4.00 cm,已知网球的实际直径约为6 cm,设网球实际通过的路程为s,由比例关系可得:=,解得s=80.00 cm=0.8 m。则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20 m/s。
9.(1)先变大后不变 (2)0.16 增大
(1)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故物体在任何两个相邻位置的时间间隔相等。由图知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2)由图知通过A、C两位置的时间为0.4 s,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v===0.16 m/s;若减小纸锥的锥角,空气阻力减小,所以从相同的高度下落,平均速度将会增大。
10.1 mm 64.00 0.02
(1)由图可知: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
(2)小车通过的路程为64.00 cm。
(3)观察图乙可知,小车运动的时间为32 s;小车运动的路程为s=64.00 cm=0.64 m,则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0.02 m/s。
11.4 7.5  乙同学出发后,前100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1===4 m/s。
由题意可知,甲经过100 s通过的路程为500 m,甲的速度v甲===5 m/s则甲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甲===200 s,所以乙用的总时间为t乙=200 s-10 s=190 s,乙同学冲刺阶段所用的时间为t冲=190 s-100 s-50 s=40 s,根据v=可得,追赶阶段乙通过的路程:s2=v2t2=6 m/s×50 s=300 m,
冲刺阶段乙通过的路程:s冲=s-s1-s2=1000 m-400 m-300 m=300 m,
则乙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v冲===7.5 m/s。
12.(1)前10 min乙步行的路程为900 m,乙步行的速度:v乙===1.5 m/s。
(2)前10 min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3600 m-900 m=2700 m,
甲的速度:v甲===4.5 m/s,
前5 min甲通过的路程:s甲前=v甲t前=4.5 m/s×300 s=1350 m。
(3)15 min内乙通过的路程为s=2×900 m=1800 m,15 min内乙的平均速度为v===2 m/s。
13.(1)加速 (2)0.75 0.5 (3)C (4)< 
(1)由照片可知,经过相同的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如图图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 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0.75 m/s;AC段的距离:sAC=sAB+sBC=5 cm+15 cm=20 cm=0.2 m,AC段所用的时间:tAC=tAB+tBC=0.2 s+0.2 s=0.4 s,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0.5 m/s。(3)由(1)知图中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图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不符合题意;图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图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题意;图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故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C。(4)由照片可知,时间tAD中点未到达路程sAD中点,并且小球在做加速运动,故v1<v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