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奇异光亮
——墨子的人格魅力及其文化思想
教学设想:
《先秦诸子散文》这本书是选修教材,所以,在教学上,应该强调文化思想的学习和传承,而不能拘泥于一字一词。与此同时,本课是对墨子“兼爱”思想的延伸。我授课的班是普通班,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成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涉及问题之处学生参与讨论。
课题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讲述墨子事迹,更深刻地了解墨子其人。
2、比较几家思想,深入了解墨子文化思想的独特之处。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涉及问题之处学生参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深入了解墨子学说的思想内涵,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
教学重点:
1、了解墨子其人,体会墨子的人格魅力。
2、对墨子思想的认识和深入理解。
教学难点:比较几家思想,深入了解墨子文化思想的独特之处。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前言:(解释标题和课的性质——总结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先秦诸子学派中的另一大家——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时代,他的哲学也被称为“黑色的哲学”,同时,墨家的成员又是特别崇尚黑色,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题目,定为《黑暗中的奇异光亮》。带领同学们来体会一下墨子的人格魅力及其文化思想。
导语设计:
在《左传》里有这样一句话: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医生也是分等级的,最好的医生应该是给国家看病的医生。那么墨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它病到了什么程度呢?病到了君臣失仪,父子相篡,兄弟相残,国与国相互攻伐的程度。到处都在杀人。可见,这是一个充满杀戮、充满血腥的时代,是一个人伦意识极为淡薄的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先秦诸子应运而生,他们为这个病态的社会奔走呼号,也为这个乱世开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药方,因此,彼此之间争论不休,这就是“百家争鸣”。那么,作为先秦诸子之一的墨子,他为这个社会开出了什么药方呢?就是“兼爱”。
“兼爱”就是天下人互相关爱。它是不分等级、不分差别、不分亲疏远近的。君主与臣民要互相关爱,富人与穷人要互相关爱,贵族与庶民要互相关爱。
墨子希望用爱来救治这个乱世,也希望这个乱世最终能成为“兼相爱”的美好国度。所以,墨子给这个病态社会开出的药方就是——依爱治国。这与墨子的民本思想有关,还与墨子本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有关系。
三、了解墨子其人,体会其具有的人格魅力。
1、天资聪明,博学多才。
(木匠 、思想家 、军事家 、社会活动家、科技发明家。)
2、意志坚强,心怀天下。3、舍爵求道,不计荣辱。
四、接下来,为了更好地了解墨子的思想,我们看看与他同一时期的其他学派开出的药方。
救 墨家:依爱治国
世 儒家 以礼治国 理想不同
药 法家:倚法治国 方式不同
方 道家:无为而治
五、思考、讨论:
假如你是统治者,你会选择用哪种药方来治国?进而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学生:略)
六、那么,我们看看历史是如何选择的呢?
历史上的统治者为什么要选用儒家药方来治国呢?儒家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在儒家思想中有一个专有名词——中庸。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朱熹《中庸章句集注》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如果君子面对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又都有不合理的地方,那么,君子会选择一种调和的、适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中庸用于治国,既可以照顾君主的利益,又可以兼顾百姓的利益。因而,儒家长期占据主流思想地位确实是有原因的。而墨家却最终脱离了历史舞台。
因此,中庸就不是我们误解的庸碌、庸常、折中主义了,它其实体现了一种调和能力,是一种大智慧。
七、课堂总结:
历史没有选择它来治国,但是时间证明了它的先进性、超前性。如:它所宣扬非攻、兼爱思想,它的尚贤主张,它的节约意识、它的非命思想、它具有的民本意识等等,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就连余秋雨先生也是对墨家赞叹不已的,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如果要问我倾向何方,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墨家。虽然难于实行,却为天下提出了一种纯粹的爱的理想。这种理想就像天际的光照,虽不可触及,却让人明亮。
儒家的仁爱,由于太讲究内外亲疏的差别,造成了人际关系的迷宫,直到今天仍难于走出。当然,不彻底的仁爱终究也比完全没有仁爱好得多,在漫无边际的历史残忍中,连儒家的仁爱也令人神往。
八、作业布置:
根据本课学习感受写一篇关于墨子的文章。
黑板板书设计
救 墨家:依爱治国—民本
世 儒家:以礼治国—国本 理想不同
药 法家:倚法治国—君本 方式不同
方 道家:无为而治—道本
儒家
适 度
儒家
温情中庸
道家
自 然
墨家
暖融融
墨家
热 烈
法家
冰 冷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