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教学设计
学科__________语文_______ 授课年级__高二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民为贵_______________
设 计 者_________ 单 位____
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三、民为贵 学 时 1
课标依据 1.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2.借助工具书或互联网等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著作者情况、相关文化背景合论注重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障碍。有侧重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把握论著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2.引导学生把握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3.引导学生体会比喻论证的好处。4.引导学生感受十八大以来国家以人为本,提高民生的举措。
内容分析 本文出自《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力图破除君权至上观念,确立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运用形象的比喻论证,把应该何去何从的道理说的生动形象。作为承载先哲思想的文言文,首先应该解决文言文翻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把握孟子思想并体会学习孟子使用的论证方法,最后结合资料及社会现实得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文言文语言点是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点,论证方法的分析和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体会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会涉及,恰当使用论证方法体现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 高二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借班上课。所教班级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所以文言文知识的夯实是一个重点;理科班学生,文史知识储备不足。此年龄段的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及思维方式建立的阶段,学习孟子的作品应该培养学生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编 号 学习目标层 次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应用 能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判断语法现象,翻译课文。
2 理解 能够找出作品主要内容。
3 应用 能够找出运用的论证方法,并总结出用法的好处。
4 理解 能结合已有知识储备阐述孟子民本思想。
5 应用 能分析孟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6 应用 能根据新授内容翻译分析课文第三则。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知识。2.体会比喻论证方法的好处。2.把握孟子民本思想。
教学难点 联系现实理解孟子民本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意义、境遇及现实意义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预习并自主翻译课文,写出初读感受并提出阅读疑惑。
学习环境 网络教室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通过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用检查预习的方式完成文言文语言点的学习和课文内容的梳理;通过质疑答疑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讲授或学生呈现预习成果的方式进行知识拓展;结合视频的补充内容及学生初读感受联系现实理解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讲述故事,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字词梳理 检查预习,强调文言文知识语言点及重点句 完成课堂练习 PPT文言文重点字词及句子 积累文言文知识,检测应用
整体感知 提出思考问题:1.课文每则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第三则主要运用什么方法阐述自己观点? 阅读课文思考作答板演第三则内容、论证方法示意图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论证的好处。
质疑解疑 引导解决阅读疑惑 相互解疑或讨论解疑 PPT出示学生阅读疑惑 深化对课文思想认识
拓展延伸 补充视频资料 观看、感受、思考 PPT补充资料 拓展知识,把握民本的现实意义
知识迁移 补充资料,归纳提升 补充十九大报告内容 PPT补充资料 引导学生树立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 知识技能应用
个性化教学 补充课外知识,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对孟子思想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强调文言文语言点,让基础薄弱的同学首先夯实基础。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板书设计 民为贵得民心的天下实施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外部 民之归仁,犹水之就下 比喻论证内在 久病求艾
形成性评价 1.作为高二的学生,应该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对文言语法现象进行判断分析,而不是机械记忆。2.知识储备不足,缺少必备的文史知识,在需要联系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时力有不逮,应加强知识积累。
教学反思 学习《先秦诸子选读》,目的是为了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借助工具书或互联网等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著作者情况、相关文化背景合论注重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障碍。有侧重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把握论著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标为依据制定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同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做了前测,以学生问题贯穿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效果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落实和突破比较困难,因为学生知识储备不足,难以进行深入。学生习惯于传统文言文教学以翻译为主的模式,缺乏思维能力的提升。由于是借班上课,留有遗憾。
导课激趣
强调文言文语言点
整体感知
质疑解疑加深理解
分析内容、方法
拓展延伸
知识迁移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