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下 18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课标与教材】
1、【解读课标】
了解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清朝的军机处和文字狱
2、【教材分析】
明清时期,统治者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通过正常的手段已经不能维护其统治。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可让学生观看图片,老师补充有关的资料,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
难点: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较大,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抓住重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归纳努尔哈赤、皇太极的主要功绩。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外。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阅读教科书,分析满洲的兴起和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归纳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活动及历史贡献。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识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通过分析清朝的专制统治,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一组服装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看了上面的几幅图片,你们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服饰么?
【学习新课】
一、满洲的兴起
1、指导学生看教材90页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满洲最早居住在我国哪个地方?努尔哈赤为满洲的兴起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出示:努尔哈赤图片介绍他的功绩。
1、统一女真,创八旗制度
2、建立金政权
3、起兵反明
4、迁都沈阳
二、清朝的建立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他重视生产、改革内政、选拔人才,改女真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
材料一:(顺治年间)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注:大臣接到奏章后,用小纸片草拟处理意见供皇帝裁决,叫票拟;议政处,这里指议政王大臣会议)
材料二: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材料三: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注: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2、从材料三分析,清初的帝王是怎么做的?说明了什么?
总结: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展示:乾清宫和沈阳故宫图片,这两种不同的建筑布局和设置,反映出什么问题?军机处的设立有什么作用?
1、乾清宫与军机处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
2、军机处设立后,军中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
讲授: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实行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观看一组对话:
进士:“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官吏:“好大的胆子,竟敢讽刺我们大清国不识字”
进士:“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官吏:“你什么意思,明朝重视人才,清朝就不重视人才了,你这是
怀念明朝不满清朝。”
进士:“一把心肠论浊清”
官吏:“你竟敢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有何居心?”
大臣:“吾皇万岁,据小吏们禀报,社会上有一些文人对我们大清国不满啊,做诗写文章来讽刺挖苦我们,这对我们大清国的统治不利啊”。
皇帝:“好大的胆子,把他们统统抓起来,斩了!所有与此有关的人员也全部斩首一个都别放过!”
提问:明清时期,我国君主集权的强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出:
明清时期,统治者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通过正常的手段已经不能维护其统治。我国的封建社会出现了危机,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教学小结】
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通过分析清朝的专制统治,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当堂演练】
1、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强化
2、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想一想历史上的秦朝、汉朝、明朝和清朝为了加强思想控
制,分别实行了哪些措施?
【板书设计】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努尔哈赤建立金
2、清朝建立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雍正设军机处
2、文字狱
六、【教学反思】
加强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