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2 18:2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郑人有且买履者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正确理解韩非子寓言及故事的深刻含义。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2、把握体现文中的思想感情及高超的说理艺术。
3、启发和引导学生涵养德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所选三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翻译文中的重要语段,了解作者所表现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
体会节选三则寓言的寓意,思考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学引领:
通过性格诊脉的方式,导入先秦诸子百家代表流派的主要思想主张。齐读柏杨《中国人史纲》使学生对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思想有模糊全面的认识。
二、初步了解:
1、由于地域和学校软硬件所限,学生通过教师展示PPT了解韩非子其人和主要作品及思想。
2、回忆第一节选文和寓意,明确韩非子主张“法先王”的精神实质.。引入本节课所需探究的三则寓言。
3、检查预习,概述选文。
要求:细读注释,落实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点的文言句式。学生可分组进行,重点检查相应翻译的语段,提出疑点、难点;也可摘录重点语段,字字落实翻译。
4、分则概述,分别落实重点文言知识。
*、指出下列通假字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卜子妻写弊裤也
燕相白王,王大说 而置之其坐 反归取之
*、指出下列句式
今裤何如? 举烛者,尚明也;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如是不能更也
令如故裤 夜书,火不明 举烛
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二)思考:第二节中写了哪几节寓言故事?这几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分别反映了韩非的哪些观点?
引导后明确 故事及寓意:
1、卜妻为裤——讽刺那些刻板守旧、不知变通、愚昧无知的人 。
2、郢书燕说——讽刺一些人随意穿凿附会,曲解古人之意.
3、郑人买履——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的人。
观点:
1、效法先王时要懂得变通。
2、理解古代帝王的话不能妄加猜测、穿凿附会。
3、要根据现实研究和制定治国方略。
原文中体现韩非子观点的语句: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或者不宜今乎!
如是不能更也,……卜子妻写弊裤也, ……先王之言, 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 ……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三)能力提升,寓言新解:请联系实例谈谈三则寓言给你带来的启示?
卜妻为裤——启示:世界在运动,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历史在前进。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势,人的思想也要随之改变。无论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还是提升自我,善于变通的思维和方法都有助于一个人取得成功。变通决定出路,学会变通就能在种种困境面前游刃有余。不变通就无法创造更高的价值,就永远无法突破。
郢书燕说——启示:我们应该正确全面理解书本或者他人的意思,不能穿凿附会,曲解其原意
郑人买履——启示:我们要根据事情的变化去处理事情,不能墨守成规。事情变了,处理的方法也要跟着变。
(四)拓展研究:综合本节选文,再联系第一节三则寓言,你所理解的寓言实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到问题,懂得变通。
补充: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俗语
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
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毛泽东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7、我从来不为自己确定永远适用的政策。我只是在每一具体时刻争取做最合乎情况的事情。 ——林肯
三:迁移运用,发散思考:
“穷则变,变则通”,与变通有关的国策知多少。
引导讨论:改革开放、一带一路、一国两制、经融体制改革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四、作业设计
读韩非子《买椟还珠》《扁鹊见蔡桓公》《鲁相嗜鱼》等经典寓言,写一篇读书心得,作为“阅读经典书交流会”发言稿。
五、教学反思: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在备课过程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我校学生各科基础较差,语文基础尤其是文言文基础薄弱成为教学实践中的存在的一个难题。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本节选修课堂中真正有所收获,使本次语文课堂成为有成效的课堂,成为我此次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鉴于此,我把课堂的重点放在了探究三则寓言的实际启发和迁移运用上,希望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启发。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为理科平行班学生的迁移能力值得肯定。但阅读古文的基本功实在薄弱,有些基本的字词意思都还很模糊,这是即将进入高三的我们古文教学复习的重点。另外,我的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经常出现口误的情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力还很欠缺,今后的职业生涯道阻且长,仍需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学习、抓住每一次锻炼、反思、提升的机会。
同课章节目录