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简谱)一年级下册 音乐 第8课 演唱 这是什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简谱)一年级下册 音乐 第8课 演唱 这是什么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7-02 15: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这是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喜欢歌曲《这是什么》,乐于学唱,乐于表现,喜欢参与本课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增强演唱的自信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用动作表现歌曲。通过模仿、对比、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音高和节奏难点,并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更好的表现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这是什么》,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并能用齐唱、表演唱、加伴奏等形式丰富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这是什么》
(二)教学难点
1、歌曲第一、二乐句的音准和节奏的演唱
2、歌曲第四乐句节奏的准确演唱。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由“情境导入”、“聆听歌曲”、“学唱歌曲”、 “表现歌曲”、“教学小结”五个环节组成。具体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
环节目标:情境导入歌曲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说明:通过听声音猜谜让学生聆听各种闹钟的声音,从而加深对歌曲的喜爱。
活动1—— 听辨音响 导入本课
(1) 教师播放课件中三种不同小闹钟的声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2) 教师请学生模仿听到的小闹钟的声音
(二)聆听歌曲
环节目标: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
设计说明:三次有目的的聆听,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感受歌曲。
活动2.1—— 聆听歌曲范唱第一遍 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教师播放歌曲范唱提问:它是怎样的小闹钟?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并回答问题:顽皮、活泼……的小闹钟。
活动2.2—— 聆听歌曲范唱第二遍 跟教师用动作感受歌曲
(1) 学生模仿老师,用动作来表现这只顽皮可爱的小闹钟。
(2)学生思考歌曲的节拍特点
活动2.3—— 聆听歌曲范唱第三遍 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二拍子歌曲
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二拍子歌曲,学生边听范唱边随歌曲做动作
(三)学唱歌曲
环节目标:唱会歌曲
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采用听唱旋律的方法降低音准的难度,采用对比的方法解决八分休止符的唱法,整体感受歌曲的旋律。
活动3.1—— 学唱歌曲一、二乐句
(1) 教师弹奏歌曲第一乐句中的三、四小节,学生听辨并加入手势唱旋律。
旋律一
(2)教师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并用正确的方法演唱“当当当”
(3)教师弹奏歌曲第二乐句中的三、四小节,学生听辨并加入手势唱旋律
旋律二
(4)学生随钢琴伴奏初步演唱歌曲一、二乐句歌词
(5)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听辨真的小闹钟的“滴答”声,引导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并完整演唱歌曲一、二乐句歌词。
活动3.2—— 师生接唱歌词
教师唱三、四乐句歌词,生唱一、二乐句歌词,
活动3.3—— 学唱歌曲三、四乐句
(1)学生随范唱音响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2)学生讨论演唱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重点指导第四乐句节奏),教师提示:可用肢体动作帮帮忙。
旋律三(第四乐句)
(3)学生随钢琴伴奏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3.4—— 力度变化 唱好歌曲
教师通过指挥手势提示学生用不同力度演唱“嘀嗒嘀嗒”和“当当当”并注意最后一句的附点节奏
(四)表现歌曲
活动5.1—— 加入口技的声音 巩固歌曲演唱
(1)教师用弹舌的声音模仿小闹钟,学生模仿
(2)教师提问:我们怎么来表现小闹钟由远到近?学生用由弱到强的力度,来表现闹钟由远而近的过程。
(3)加入学生由远而近的弹舌声来演唱歌曲。
活动5.2—— 加入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1)教师出示碰钟和双响筒,学生自主探究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2)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演示正确的敲击方法,并提问:这两种打击乐器在歌曲中的什么地方加入更合适?
(3)学生设计伴奏,并加入打击乐伴奏演唱歌曲。
活动5.3—— 综合性艺术表演 加深体验
(1) 教师提示学生:你还想怎么表现小闹钟的呢?可以用演唱的行形式也可以用身体(眼睛,腿,身体,手臂等)
(2)学生分组创编动作表演展示
(五)教学小结
环节目标:懂得珍惜时间。
设计说明:先由学生说说学完歌曲的感受,教师再总结要爱惜时间。
活动5—— 总结归纳 德育渗透
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闹钟,让我们和小闹钟成为朋友,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六、学习评价方式
(一)形成性评价
1.在教学中利用自评、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手段,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
2.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力
3.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二)评价量规:
评价要点 A优秀 B良好 C一般
自 评 互 评 师 评
歌曲演唱:音准,节奏,旋律准确性
歌曲表现:有感情自信的演唱歌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以听声音猜谜导入方式,进入本课学习。可爱的小闹钟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课设计中通过聆听小闹钟“滴答滴答”的声音,学生能够自己说出声音又轻又短,同时在演唱时能更好的表现歌曲,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感受自身的主体价值,教师在此环节只起到点拨和引领的作用,这样能够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学习歌曲旋律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听唱典型旋律,到初步的师生间的旋律接龙,再到学生与教师进行歌词接唱,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逐步达到掌握歌曲旋律的目的。为了使学生能够用好听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将对学生声音的要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