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________年级____语文_______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2
主备人 核发人 授课人
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2、技能目标: 熟读选段,借注释疏通并理解文意,准确翻译文言文,能对文章进行分析和鉴赏;情感目标: 把握孟子“养气”学说的基本内涵,思考浩然之气对我们良好品格养成的现实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教学重点 1、认知目标: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2、技能目标: 熟读选段,借注释疏通并理解文意,准确翻译文言文,能对文章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难点 3、情感目标: 把握孟子“养气”学说的基本内涵,思考浩然之气对我们良好品格养成的现实指导意义。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三个教学环节依据《香山中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确定)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必须包含教学内容、对应练习及变式练习、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几部分内容)
复习旧课及引入新课 板书:孟子杯--颁奖典礼活动现场导入:总有一种能量,光芒万丈,让人世间念念不忘;总有一群身影,刻骨铭心,成为一个民族记忆;总有一些名字,荡气回肠,把心中的信念传递。天地存肝胆,江山留正气,一个又一个凝聚着浩然之气的人物,他们在浩瀚的历史长河和现实生活中留下感人的事迹,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主持人XXX。这里是由香山中学赞助,高二C2班举行的第一届孟子杯“最具有浩然之气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活动现场。在这场颁奖典礼上,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几位颁奖嘉宾,此时他们正坐在你们的后面。同时我们也很荣幸,能够邀请到在座的60位优秀的评委。那么在这场公平公正公开的颁奖盛会正式开始之前呢,你们身为评委要做两件事,请各位看大屏幕:第一,细读“浩然之气”的首创者—孟子留下的《孟子.公孙丑上》选段,明确评选规则;第二,为你心目中最具有浩然之气的人投上一票并为他写上一段最精彩最恰当的颁奖词。好,现在请我们各位评委把书翻到62页,一起来研读一下孟子的这篇文章。
传授新课 文本探究:一、学习《孟子.公孙丑上》选段①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 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元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先请两位评委分别扮演孟子和公孙丑,一起来用对话的形式朗读这篇文章吧。2、请全部评委一起来朗读一下。很不错,在各位评委已经熟读了这篇文章的基础上,请大家分4人小组,参考屏幕上我标出的重点,通过五个主要方面[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字词]自行学习这一则选段的文言知识。然后,我们通过抽问来检验一下评委们对这一篇文章文言知识的掌握怎么样积累文言知识1、通假字: 敢问夫子恶乎长:恶 通“何”,什么,哪里 行有不慊于心:慊 通“惬”,快心、满意2、古今意义: 无是,馁也(是:古义,这;今义,表肯定判断 。) 今日病矣(病:古义,疲累,倦困;今义,疾病。) 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正:古义,预期;今义,端正。)3、词类活用 以其外之也 (外:方位名次活用作动词,把……看成身外之物。)4、特殊句式 敢问夫子恶乎长 宾语前置句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定语后置句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判断句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判断句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判断句5、重点句子翻译请同学养成看句子和分数,猜测会出哪些考点的习惯。一般来说,一分一个考点,但同学们猜的考点应比分数多至少两点。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4分)②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3分)③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4分)译文:①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在天地之间。 ②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萎靡不振了。 ③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就萎缩了。” 二、思考:1、本章的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关键词是浩然之气,论题是何谓浩然之气2、孟子在文中所说的“浩然之气有哪些特点?1、至大至刚(板书:刚强无比、无处不在) 2、配义与道(板书:合乎道义) 3、集义所生(板书:持之以恒) 4、行慊于心(板书:问心无愧)5、勿正、勿忘、勿助长(板书:不急于求成)3、思考: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能急于求成,妄自助长它。 (板书:象形字“正”并且加以诠释。)三、迁移引申纵观历史和现实生活,在你心中谁是具有“浩然之气”的人,为什么?(请各位同学作为评委的身份畅所欲言。)颁奖词示例: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分秒计算自己的生命。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共和国的光辉事业而奋斗,为全人类的和平共处而奔走。他一生持之以恒地做着合乎道义的事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历史的天空下演绎出不朽的传奇。他是周恩来,我们心目中最具有浩然之气的人!
小结 所以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个人的浩然之气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是通过后天不断的修炼与培养,才聚集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向以往的圣贤学习,而且我们还必须记住文中的一句话,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耕云先生曾经指出: “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做,不可做的事情断然不想。”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培养出浩然之气,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最后老师赠送全班同学一句话,齐读:天地存肝胆,江山留正气!
课后作业
认真预习《孟子.滕文公下》选段,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个性化教学(此部分为授课人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对主备人教学设计进行的个性化调整)
教学反思、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领略到了“亚圣”(孟子)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中国人的性格。也使同学们学到了,我们要培养“浩然之气”这一高尚的品德,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时刻注意符合道义,一直坚持,不要急于求成。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