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北环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北环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6-13 09:2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深圳市北环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
说明:
1.全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之处。不得在答题卡和试卷上做任何标记。
3.请将选择题、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有关他的史实正确的是
A.公元581年建立隋朝 B.公元618年,隋文帝重新统一南北
C.在位时出现文景之治 D.修建大运河
3.“君,舟也,民,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对这句话认识很深刻,并注重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的是哪一位统治者?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4.“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科举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5、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大大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7.吐蕃的最高首领称
A.赞普 B.天可汗
C.藏王 D.渤海郡王
8.唐朝时,我国与其它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C. 唐朝疆域比过去缩小,通过对外扩张来扩大疆域
D.周边各国希望通过与唐朝的交往促进本国发展
9.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参看右图,受唐朝文化影响较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朝鲜 B.日本
C.印度 D.韩国
11.《西游记》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师徒历尽艰辛到西天取经
的故事,这里的“西天”是指
A.天竺 B.新罗
C.新疆 D.西域
12.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川蜀大地上诸多人文历史古迹遭遇了一场大劫难,其中包括李白故居。你认为下列对李白的评价错误的是
A.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讴歌祖国山河,想象力丰富
B.人们称他为“诗仙”,称他的诗为“诗史”
C.他的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D.李白生活在唐朝
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他被人们称为 “诗圣”。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房玄龄
14.右图该桥由隋朝工匠李春所设计,其有“百尺长虹横水面,
一弯新月出云霄”的美称,此桥即
A.玉带桥 B. 卢沟桥
C.泸定桥 D. 赵州桥
15.他是隋唐时期著名画家,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因其画技高超,被后世称为“画圣”,这位画家是
A.顾恺之   B.阎立本  
C.吴道子   D.郑板桥
16.隋唐书法,名家辈出。在以下书法艺术中,不属于此时期的有
17.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8. 郭靖和杨康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这两位名字中的“靖”和“康”与下列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
A.北宋建立 B.澶渊之盟
C.北宋灭亡 D.南宋建立
19、“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20.“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直捣黄龙”、“精忠报国”,这些词语描述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修建大运河 D.宋辽澶州之战
2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2、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西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23.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24.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A.河北曲阳 B.福建泉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25.“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A. 隋都长安 B.唐都长安
C. 北宋开封 D.南宋临安
26、北宋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27、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A.都护府 B.市舶司
C.中书省 D.宣政院
28.今天的传统节日很多在宋代都有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宋朝的哪一个节日
A、中秋节 B、元旦
C、元宵节 D、端午节
29.“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
30、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①北魏鲜卑族人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② 马球游戏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③玄奘前往“西天”求取佛经精义 ④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
A.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C.国家统一 D.文化交融
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运用题(四大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四:古运河是扬州的城市符号,扬州的辉煌与古运河相伴相随。扬州因古运河而辉煌,古运河也因扬州而骄傲。(下图:扬州段运河)
请回答: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判断,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朝代开凿的运河?(2分)
问题二:结合材料一分析,图中A、B是运河两个端点城市,他们在现今的名称是?(2分)
问题三: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经大运河到洛阳去,先后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3分)
问题四: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分析,运河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2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依然有着很多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隋唐时期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问题一:社会发展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2分)
问题二: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2分)
问题三:对外交往促进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2分)
问题四: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选拔人才的制度。(1分)
步骤二:反思隋唐时期历史,认识不和谐对社会的危害。
问题五:明兴昏亡,古代统治者的政策不同导致结果也不同,请写出一个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1分)
问题六:请写出一个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衰落的君主。(1分)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问题七:综上所述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灿烂辉煌的文明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
材料一、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密切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巩固和促进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发展。
问题一: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1分)
问题二:唐朝时的吐蕃人是现在哪一民族的祖先?(1分)请列举一个唐朝与吐蕃之间友好关系的例子。(1分)
材料二、辽宋夏金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也是民族关系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时代;
问题三:小明在学习完课本内容后,制作了一个图表,请你帮他完成(请在空格上填写相应内容)(6分)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者
北宋
辽 契丹
党项 元昊
金 阿骨打
元 蒙古族
问题四: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请列举与北宋、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各一个). (2分)
问题五:“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元朝时,开始形成了哪一新的民族?(1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 19.8% 998 80.2%
唐代 392 43.2% 515 56.8%
北宋 1122 62.9% 662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
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
(根基、基础)。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问题一:分析材料一,西汉至唐朝时期,我国的统治中心在哪一地区?(1分)
问题二:唐朝时,我国商业繁荣,大城市数量多,其中哪一个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1分)此城市在布局方面有何特点?(1分)
问题三: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我国经济重心在宋朝时有何变化?(1分)请简单分析发生此变化的原因。(2分)
问题四:宋朝经济繁荣,请列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2分)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33题
问题一:(1)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或答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1分)
问题二:藏族(1分) 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藏)(1分)
问题三:(6分)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者
汉族 赵匡胤
阿保机
西夏
女真族
忽必烈
问题四:与北宋并立:辽、西夏等(1分); 与南宋并立:西夏、 金、蒙古等(1分)
问题五:回族(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