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2 18:0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2、诵读法,在诵读基础上把握文意,疏通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翻译选段。
2、整理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1、对“仁”的思想主张的把握,了解其含义。
2、联系现实来应用这种思想,并且引导学生要摒弃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说在联合国总部大厅里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今天我们就走进第四课,共同来探究这就话的内涵。
二、查。
  1、学生集体诵读。(活跃课堂氛围)
其实,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读来完成。在平时,只要你想读,敢读,然后大声读,就可以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读出人生。“疯狂语文”,让我们一起在文言文的大地上疯狂,领略文言文这块质朴的土地带给我们的享受。
2、请同学们将一些难读的字词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读音。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子曰:“知人。”  “知”通“智”   
(2)举直错诸枉   “错”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乡”通“向”  
(4)知者利仁  “知”通“智”        
4、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为使动用法。
  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
文言句式:(1)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
(2)选于众 状语后置句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定语后置句
(4)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
5、注意特殊词语的用法。
  诸、其
三、讲。
1、精讲文章第三节。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通智,智慧),子曰:“知(了解)人。”樊迟未达(明白)。子曰:“举(提拔)直(正直公正的人)错(通措,安排)诸(兼词“之于”的合音)枉(邪恶的人),能使枉者直。”樊迟退(退下来),见子夏曰:“乡(通向,刚刚)也吾见于(到)夫子(老师)而(并且)问智,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谓何,说的是什么)也?”子夏曰:“富(深广)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疏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重点讲解括号里的字词。
2、讲解重点句子。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大意:所谓“仁”者,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大意: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担当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
不重大吗?死了才停止,(道路)不遥远吗?
四、检。
1、解释大屏幕上展示字词的意思
点名提问。
2、学生口头翻译句子。
点名提问。
五、论。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如下问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先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论述,然后概括说明。
(1)“仁”是什么:
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为什么要“仁治”:
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怎样做能达到“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2.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实现"仁"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课外延伸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12年支教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吴孟超——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杨善洲——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阿里木——烤羊肉串的阿里木 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六、课堂总结
请让我们再一次用真诚来朗读这么几句话: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还有一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七、练。作业布置。
学习了本课,你如何看待“仁”?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段100-150字的感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感觉到学生的预习比较充分,能够跟得上教学得节奏。只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够对文中的大部分材料进行解释疏通。还有文章的举例拓展还需要加强。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培养他们的高尚的情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